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云
- 作品数:30 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持续微量泵入注射用生长抑素,以100μg为首次剂量,静脉推注,而后采取静脉微量泵以50μg/h维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500mL生理盐水均匀混合后给药,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尿淀粉酶(AMY)和血C反应蛋白(CRP)恢复正常时间及腹痛、腹部压痛消失时间。比较两组血AMY、尿AMY活性、血小板平均体积(MPV)、C反应蛋白(CRP)血清水平和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9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AMY、尿AMY及血CRP恢复正常时间,腹痛、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AMY、尿AMY、MPV、CRP水平及MCT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AMY、尿AMY、MPV、CRP水平及MCT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血小板功能,减轻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房修罗赵太云
- 关键词: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生长抑素急性胰腺炎淀粉酶
- 27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内镜表现和病理类型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77例行内镜下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结果27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检出率为9.01%,其中男195例(检出率为11.92%),女82例(检出率为5.7%),男性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逐渐增高(P<0.05),其中年龄≥40岁的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年龄<4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形态:病变为隆起型,其中有蒂15枚(3.6%),亚蒂38枚(9.1%),无蒂364枚(87.3%)。术后病理类型:炎症息肉76枚(18.2%),增生性息肉139枚(33.3%),管状腺瘤162枚(38.9%),管状绒毛状腺瘤30枚(7.2%),绒毛状腺瘤10枚(2.4%)。结直肠息肉共发现202枚腺瘤性息肉,息肉越大,息肉癌病的可能性就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1cm腺瘤性息肉总癌变率高于直径≤1 cm腺瘤性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的内镜表现为隆起性,多数为无蒂,结直肠息肉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有关,结直肠息肉癌变与腺瘤性息肉大小有关,临床上对于男性、年龄≥40岁、息肉直径>1 cm、腺瘤性息肉患者应高度重视,以期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
- 房修罗赵太云
- 关键词:内镜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回顾性分析
- 加减黄芪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消化道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9
- 2022年
- 目的观察加减黄芪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消化道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减黄芪建中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部隐痛、喜热喜按、得食痛减、不思饮食、食后脘闷、神疲乏倦、泛吐清水、畏寒肢冷)、消化道激素水平[血清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n,GAS)、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部隐痛、喜热喜按、得食痛减、不思饮食、食后脘闷、神疲乏倦、泛吐清水、畏寒肢冷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TL、GA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SS、EGF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MTL、GA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S、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17、NO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TNF-α、IL-17、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黄芪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能够调节消化性溃疡患者MTL、SS、GAS、EGF,降低TNF-α、IL-17、NO水平,从而发挥调节胃肠激素,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程大伟赵太云
- 关键词: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激素炎症因子
- 85例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对照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比较质子泵抑制剂+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与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3月85例慢性活动性胃炎随机分组A组43例和B组42例,对A组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 mg bid+左氧氟沙星200 mg bid+阿奇霉素0.5g qd,疗程7 d;对B组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 g bid+克拉霉素500 mg bid,疗程7 d。根除治疗后30 d再次予快速尿酸酶检查确定疗效,并作临床对照分析。结果:A组根除率90%,3例因药物不良反应不耐受,8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B组根除率72.5%,2例因药物不良反应不耐受,6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A组与B组根除率进行χ2检验,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19.0%,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根除HP优于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 陆兴俊赵太云嘉海燕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电子胃镜快速尿素酶
- 国产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国产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ANVUGIB)的疗效。方法将85例ANVUGI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国产奥曲肽首剂0.1 mg静脉推注,50μg/h微泵静脉维持,奥美拉唑40 mg静脉推注Q 12 h;对照组:奥美拉唑40 mg静脉推注Q 12 h。用药72 h。观察患者的呕血、黑便及生命体征变化,比较两组的止血有效率和显效率,分析国产奥曲肽对ANVUGIB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24 h和48 h止血有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静脉应用有助提高ANVUGIB疗效,且经济适用。
- 赵太云陆兴俊嘉海燕
-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奥曲肽
- 新基因Nischarin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初步验证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新基因Nischarin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其新功能特征,并通过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ischarin进行初步分析,阐明了它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相互作用基因、相互作用蛋白、亚细胞定位、蛋白质功能域等信息。最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对其DNA结合位点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对新基因Nischarin的上述性质进行了有效的预测,分析表明该基因结构复杂,相互作用基因或蛋白多,亚细胞分布预测复杂。验证了Nishcarin存在的DNA结合位点。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新基因Nischarin是一个复杂的基因,可能存在的多种蛋白表达形式、这些不同的蛋白可能存在不同的亚细胞分布,且该蛋白可能与多种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上述基因和蛋白特性可能是Ⅰ型咪唑啉受体(Imidazoline-1 receptor,I1R)复杂药理学作用的分子基础。
- 赵太云王勃苏瑞斌吴宁李锦
- 关键词:NISCHARIN生物信息学
- 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HMGB1、MCP-1、SOCS-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UC活动期患者12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 g/次,4次/d,连续治疗2周。治疗组在美沙拉嗪肠溶片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30 ml加入150 ml 0.9%生理盐水稀释并加温至37℃后灌肠,每次灌肠时间20~30 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主要症状积分、肠道黏膜病变程度(改良Mayo评分和Geboes指数)、HMGB1、MCP-1、SOSC-3、Beclin1水平及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结果治疗组UC活动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8.33%,P<0.05)。治疗前2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改良Mayo评分和Geboes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指标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HMGB1、MCP-1、SOSC-3和Beclin1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MGB1、MCP-1、Beclin1水平均下降,SOSC-3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B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对UC活动期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机制可能与HMGB1、MCP-1、Beclin1的下调及SOSC-3的上调有关。
- 房修罗赵太云陆兴俊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康复新液美沙拉嗪BECLIN1
- 一种用于阑尾炎手术的内窥镜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阑尾炎手术的内窥镜,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左端外表面设置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左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表面套装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左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吸...
- 王胤陆兴俊赵太云高显奎
- 胍丁胺联合育亨宾对吗啡诱发小鼠行为敏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胍丁胺单独给药及联合α2-肾上腺素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育亨宾用药对吗啡致小鼠行为敏化的影响。方法1.观察药物处理对小鼠基础活动性的影响。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盐水对照组、胍丁胺(1、10、20、40和80 mg/kg)组、育亨宾(0.3、1、2和8 mg/kg)组和育亨宾(2 mg/kg)+胍丁胺(80 mg/kg)组,给予胍丁胺(sc)或育亨宾(ip)后测试小鼠60 min的水平移动距离;2.观察药物处理对吗啡诱发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小鼠分为盐水对照组、吗啡(10 mg/kg)组、胍丁胺(1、20和80 mg/kg)+吗啡(10 mg/kg)组、育亨宾(2 mg/kg)+吗啡(10 mg/kg)组和育亨宾(2 mg/kg)+胍丁胺(80 mg/kg)+吗啡(10 mg/kg)组,单独给予胍丁胺(sc)或育亨宾(ip)以及两药联合使用后给予吗啡(sc),测试药物处理后小鼠60 min的移动距离;3.观察药物处理对吗啡诱发小鼠行为敏化精神依赖行为的影响。采用连续间断给药方式建立敏化模型,在预适应分组后分别在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给予吗啡(10 mg/kg),同时检测小鼠60 min的移动距离。实验设计中分为盐水对照组、吗啡(10 mg/kg)组、胍丁胺(1、20和80 mg/kg)+吗啡(10 mg/kg)组和育亨宾(2 mg/kg)+胍丁胺(80 mg/kg)+吗啡(10 mg/kg)组,单独给予胍丁胺(sc)或联合育亨宾(ip)用药后给予吗啡(sc),并在给药当天测试小鼠60 min的移动距离,比较给药组与吗啡模型组的差异。结果1.单独给予胍丁胺(1~80 mg/kg)或育亨宾(0.3~2 mg/kg)的系列剂量后,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小鼠的移动距离无明显差异;2.急性吗啡诱发高活性实验中,伴随给予胍丁胺(1~80 mg/kg)或育亨宾(2 mg/kg)后,与吗啡组比较,小鼠的移动距离均无明显差异,而胍丁胺(80 mg/kg)与育亨宾(2 mg/kg)联合用药后小鼠的移动距离为(22581.6±11694.0)cm,显�
- 姜蕾赵太云吴宁宋睿李锦
- 关键词:胍丁胺育亨宾行为敏化吗啡
- 不同浓度康复新液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康复新液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后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康复新液组(0组)、50%浓度康复新液组(50%组)、75%浓度康复新液组(75%组)和100%浓度康复新液组(100%组),每组各24例。4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周。观察比较4组患者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及血栓弹力[反应时间(R),凝固角(α),最大振幅(MA)]。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组、75%组、100%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0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组、100%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50%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水平与7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血凝指标PT、APTT、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组、75%组、100%组PT、APTT、D-D水平均较0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组、100%组PT、APTT、D-D水平均较50%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组PT、APTT、D-D水平与7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0%组、75%组、100%组止血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较0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组、100%组止血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较50%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 王永翠赵太云梁海
- 关键词:康复新液抗血小板治疗消化道出血血凝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