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玲

作品数:119 被引量:644H指数:1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0篇超声
  • 19篇缺血
  • 19篇细胞
  • 16篇脑缺血
  • 14篇动脉
  • 11篇心律
  • 11篇心律失常
  • 9篇教学
  • 8篇蛋白
  • 8篇心肌
  • 7篇心室
  • 7篇脑心
  • 6篇动脉弹性
  • 6篇血液
  • 6篇血液透析
  • 6篇血液透析患者
  • 6篇透析患者
  • 6篇综合征
  • 5篇动物
  • 5篇左心

机构

  • 115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解放军第21...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省公安...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省生物...
  • 1篇黑龙江农业经...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黑龙江省肿瘤...

作者

  • 116篇王玲
  • 36篇杨宝峰
  • 19篇郑敏
  • 11篇李硕
  • 8篇孙丽华
  • 8篇侯利芳
  • 8篇郝彩芳
  • 6篇孙宏丽
  • 6篇李文汉
  • 6篇刘妍妍
  • 6篇张高小
  • 6篇潘国聘
  • 6篇高云瑞
  • 5篇贾淑伟
  • 5篇李婵
  • 5篇宋维华
  • 5篇李宝馨
  • 5篇王静
  • 4篇常叶
  • 4篇温薇

传媒

  • 27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中国药理学通...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黑龙江医学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临床超声医学...
  • 2篇中医药学报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14篇2003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缝隙连接蛋白43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心室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心室肌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脑缺血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心电,观察心肌细胞电镜下的亚显微结构,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心室肌中Cx43表达的改变。结果电镜结果显示脑缺血后,心肌组织闰盘内桥粒和缝隙连接结构及分布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缺血后2 h心室肌中Cx43的表达明显降低,分布紊乱。缺血后24 h,1 w心室肌中Cx43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大鼠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可能与心室肌Cx43蛋白表达和分布异常有关。
潘国聘孙丽华张勇张高小王玲杨宝峰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43局灶性脑缺血心律失常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在脑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延髓头端腹外侧部在脑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6)、假手术组(n=16)和模型组(n=80)。模型组再随机分为造模后30 min、1 h、2 h、4 h和8 h组,每组16只,观察脑梗死后延髓头端腹外侧部神经元活动的变化。另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8)、生理盐水组(10μL,n=8)、L-谷氨酸组(0.5μmol,10μL,n=8)、谷氨酸非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MK-801(4 nmol,10μL)加L-谷氨酸组(n=8)和MK-801加模型组(n=8),以观察谷氨酸在脑梗死诱发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心电图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集。脑梗死动物模型制作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给药途径为侧脑室注射,以Fos蛋白作为神经元激活的标志物。结果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8.75%(63/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在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应时间点延髓头端腹外侧部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侧脑室注射L-谷氨酸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7.5%(7/8),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心律失常类型类似于模型组,同时延髓头端腹外侧部Fos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MK-801预处理后再造模和MK-801预处理后再侧脑室注射L-谷氨酸组,均无心律失常发生,延髓头端腹外侧部Fos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延髓头端腹外侧部活动增强有关,且此作用由谷氨酸激活NMDA受体介导。
贾淑伟王玲焦润生
关键词:脑梗死心律失常谷氨酸NMDA受体
局灶性脑缺血对大鼠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对大鼠胃酸分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胃黏膜组织TNF-α和NF-κB p65的表达变化,以探讨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与局灶性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2 h组、4 h组、24 h组,每组8只。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模型组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对TNF-α及NF-κB p65在大鼠的胃黏膜的分布及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4 h后胃液pH明显增大(P<0.05);胃蛋白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的胃黏膜组织结构完整;脑缺血2 h组胃黏膜层内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脑缺血4 h组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且部分有黏膜腺体肿胀,黏膜上皮局部坏死脱落现象出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胃黏膜组织中TNF-α和NF-κB p65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所引起的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与胃黏膜中TNF-α和NF-κB p65的异常表达有关。
王晓丽王玲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P65
FcεRⅡ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89年
1966年Ishizaka 发现IgE,以后对IgE抗体系统研究取得很大成果。早期的研究局限在IgE 介导的变态反应,近十年来IgE 生物合成与调节、IgE 的Fc 受体(FcεR)已成为许多研究的主题。人和动物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FcεR 已被鉴定。
王玲谭瀞澜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受体
M3受体在脑心综合征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观察M3受体(M3R)在脑心综合征(CCS)模型大鼠心室肌中的作用及其表达,以探讨其与CCS心律失常的关系。线栓法建立CCS模型,监测心电图,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记录激动M3R后心肌细胞内钙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室肌中M3R表达水平的改变。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电图QRS、QT间期显著延长(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心室肌中M3R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胆碱激动M3R可以抑制KCl除极诱导的模型组心肌细胞内钙的升高幅度(P<0.01),其特异阻断剂4-DAMP可以阻断这一作用。M3R表达降低可能是CCS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激动M3R可以降低心肌细胞内钙,M3R可能是治疗CCS心律失常新的靶点。
张高小潘国聘孙丽华张艳丽杨宝峰王玲
关键词:M3受体脑心综合征心律失常
超声检查研究不同体位对左肾静脉内径变化的影响
目的 :超声检查评价直立位和平卧脊柱后伸位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7例瘦长体型的青年的左肾静脉进行检查,分别观测基础平卧位状态下、直立位15分钟和平卧脊柱后伸位15分钟...
郑淼李硕王玲侯丽芳
关键词: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二维超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不同体位
文献传递
静脉血管平滑肌瘤病误诊为右心肿瘤超声表现1例
2004年
吴长君杨敬源王玲
关键词:静脉血管平滑肌瘤病斜位心尖右心超声表现
药理学教学中以病例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76
2006年
针对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足的缺点,我们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有关科室医生合作,精选临床典型病例,探索了以病例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对该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王玲孙平杜智敏李厚伟杨宝峰
关键词:药理学案例教学
蚓激酶对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03年
为探讨蚓激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蚓激酶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测定缺血 2 4h后大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含水量 ,并测定脑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小鼠脑缺血后存活时间 ( 9.5± 4.4min)相比 ,蚓激酶 4mg kg(按体重给药 ,下同 )可使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 67.8± 2 8.4min) (P <0 .0 1) ;各剂量组蚓激酶均可显著缩小梗死面积、减轻缺血所致脑组织总抗氧化能力的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蚓激酶 3~ 6mg kg可减轻脑水肿 (P <0 .0 5 ) ;6mg kg蚓激酶可使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至 2 .5± 0 .4μmol g和 718± 68U g(P <0 .0 5 )。此结果提示 ,蚓激酶可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 ,故对脑缺血组织起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缺血后脑组织总抗氧化能力的降低。
王华光龙江王玲杨宝峰
关键词:蚓激酶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脑水肿总抗氧化能力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谷氨酸盐转运体与脑缺血被引量:1
2015年
谷氨酸盐,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由于细胞外缺少谷氨酸代谢酶,故其灭活方式主要依赖于谷氨酸转运体的摄取。脑缺血时,谷氨酸转运体表达障碍或失活,导致细胞外或突触间隙内谷氨酸盐过度聚积进而引起神经毒性反应甚至神经元死亡,因此谷氨酸盐转运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脑缺血等疾病的病因学及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谷氨酸转运体的生理功能及亚低温处理与脑缺血保护的关系做以综述。
崔丹赵剑王玲
关键词:脑缺血转运体转运机制神经元死亡神经毒性反应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