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林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早期高压氧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改善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改善运动功能方面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的治疗方式,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李少林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高压氧疗效
-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李少林马晓红冀景芳
- 关键词:依达拉奉高压氧颅内动脉瘤术脑血管痉挛
- 康复训练联合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均给予规范化脑卒中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舍曲林治疗,观察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简易智能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认知功能状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状况,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指数量表评定生活活动能力,统计两组康复训练依从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持续下降,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简易智能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生活活动能力指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持续升高,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康复训练依从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与对照组(2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康复治疗依从性,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李少林马晓红冀景芳张德河刘伟李志海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康复训练舍曲林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手法复位治疗误诊为耳石症的寰枢关节半脱位39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误诊为耳石症的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误诊为耳石症的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均用相同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普通颈部按摩,观察组加用手法复位治疗,评价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DH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2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1例,观察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能针对病因,恢复颈椎正常解剖结构,解除相关血管神经的压迫,缓解眩晕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 李少林马晓红冀景芳张德河刘伟李志海
- 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手法复位误诊耳石症
- 早期康复措施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措施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集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87例,依据患者本人意愿选择治疗方案,并以此作为分组依据,43例患者接受传统给药治疗,为对照组;44例患者另外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辅助,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活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并分析讨论.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治疗三周后,试验组患者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降低较对照组明显,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此外,在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对照组患者均低于试验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康复措施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中,可以帮助重塑及修复神经系统功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李少林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