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强

作品数:27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8篇小鼠
  • 7篇血糖
  • 6篇食用
  • 6篇食用菌
  • 6篇飞虱
  • 6篇飞虱虫疠霉
  • 5篇南瓜
  • 4篇毒性
  • 4篇四氧嘧啶
  • 4篇桃蚜
  • 4篇急性毒性
  • 3篇发酵
  • 2篇血糖值
  • 2篇营养物
  • 2篇栽培
  • 2篇食用菌栽培
  • 2篇培养基
  • 2篇培养基质

机构

  • 23篇浙江大学
  • 8篇浙江省医学科...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浙江科技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安吉县...

作者

  • 25篇刘志强
  • 8篇陈建国
  • 7篇来伟旗
  • 7篇梅松
  • 7篇付颖
  • 6篇徐均焕
  • 6篇冯明光
  • 5篇王茵
  • 4篇宋瑞生
  • 4篇桂仁意
  • 4篇胡欣
  • 3篇傅承新
  • 3篇许谦
  • 2篇杨志坚
  • 2篇王根轩
  • 2篇朱染枫
  • 1篇赵军子
  • 1篇陆庆
  • 1篇高静
  • 1篇王国强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杭州科技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发酵科技通讯
  • 1篇菌物系统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世界竹藤通讯
  • 1篇Virolo...
  • 1篇植物学报
  • 1篇达能营养中心...
  • 1篇食物营养强化...
  • 1篇浙江省“营养...
  • 1篇首届长三角科...
  • 1篇达能营养中心...
  • 1篇第七次全国中...
  • 1篇全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瓜脱糖发酵滤液急性毒性和防治小鼠糖尿病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南瓜脱糖发酵滤液的急性毒性和防治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的作用。方法:急性毒性按GB15193-94方法。小鼠分组每天按剂量灌胃一次,然后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液进行预防高血糖试验。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液制...
陈建国朱染枫刘志强王茵来伟旗梅松付颖胡欣
关键词:急性毒性糖尿病
文献传递
影响飞虱虫疠霉孢子萌发类型和侵染性芽管形成的生化因子被引量:3
2001年
孢子萌发类型是决定飞虱虫疠霉能否入侵的重要因子之一 ,而不同营养基质及昆虫体壁理化特性直接影响到孢子的萌发类型。对氨基酸、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及桃蚜(Myzuspersicae)和褐稻虱 (Nilaparvatalugen)粗提物研究发现 ,它们均在不同程度上对芽管形成有刺激作用。其中 ,L 半胱氨酸、L 天冬酰氨、山俞酸 (C2 2 :0 )、海藻糖、果糖、麦芽糖、甘油、抗坏血酸、叶酸、维生素B1、ZnSO4、FeSO4以及两种寄主粗提物对芽管形成刺激作用显著。而这些基质如L 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叶酸、维生素B1、FeSO4、ZnSO4及豆蔻酸 (C1 4 :0 )、软脂酸 (C1 6 :0 )、硬脂酸 (C1 0 :0 )、花生酸 (C2 0 :0 )、山俞酸 (C2 2 :0 )、掬焦油酸 (C2 4 :0 )、核黄素、烟酸能显著抑制二级分生孢子的产生。相反对刺激芽管形成不明显的物质如丙氨酸、酪氨酸、葡萄糖、半胞糖、蔗糖、肌醇、糖原、维生素B6、NaCl和KCl等能显著促进二级分生孢子的形成。此外 ,有些物质在高浓度下刺激芽管形成 ,而在低浓度下能促进二级分生孢子的形成 ,如L 天冬酰氨、海藻糖、果糖、麦芽糖、甘油、维生素B1、叶酸。褐稻虱和桃蚜粗提物对二级分生孢子形成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研究表明 ,刺激芽等形成的基质在飞虱、桃蚜等虫体内含量较高 ,说明侵染性?
徐均焕冯明光刘志强
关键词:飞虱虫疠霉寄生专化性昆虫真菌
脱糖南瓜发酵粉急性毒性和防治小鼠糖尿病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脱糖南瓜发酵粉的急性毒性和防治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的作用.方法:急性毒性按GB15193-94方法.小鼠分组每天按剂量灌胃一次,然后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液进行预防高血糖试验.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液制成...
陈建国刘志强王茵来伟旗梅松付颖
关键词:小鼠急性毒性四氧嘧啶糖尿病
文献传递
双菌共固定化耦合催化发酵生产红色染色剂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根据微生物的协同作用理论,采用酿酒酵母与红曲双菌共固定化耦合发酵生产红曲色素。实验结果表明:红曲霉菌与酿酒酵母菌体量配比为4:1时,固定化细胞双菌耦合发酵产红曲色素是红曲霉菌单菌固定化发酵产色素量的约1.6倍。
刘志强赵军子李珺王克明
关键词:共固定化红曲霉酿酒酵母红色素
南瓜脱糖发酵滤液急性毒性和防治小鼠糖尿病作用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南瓜脱糖发酵滤液的急性毒性和防治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的作用。方法急性毒性按GB15193-94方法。小鼠分组每天按剂量灌胃一次,然后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液进行预防高血糖试验。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液,制成糖尿病模型,分组进行降血糖实验。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南瓜脱糖发酵滤液20 ml/kg体重剂量组和对照组,雌、雄小鼠均未见明显症状和体征,也无死亡。预防高血糖实验,南瓜脱糖发酵滤液20 ml/kg体重剂量组,雌、雄小鼠空腹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或P<0.01;并且体重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降血糖实验,南瓜脱糖发酵滤液20 ml/kg体重剂量组小鼠在实验末期血糖值明显降低,并且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其小鼠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饮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南瓜脱糖发酵滤液对雌、雄小鼠经口LD50均大于20 ml/kg体重,属无毒级。南瓜脱糖发酵滤液具有明显预防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值升高、体重减轻的作用;并且具有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促进其体重恢复、控制其饮水量、缓解烦渴症状的作用。
陈建国刘志强来伟旗梅松付颖
关键词: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四氧嘧啶糖尿病血糖
脱糖营养南瓜粉的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本项试验首先研究了10种不同南瓜汁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对11个不同品种食用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南瓜汁均可用作不同食用菌的天然营养基质。从上述南瓜和食用菌中各选出三种,进行深层发酵的条件优化和发酵液浓缩物喷雾干燥制备粉剂工艺研究,经正交试验得出三种食用菌对不同南瓜汁代谢利用无差异,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取黄狼南瓜(C.moschata Duch)果汁,果泥含量20%,发酵温度26℃,通风量1/1.5,160r/min;发酵72h后,液体浓缩至干物质含量25%,于入风温度135℃、出风温度75℃、喷头压力为2.5kg/cm2条件下,喷雾干燥制成粉剂。产品黄白色,含水量<11.0%,粉剂可通过120目筛,还原糖<1.0 %(g/g);与常规粉剂相比,气味清香,氨基酸总量增长2.33倍。产品检测无毒性,并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型小鼠有降血糖和预防血糖升高的营养效果。
刘志强袁俏梅傅承新应盛华杨志坚
关键词:南瓜粉食用菌深层发酵降血糖
飞虱虫疠霉和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毒力比较被引量:12
1999年
通过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和新蚜虫疠霉(P,neoaphidis)对桃蚜(Myzs persicae)毒 力的生物测定,证实了两种近缘虫疠霉对三日龄若蚜的毒力。两种虫疠霉各包括8个剂量处理,每剂量 接种88~216头若蚜,接种后逐日观察感病死亡数并确诊死因,所获时间-剂量-死亡率数据经模型拟合 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虫疠霉具有相似的剂量效应,但飞虱虫疠霉的杀蚜速率比新蚜虫疠霉快。接种后3 ~7d飞虱虫疠霉的LD50值分别为12. 81,2. 90,1. 79,1. 27,0. 90个孢子/mm2,新蚜虫疠霉的LD50值分 别为16. 96,1. 30,0. 18,0. 07,0. 04个孢子/mm2.两种虫疠霉的LT50值在>3个孢子/mm2的剂量下相 似(3.0~3.5d),但低剂量下差异较大。这些毒力指标表明,飞虱虫疠霉是可以与新蚜虫疠霉匹敌的杀 蚜真菌。
冯明光徐均焕许谦刘志强
关键词:飞虱虫疠霉新蚜虫疠霉桃蚜毒力蚜虫
脱糖南瓜发酵粉急性毒性和防治小鼠糖尿病作用的研究
南瓜为葫芦科植物南反(Cucurbit moschata Duch)的果实,富含多种氨基酸、多糖、维生素、微量元和纤维素等。《本草纲目》记载,南瓜加灵芝具有“补中、补肝气、益心气、益肺气、益精气”的作用。民间用南瓜治疗糖...
陈建国王茵来伟旗梅松付颖胡欣刘志强
关键词:空腹血糖值急性毒性糖尿病
文献传递
叶际微生物诱发气孔免疫的机制及其应用前景被引量:7
2013年
植物叶际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活动影响植物功能的正常运行。而植物则可感应叶际微生物的存在,在诱发气孔免疫关闭以抵御病原菌入侵的同时,也降低了植物蒸腾作用,提高了其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孔免疫相关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开发新型生物抗蒸腾剂,并对开发节水农业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叶际微生物与植物间的互作关系、气孔免疫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相关机制在节水农业方面的应用前景和重点研究方向。
王洋刘超高静刘志强王根轩
关键词:Β-氨基丁酸冠菌素水分利用效率
毛竹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毛竹林生态环境条件,以竹笋加工废料笋壳为培养基质,进行食用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以笋壳作为培养料的平菇、榆黄蘑产量分别为592.59 kg/100 m2、187.50 kg/100 m2,分别占同样条件下以木屑作为培养料所获产量的44.06%和20.15%;以笋壳作为培养料的食用菌生产经历了2潮明显的出菇高峰,时间周期短而集中;而木屑培养料的食用菌则经历了3潮明显的出菇过程,时间周期较长。在产量方面,虽然平菇比榆黄蘑产量高,但榆黄蘑的市场价格较高,因此也值得推广。与木屑相比,笋壳具有生产成本低、生态环保、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具有很高的潜在利用价值。
宋瑞生桂仁意刘志强李雪涛牛潇宇
关键词:毛竹林食用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