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磊
- 作品数:30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拇指外伤后发生异位甲一例
- 2021年
- 患儿女,7岁。2年前玩耍时被刀具割伤右手拇指,患儿家长自行用聚维酮碘处理包扎,伤口逐渐愈合,3个月后.原有伤口处长出指甲样硬性物,并逐渐长长。修剪后仍可继续长长,增长速度与正常指甲一致,期间无明显不适感,未治疗。体检:各系统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图1A):右手拇指甲表面光滑有光泽,拇指指背外侧甲旁见一长0.9 cm×0.1cm条状瘢痕,瘢痕近甲侧可见一长约0.3cm的指甲样结构,其长轴与甲根部基本垂直,周围无红肿及压痛;皮肤镜检查(图1B)示右手拇指指背指甲样结构。X线检查未显示多指,右手拇指指骨未见异常(图2)。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示近侧甲襞和轻微嗜酸性甲板(图3)。
- 杨明刘晓雁张高磊高莹
- 关键词:甲襞患儿家长聚维酮碘指骨嗜酸性
- 皮肤微生态与特应性皮炎被引量:9
- 2018年
-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提高,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严重困扰。AD的病因较为复杂,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失衡是A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AD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升高,以及链球菌属、棒状菌属及丙酸菌属等菌属的降低紧密相关。该文围绕皮肤微生态平衡与AD的关系作一综述。
- 王茜高莹张高磊宋丽雅何聪芬
- 关键词:皮炎特应性失衡
- 湿疹患儿照料者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认知状况调查
- 2024年
- 目的了解湿疹患儿照料者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TCS)治疗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用药宣教工作,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2020年12月—2021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71例湿疹患儿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照料者对TCS及其副作用的认知情况、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患儿TCS治疗的依从性,分析照料者对TCS治疗湿疹相关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仅22.22%(38/171)的照料者对TCS“非常了解”,而有16.37%(28/171)“完全不了解”。仅9.36%(16/171)的照料者对TCS副作用“完全了解”。照料者主要从“网络”(46.20%)、“病友或周围人”(38.60%)和“医生”(22.81%)获取TCS治疗湿疹相关知识。TCS使用时,61.99%(106/171)的照料者“完全按医嘱”,35.08%(60/171)“不完全按医嘱”,2.92%(5/171)表示“完全不使用TCS”。在对TCS及其副作用的认知方面,不同年龄、学历和职业状态的照料者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对TCS治疗湿疹相关资讯获取途径以及对TCS治疗的依从性方面,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照料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不同职业状态照料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62、0.074)。结论儿童湿疹照料者对TCS治疗湿疹的认知程度较低,依从性不高。照料者对TCS的认知和用药依从性受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临床医生有必要关注不同群体在疾病和用药相关信息获取上的差异,加强宣讲和科普,促进合理用药,改善湿疹儿童皮肤健康管理。
- 蒋丽潇邓维李倩王誉涵陈见友张升苏伟刘晓雁张高磊
- 关键词:湿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儿童
-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儿童先天性色素痣的增殖活性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明确先天性色素痣(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CMN)中BRAF(V600E)基因突变对其增殖活性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皮肤科诊治的185例CMN患儿,所有患儿均进行基因检测、病理检查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是否存在BRAFV600E突变,将入选患儿分为突变组和对照组,然后再根据性别、年龄、皮损大小和皮损部位进行配对后进一步研究。结果:突变组Ki67指数、痣细胞累及深度、痣细胞巢个数、痣细胞巢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RAF V600E阴性的CMN相比,BRAF(V600E)阳性CMN通常在表真皮交界部位形成黑素细胞巢,且巢较大。痣细胞累及深度和痣细胞巢个数与Ki67指数之间成正相关(均P<0.05)。结论:BRAF(V600E)基因突变使CMN的增殖活性明显升高,并对其组织病理学有特殊的影响。
- 陈见友苏伟刘晓雁张高磊
- 关键词:KI67
- 如何正确识别和处理儿童荨麻疹?
- 2025年
- 荨麻疹比较常见,当儿童出现荨麻疹时,家长会特别焦急、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本文详细阐述荨麻疹的病因、分类、处理方法和日常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预防和处理荨麻疹。
- 张升苏伟张高磊刘晓雁陈见友
- 关键词:荨麻疹家长会
- Blau综合征NOD2/CARD15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回顾总结4个Blau综合征家系先证者患儿及其父母NOD2/CARD15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PCR扩增4个家系所有成员的NOD2/CARD15基因所有外显子。Sanger法测序NOD2基因所有外显子序列,Ensembl和NCBI dbSNP基因数据库比对确定致病位点,根据ACMG指南判定基因变异的致病性。对先证者患儿及其父母行查体及病史问诊。结果所有先证者患儿均检测到NOD2基因突变,家系1和3检测到NOD2基因突变c.1000C>T p.R334W,突变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家系2检测到NOD2基因突变c.956G>A p.G319E,突变为自发性;家系4检测到NOD2基因突变c.1469G>T p.W490L,突变来源于其母亲。所有先证者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皮肤、眼及关节损害,其中3/4患儿伴有智力及体格发育迟缓,2/4患儿伴有频繁发热,1/4患儿伴有肝肿大。家系1先证者父亲、家系3和4先证者母亲均有不同程度眼睛和关节损害。结论Blau综合征均由NOD2/CARD15基因突变,突变位于第四外显子,发病符合显性遗传;患儿除了具有Blau综合征的临床三联征,还具有其他临床特征。
- 张高磊顾菲苏伟杨明张升蒋丽潇朱芸秦琴曹会娜李倩刘晓雁
- 关键词:基因突变
- 595 nm 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1064 nm钇铝石榴石晶体(595 nm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联合平阳霉素(PYM)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I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48例IH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24)。对照组使用595 nm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PYM局部注射治疗,均1次/月,共治疗3次。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血管瘤面积与厚度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2组的血管瘤面积、厚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效果的等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组患儿的年龄、血管瘤厚度及血管瘤分期及治疗方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患儿年龄较小、血管瘤厚度较低及联合治疗方式是疗效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595 nm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治疗IH的临床效果较好。
- 狄奇李三林张高磊曹佳捷熊祎张靖王昊刘景申刚
-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平阳霉素
- Rothmund-Thomson综合征被引量:1
- 2022年
- 报告1例Rothmund-Thomson综合征。患儿男,3岁。先天性皮肤异色及光敏2年余,伴有语言、运动发育迟缓。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粗糙、干燥,面部、四肢远端及臀部对称性的网状褐色斑,伴有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及萎缩。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界面改变,真皮浅层苔藓样炎性细胞浸润,散在噬色素细胞。基因检测:RecQL4复合杂合突变:c.727G>A,IVS8-1C>T。诊断:Rothmund-Thomson综合征。
- 李倩张高磊高莹刘晓雁
- 关键词:ROTHMUND-THOMSON综合征
- 皮肤CT诊断毳毛囊肿一例
- 2016年
- 患儿男,8岁,胸腹部出现皮疹4年,近半年渐增多。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胸、腹部出现淡红色孤立性芝麻大小丘疹(图1),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患儿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和类似病史。体检:一般隋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张高磊刘晓雁高莹
- 关键词:CT诊断家族遗传病史皮肤胸腹部患儿
- 儿童阴茎分裂痣8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儿童阴茎分裂痣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2018年6月—2022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的8例阴茎分裂痣患儿的临床表现、皮肤镜、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结果8例阴茎分裂痣患儿临床表现为龟头背侧及包皮内板可见境界清楚的黑褐色斑,两处皮损与冠状沟距离大致相等,呈镜像对称分布。龟头处皮损平均最大直径为5.7 mm(4~10 mm);包皮内板处皮损平均最大直径为6.6 mm(4~8 mm)。皮肤镜特征主要表现为球状模式,皮损内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色素小球。其中,包皮内板还可以看到球-均质模式及球-网状模式。组织病理检查(龟头部)示:表皮大致正常,真-表皮交界部位可见较多痣细胞巢,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内可见较多黑色素颗粒,病理类型均属于交界痣。而包皮部位皮损病理类型均为复合痣。8例患儿均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完整切除皮损,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阴茎分裂痣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皮肤镜特征;冠状沟两侧的皮损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该部位皮损容易摩擦刺激,而且部位隐匿,应引起重视,建议早期手术切除。
- 陈见友苏伟邓维刘晓雁张高磊
- 关键词:儿童病理特征皮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