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洪武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泰达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急性
  • 3篇慢性
  • 3篇颈内
  • 3篇颈内动脉
  • 2篇动脉
  • 2篇动脉闭塞
  • 2篇动脉闭塞性
  • 2篇动脉闭塞性疾...
  • 2篇性疾病
  • 2篇取栓
  • 2篇缺血
  • 2篇脑血
  • 2篇闭塞性
  • 2篇闭塞性疾病
  • 2篇闭塞血管
  • 1篇大血管
  • 1篇蛋白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机构

  • 8篇天津市泰达医...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作者

  • 8篇张洪武
  • 6篇郭再玉
  • 6篇李博
  • 5篇张合亮
  • 3篇赵卫华
  • 3篇赵伟
  • 3篇田思思
  • 2篇张文龙
  • 1篇夏爽
  • 1篇刘伟
  • 1篇陈谦
  • 1篇赵莲花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症状性慢性及亚急性脑血管闭塞介入开通治疗临床研究
郭再玉张合亮赵卫华侯延伟张洪武陈谦李博赵伟孙刚
丁苯酞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脑血流速度及血脂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 sufficiency,CCCI)指多原因引发大脑发生慢性、广泛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疾病,1990年由日本学者提出,临床常见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和健忘等症状[1]。丁苯酞是临床一类抗脑缺血药物,再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方面有明确的临床疗效[2]。
程颜梅李博张洪武田思思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丁苯酞脑血流速度慢性脑缺血
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天津市泰达医院进行治疗的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家属意愿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试验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炎症介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更佳,炎症介质水平更低。
张洪武郭再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老年微创手术神经功能
血管内再通技术治疗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的短期疗效和技术探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再通技术治疗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的技术要点及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行血管内再通技术治疗的13例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管内再通技术及与再通成功密切相关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13例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成功开通12例,技术成功率为92%;除1例症状性脑出血和1例无症状性脑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该2例患者预后良好。7例术后进行了CT灌注成像复查,灌注延迟现象均明显改善。术后13例患者有效随访3个月至1年,随访期内无一例缺血性事件发生,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开通患者的症状改善率为100%。结论初步应用血管内再通技术治疗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术前评估和个体化的开通技巧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张合亮郭再玉侯延伟赵伟田思思李博张洪武张文龙
关键词:颈内动脉动脉闭塞性疾病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采用血管再通治疗11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术前根据HR-VWI所示闭塞段起止部位以及闭塞段有无残腔、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分为Ⅰ型闭塞(眼段闭塞)、Ⅱ型闭塞(起始部至床突段及其近端颅内段闭塞)和Ⅲ型闭塞(起始部至眼段及其以远闭塞),以及A型闭塞(有残腔但无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B型闭塞(有残腔且有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C型闭塞(无残腔且无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和D型闭塞(无残腔但有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并与术前和术中实时DSA对比,记录血管再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结果术前HR-VWI分型Ⅰ型闭塞2例、Ⅱ型闭塞6例、Ⅲ型闭塞3例,A型闭塞4例、B型闭塞2例、C型闭塞1例、D型闭塞2例;与术中DSA相比,术前HR-VWI对残腔、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的阳性检出率为10/11,余1例(1/11)HR-VWI分型Ⅲ型闭塞患者经DSA证实为Ⅱ型闭塞。10例(10/11)血管再通成功,1例失败病例为HR-VWI分型Ⅲ-C型闭塞;2例(2/11)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1和3个月病情好转者为6和7例、稳定为5和4例;术后6个月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术前HR-VWI显示闭塞段有残腔提示血管再通成功率和手术安全性较高,管腔内有血栓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但不降低血管再通成功率和预后。
侯延伟张合亮郭再玉夏爽赵伟柴圣婷赵莲花赵卫华张洪武姜佳凤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内动脉血管成形术磁共振成像
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血管内取栓开通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血管内取栓开通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急性血管内取栓开通及接触性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探讨血管内介入取栓及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窗。方法研究对象为天津市泰达医院2012年3月至2015年6...
郭再玉张合亮侯延伟赵卫华张洪武李博孙刚
关键词:颈内动脉闭塞血管
文献传递
超早期强制性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早期强制性运动训练(CIMT)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4-2015年期间收治入院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力小于等于Ⅲ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到超早期强制性运动训练(CIMT...
程颜梅田思思李博张洪武刘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
文献传递
替罗非班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行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分为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109例)。取栓治疗48 h复查血小板计数,评估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差异;行头颅MRI检查观察梗死部位及有无颅内出血情况。治疗后48 h和10 d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计算与治疗前NIHSS评分的差值,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后3个月通过门诊、电话或视频随访等方式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mRS≤2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根据脑梗死部位的不同,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分为前循环亚组(分别为68、62例)、后循环亚组(分别为41、47例),分析亚组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非责任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和10 d的NIHSS评分[48 h:(9.34±3.90)分对比(10.74±4.39)分;10 d:(8.22±4.25)分对比(9.84±4.82)分]、48 h血管再闭塞率[5.50%(6/109)对比14.68%(16/109)]均较对照组低,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M(Q 1,Q 3),48 h与治疗前:6.00(4.00,8.00)分对比4.00(0,7.00)分;10 d与治疗前:7.00(4.00,10.00)分对比6.00(0.50,9.00)分]、血管再通率[88.07%(96/109)对比71.56%(78/109)]、≤3次取栓成功率[77.06%(84/109)对比60.55%(66/109)]、有效再通率[72.48%(79/109)对比55.05%(60/109)]、预后良好率[71.56%(78/109)对比56.88%(62/109)]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
解鑫瑜崔俊雷杜大勇李博张洪武张文龙侯延伟张合亮郭再玉
关键词:脑梗死替罗非班机械取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