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豪

作品数:24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脊髓
  • 7篇颈脊髓
  • 6篇前路
  • 6篇半侧
  • 6篇挫伤
  • 5篇组织学
  • 5篇颈椎
  • 5篇脊髓损伤
  • 4篇行为学
  • 4篇生酮饮食
  • 4篇手术
  • 4篇椎板
  • 4篇颈前
  • 4篇颈前路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枕颈
  • 3篇小鼠
  • 3篇螺钉
  • 3篇颈脊髓损伤

机构

  • 2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漯河医学高等...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刘俊豪
  • 20篇朱青安
  • 15篇黄祖成
  • 14篇黄志平
  • 10篇吴秀华
  • 10篇季伟
  • 8篇吴晓亮
  • 7篇李榕
  • 5篇刘祺
  • 3篇王晓萌
  • 3篇蒋晖
  • 2篇陈建庭
  • 2篇江建明
  • 2篇王吉兴
  • 2篇瞿东滨
  • 2篇郑明辉
  • 1篇吴广良
  • 1篇侯秀伟
  • 1篇刘雅普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的建立及其MRI和组织学表现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建立兔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观察不同程度损伤24小时后其MRI及组织学表现。方法 2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中度损伤组(n=9)、重度损伤组(n=9)和假手术组(n=4)。直径为3.0 mm的打击头由电磁伺服材料试验机驱动,对准C_5脊髓左侧行高速挫伤(500 mm/s)。根据打击头的位移距离分为位移2.0 mm组(中度损伤组)和位移2.8 mm组(重度损伤组)。假手术组仅暴露C_5脊髓,不进行挫伤。损伤后24小时每组随机取两例行MRI影像学检查,所有动物均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横断面脊髓出血面积。结果中度损伤组打击力和位移分别为(2.47±0.39)N和(1.99±0.02)mm,重度损伤组打击力和位移分别为(5.16±0.82)N和(2.76±0.02)mm,中度损伤组的打击力明显小于重度损伤组(P<0.05)。MRI结果显示,中度及重度损伤组均可见C_5左侧脊髓信号改变。HE染色显示脊髓左侧有明显的出血及脊髓组织结构破坏,中度损伤组损伤中心横截面出血面积(0.012±0.006)mm^2明显小于重度损伤组(0.039±0.006)mm^2(P<0.05)。结论本文建立的兔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能够控制挫伤位移,实现对脊髓的高速打击。不同程度的颈脊髓半侧挫伤在打击力、MRI影像学及组织学上均有不同。
刘俊豪姚欣强黄祖成黄志平吴晓亮吴秀华季伟孔刚刚李榕朱青安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MRI组织学
酮体代谢导致小鼠脊柱骨质疏松:骨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生酮饮食(KD)是高脂肪和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导致机体处于酮体代谢,在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上取得了临床疗效,在急性脊髓损伤也显示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尽管高脂饮食可以导致机体骨质疏松,但KD有别与高脂饮食,其...
黄祖成吴秀华王晓明黄志平刘祺刘俊豪孔刚刚朱青安
关键词:生酮饮食骨质疏松脊柱骨微结构生物力学
小鼠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组织学特点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建立基于位移控制的C57/6J小鼠C5脊髓半侧挫伤模型,观察其脊髓组织学改变。方法 C57BL/6小鼠在麻醉状态下行C5左侧椎板切除术,打击头(直径0.75 mm)对准C_5左侧,由电磁伺服材料试验机驱动挫伤脊髓,设定打击位移0.9 mm,打击速度50 mm/s。损伤后1周脊髓标本取材,EC染色,作组织学定量分析。结果打击参数结果稳定性与重复性良好。打击位移、打击速度和打击力分别为(0.880±0.035)mm、(48.146±4.367)mm/s、(0.407±0.129)N,损伤中心的脊髓组织学表现为:伤侧脊髓有明显的出血及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脊髓背侧束、脊髓后角和部分前角有破坏;健侧脊髓结构基本保持完整。计算损伤中心平面的残存灰质比例、残存白质比例及损伤面积比例分别为(19±7)%、(88±9)%及(28±4)%。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小鼠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此模型具有重复性较好的力学参数,表现出典型的单侧颈脊髓损伤的组织学特征,可为脊髓损伤分子机制和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黄志平林俊育刘俊豪李榕刘雅普刘祺朱青安黄祖成吴晓亮
关键词:组织学小鼠
酮体代谢导致小鼠腰椎骨质疏松的显微有限元分析
研究背景及目的 :生酮饮食(KD)是高脂肪和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导致机体处于酮体代谢,在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上取得了临床疗效,对急性脊髓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临床报道生酮饮食会影响骨代谢,缺乏实验研究。我们前期评价K...
吴秀华王晓萌刘俊豪黄祖成孔刚刚黄志平朱青安
关键词:骨质疏松
酮体代谢导致小鼠腰椎骨质疏松的显微有限元研究
目的 生酮饮食(KD)是高脂肪和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导致机体处于酮体代谢,在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上取得了临床疗效,在脊髓损伤急性期也显示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KD导致的小鼠股骨骨质疏松,对缺乏对脊柱...
吴秀华丁建羊刘俊豪黄祖成孔刚刚黄志平许晓林朱青安
关键词:骨质疏松生酮饮食
经口咽逐级扩大入路行斜坡置钉枕颈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探讨经口咽逐级扩大入路行斜坡置钉和钢板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在7例新鲜人颅颈段标本上采用经口咽逐级扩大入路行经斜坡置钉枕颈固定:单纯经口咽入路、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经口咽下颌骨切开入路、经口咽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在切开入路过程中观察咽后壁软组织的分布并测量其厚度,观察椎动脉走行及其至中线的距离,测量斜坡的显露范围、椎骨显露范围及斜坡置钉角度范围(下切牙或下颌骨基底中点处至斜坡显露端的连线与斜坡骨面切线的夹角)。结果咽后壁软组织厚度于斜坡咽结节以上为(3.5±0.6)mm,C1~C5椎前为(5.0±0.5)mm。双侧椎动脉至中线的距离在C1,2、C2,3、C3,4和C4,5水平分别为(19.5±1.2)mm、(14.6±2.7)mm、(14.0±2.7)mm和(13.9±2.7)mm。单纯经口咽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8.3±3.0)mm,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斜坡下缘、C1前结节、C2椎体及C3椎体的距离分别为(104.7±4.3)mm、(99.2±6.8)mm、(81.4±4.3)mm、(75.1±4.0)mm及(68.7±6.5)mm;6例标本颈椎显露达C3椎体,1例显露至C2椎体。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18.5±4.8)mm,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咽结节距离分别为(107.9±6.7)mm、(104.8±6.7)mm。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26.3±1.8)mm(斜坡全长),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的距离为(112.4±12.6)mm。经口咽下颌骨切开或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均显露斜坡全长,下颌骨基底中点处至斜坡上、下缘及咽结节的距离分别为(141.8±15.7)mm、(131.0±9.9)mm及(120.5±8.2)mm;颈椎显露最下缘可达C5,6椎间隙。单纯经口咽入路由于斜坡显露范围不够,无法完成斜坡理想置钉;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和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的斜坡置钉率分别为71%(5/7例)和86%(6/7例),置钉角度为92.6°±7.7°;经口咽下颌骨或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的斜坡置钉率为100%,置钉角度为75.1°±7.7°。结论经�
季伟刘俊豪黄志平黄祖成刘祺林俊育李若瑶吴秀华朱青安
关键词:内固定器口咽
颈椎单向椎间融合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颈椎单向椎间融合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椎单向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包括前端的螺钉固定部与后端的椎间融合部;所述螺钉固定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对称分布的螺孔,所述螺孔是倾斜的以致螺钉能通过所述螺孔将...
季伟刘俊豪孔刚刚朱青安
文献传递
颈前路枕骨髁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前路枕骨髁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前路枕骨髁固定装置为一体成型的三段结构,包括:上段的枕骨髁固定部,中段的寰椎固定部,以及后段的枢椎固定部;枕骨髁固定部的上端部形成为向内的弧形,左侧形成为朝向左后...
季伟林俊育李若瑶刘俊豪蒋晖朱青安
一种改进的颈前路颅颈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颈前路颅颈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颈前路颅颈固定装置为一体成型的三段结构,包括:前段的倾斜的斜坡固定部,其上开设呈三角形布局的斜坡固定螺孔;中段的水平的寰椎固定部,其接着斜坡固定部水平延伸,...
季伟孔刚刚朱青安刘俊豪吴秀华
文献传递
三羟乙基芦丁对大鼠颈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羟乙基芦丁对大鼠颈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e组,n=8);损伤组(Injury组,n=12);三羟乙基芦丁50mg/kg治疗组(T50组,1次/日,腹腔注射,n=12);三羟乙基芦丁100mg/kg治疗组(T100组,1次/日,腹腔注射,n=12),后三组均采用C5脊髓半侧挫伤大鼠模型(挫伤深度为1.2mm)。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评价各组大鼠前肢运动功能评分(forelimbs locomotor scores,FLS)、梳理实验等行为学变化。12周时各组大鼠随机选取1只进行硫酸钡-明胶灌注剂进行颈脊髓微血管灌注,4℃过夜后显微镜下取颈脊髓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颈脊髓微血管改变,脊髓组织连续冰冻切片铬花青EC染色统计各组损伤情况。结果:术后3d时,Injury组、T50组及T100组的FLS分别为11.33±0.71分、11.55±0.81分和12.36±1.15分,与Shame组(17.0分)相比均显著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FLS均逐渐改善,T50组和T100组于术后8周时恢复正常,Injury组于术后10周时恢复正常。梳理实验结果与FLS相似,至12周时T100组恢复正常(5.0分),T50组为4.92±0.08分,与Sham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Injury组为4.17±0.11分,与Shame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时,Injury组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T50组也明显减少,但优于Injury组,T100组的微血管数量减少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2周时Injury组、T50组及T100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23.50±1.75、31.33±1.36和33.00±1.27,均较Shame组明显减少,T50组、T100组与Injury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C染色结果发现,T50组和T100组损伤侧的总面积(包括空洞面积)明显高于Injury组;Injury组损伤中心的空洞面积最大,而T50组和T100组损伤中心空洞面积显著小于Injury组;T50组和T100组损伤侧残余灰质面积均明显多于Injury组。结论:三羟乙基芦丁通过保护颈脊髓微血管结构,减轻脊髓结�
刘雅普刘雅普刘祺刘祺黄祖成刘俊豪黄祖成黄志平侯秀伟吴广良
关键词:脊髓损伤行为学组织学微血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