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明
-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TAPP与UHS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 2014年
- 目的:对比分析用TAPP(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与UHS(超普疝装置)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为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部分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TAPP组和UHS组,为TAPP组患者采用TAPP进行治疗,为UHS组患者采用UHS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应用镇痛药物的情况、住院天数、发生远期疼痛及患处有异物感的几率等指标。结果:在两组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在术后病情复发,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当。与UHS组患者相比,TAPP组患者在术后应用镇痛药物的几率较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较早,住院天数较短,在术后远期发生术区不适的几率较低。结论:与采用UHS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采用TAPP治疗腹股沟疝可使患者在术后更快地康复,减轻其术后疼痛,取得较优的远期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赵德明于金宁
- 关键词:腹股沟疝TAPP
- 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比分析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探讨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9例胃间质瘤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选择的疗法将其分为腹腔镜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当。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31.4ml,26.8个小时及6.4天,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76.5ml,38.9个小时及9.6天),其发生术后疼痛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与进行开腹手术相比,胃间质瘤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受到的损伤更小,在术后恢复的速度更快。
- 赵德明于金宁
- 关键词:胃间质瘤腹腔镜
- 腹腔镜ISR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ISR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两院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病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ISR)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预后情况、术后1个月与6个月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饮食恢复正常时间、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1个月的肛门功能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静息压、直肠顺应性、直肠便意感觉容量)水平均不如术前(P<0.01);术后6个月,治疗组肛门功能各指标水平基本达到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肛门功能各指标恢复情况仍不如术前(P<0.01);治疗组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排便控制情况(Kirwan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1年内两组均无复发、癌变转移及死亡情况。结论腹腔镜ISR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术后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且能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梁磊赵德明
- 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肛门功能预后
- 胃穿孔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究胃穿孔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胃穿孔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开腹手术,给予研究组患者腹腔镜修补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感染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数、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感染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4%,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胃穿孔患者腹腔镜修补术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赵德明
- 关键词: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临床疗效
- 浅析用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并对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为一期缝合组患者进一期缝合手术,为T管引流组患者进行T管引流手术,对所有术后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并采用MRCP检查统计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及胆总管狭窄率。结果:在T管引流组的患者中,有16.1%的患者复发胆总管结石,有14.28%的患者复发胆总管狭窄;在一期缝合组的患者中,有4.9%的患者复发胆总管结石,有1.64%的患者复发胆总管狭窄。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T管引流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赵德明于金宁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一期缝合T管引流
- TNF-α、CK20在结肠癌淋巴微转移中表达关联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在结肠癌患者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结肠癌淋巴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0例结肠癌患者,收集淋巴结共计398枚,采用连续切片和RT-PCR法,检测淋巴结中微转移灶的存在情况和TNF-αmRNA、CK2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连续切片结果显示,在常规病理无转移的淋巴结中有20.2%的淋巴结存在微转移,TNF-α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与连续切片的检查结果基本吻合,三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关联性。TNF-αmRNA和CK20mRNA的表达在转移阳性淋巴结中表达高于转移阴性淋巴结,且随Dukes分期加深而增高。结论TNF-αmRNA和CK20 mRNA均可以准确反映结肠癌淋巴微转移的情况,TNF-α可能在结肠癌淋巴微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贾友鹏王忠裕吴园园赵俊军赵德明徐晧
- 关键词:结肠肿瘤淋巴转移肿瘤坏死因子角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再梗阻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再梗阻发生率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1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相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再梗阻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赵德明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
- 腹腔镜下微创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能量代谢及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其对结直肠癌患者能量代谢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开腹全结直肠系膜切除术)和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微创根治术),每组4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血糖(BG)、胰岛素(Ins)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静息能量消耗(REE)情况和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观察组患者的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n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2、3天,观察组患者的REE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Th)1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腹腔镜下微创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降低术后REE,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手术应激反应,且对免疫功能及BG、Ins水平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 赵德明孙琳滕忠义
- 关键词:结直肠癌静息能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