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丰 作品数:28 被引量:77 H指数:6 供职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理学 机械工程 更多>>
一种阿司匹林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阿司匹林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阿司匹林磷脂复合物包括阿司匹林和大豆磷脂,阿司匹林和大豆磷脂的重量比例为1:1‑5。本发明能显著的改善药物溶解性能,增加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增强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沈祥春 陶玲 贺智勇 严俊丽 姜丰 苏菊 王益一种中药草打粉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药草打粉器,包括打粉盒本体和刀片,所述打粉盒本体的右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固定连接在通孔... 吴林菁 陶玲 周雪 贺智勇 李婉容 姜丰 王益 严俊丽 吴朝花文献传递 UPLC-MS/MS分析注射用清开灵(冻干)中5种成分在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测定注射用清开灵(冻干)中黄芩苷、栀子苷、绿原酸、胆酸和猪去氧胆酸在大鼠血浆中含量的方法,研究该制剂在正常和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脑缺血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以生理盐水为溶媒,腹腔注射给药,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取血,经处理后使用UPLC-MS/MS测定血药浓度,主要检测条件为流动相0. 1%甲酸水(A)-乙睛(B)梯度洗脱(0~0. 25 min,90%A;0. 25~1 min,90%~75%A;1~2 min,75%~50%A;2~2. 6 min,50%~45%A;2. 6~2. 65 min,45%~90%A;2. 65~4. 0 min,90%A),流速0. 4 mL·min-1,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方式扫描。拟合药动学参数和计算生物利用度,分析注射用清开灵(冻干)中5种成分在正常和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处置过程的差异。结果:大鼠腹腔注射给予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后,与正常组比较,栀子苷在脑缺血模型组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显著降低(P <0. 05),脑缺血模型组大鼠体内绿原酸的达峰时间(Tmax)显著提前(P <0. 01);黄芩苷、胆酸和猪去氧胆酸在2组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在正常和脑缺血大鼠体内的处置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对该制剂临床治疗脑缺血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学 苏菊 杜鹏 姚文丽 杨青波 陆煜玫 吴林菁 姜丰 沈祥春 许乾丽 陶玲 茅向军关键词:脑缺血模型 异鼠李素 灯盏花乙素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药剂学性能考察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优选灯盏花乙素缓释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能。方法:采用S/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灯盏花乙素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及收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投药量25 m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200 mg,聚乙烯醇质量分数1%,二氯甲烷-丙酮(1.7∶0.3),搅拌转速1 000 r·min-1。灯盏花乙素微球载药量(6.18±0.11)%,包封率(50.79±2.01)%,收率(91.18±2.19)%,释放30%药物所需时间不低于600 h,粒径(126.0±2.1)μm;表面圆整光滑,无黏连;微球内部含有大量灯盏花乙素晶体,灯盏花乙素在高分子材料中未改变其晶体结构。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制备灯盏花乙素缓释微球,优选的制备工艺简单合理,为灯盏花乙素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薛雨晨 苏菊 姜丰 吴朝花 沈祥春 陶玲关键词:灯盏花乙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载药量 包封率 一种鱼腥草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腥草露极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鱼腥草露,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得到含挥发性活性成分‑鱼腥草素(癸酰乙醛)等的芳香水剂,其为无色至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经过添加矫味剂,可以掩盖其本身具有的腥气,味微甜或甜... 陶玲 沈祥春 张科 姜丰 周雪 贺智勇 吴林菁 肖婷文献传递 灯盏花乙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微乳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灯盏花乙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微乳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灯盏花乙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称取灯盏花乙素和磷脂,将灯盏花乙素和磷脂溶于四氢呋喃及其他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减压除去混合溶剂,再加入... 陶玲 沈祥春 姜丰 贺智勇 严俊丽 周雪 吴林菁 肖婷艳山姜挥发油提取工艺优选及化学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优选艳山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分析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以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艳山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考察不同提取时间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1 h,料液比1∶12,提取时间7 h;从1、5及7 h提取时间的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07个化合物,鉴定了70个化合物,有部分成分含量差异大;所鉴定的化合物相对含量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2.909%、95.001%及87.020%。结论:在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较高;艳山姜不同提取时间挥发油的成分种类无变化,但部分成分含量差异大。 吴林菁 姜丰 苏菊 吴朝花 张旭 张嫩玲 沈祥春 陶玲关键词:植物提取物 挥发油 氧化苦参碱微球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考察改善氧化苦参碱(OMT)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MS)24 h累积释放百分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W/O/W)制备MS,保证载药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以24 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指标考察聚乙烯酸(PVA)浓度、吐温浓度、搅拌速度、Na Cl浓度、PLGA浓度、外水相体积对MS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最优处方为PVA浓度为1%,Na Cl浓度为2%,PLGA浓度为125 g/L,外水相体积为100 m L,OMTMS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8.95%、93.27%,24 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11%。结论:在该条件下制备OMT-MS24 h突释率得到改善。 吴朝花 姜丰 苏菊 周雪 沈祥春 陶玲关键词:氧化苦参碱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体外释放 香茅醇自乳化递送系统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考察香茅醇(citronellol,CT)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制备CT自乳化递送系统(self-emulsified drug delivery system,SMs),对HEp-2体外抗肿瘤活性和细胞摄取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采用MTT法考察CT对HEp-2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伪三元相图法优化香茅醇自乳化递送系统(CT-SMs)处方,进行外观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表征。采用MTT法检测CT-SMs对HEp-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荧光倒置显微镜定性和流式细胞仪定量考察HEp-2细胞对CT-SMs的摄取情况。结果经一定质量浓度CT处理后,MCF-7细胞增殖未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P>0.05),而HEp-2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相比,P<0.05),呈剂量-时间依赖性;CT-SMs最佳处方是K_m(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为Kolliphor~?HS15-无水乙醇7∶3,CT-Km为3∶7。制备的微乳平均粒径为(354.0±9.5)nm,外观圆整呈类球形,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13.4±0.3)m V。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质量浓度的CT-SMs和CT处理HEp-2细胞后,CT-SMs较CT摄取量更多,分别为545.70±11.56、230.00±17.76。结论。采用滴加水法成功制备了CT-SMs,其处方工艺可行,制得的自微乳质量稳定可控。CT-SMs可明显抑制HEp-2细胞的增殖。 杨佳佳 韦世权 张科 陈妍 陈妍 姜丰 周雪 彭剑青 沈祥春 沈祥春关键词:香茅醇 抗肿瘤 细胞摄取 伪三元相图 不同高分子材料及有机溶剂体系对阿司匹林缓释微球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考察不同种类高分子材料对阿司匹林(Asp)缓释微球(MS)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溶剂体系制备Asp缓释MS,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法(XRD)、核磁共振分析(NMR)、红外光谱分析(FT-IR)及体外释药性能等方法考察不同溶剂体系对MS药剂学性能的影响。结果:以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PEG-PLGA)制备所得MS具有较高载药量和包封率,溶剂体系二氯甲烷(DCM)∶乙酸乙酯(EA)为1∶1、DCM∶丙酮(ACE)为3∶1,前者制备所得MS载药量约为后者的2倍,包封率分别为(126.26±1.74)%及(97.77±2.83)%,平均粒径分别为(142.4±3.25)μm及(100.9±2.52)μm,SEM观察2种溶剂制备所得MS的表面均光滑圆整;DSC及XRD分析结果表明,2种溶剂制备所得MS并不是药物和载体材料的简单物理混合,所述药物可能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载体材料中;NMR及FT-IR研究发现,Asp并未与PEG-PLGA发生结合,2种溶剂制备所得MS的结构一致;2种溶剂制备所得MS体外累计释放95%分别需要168 h及120 h。结论:采用PEG-PLGA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载药量和包封率的Asp缓释MS,不同溶剂体系的影响为制备不同要求的MS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周雪 肖潮达 贺智勇 姜丰 吴林菁 肖婷 沈祥春 陶玲关键词:阿司匹林 微球 溶剂体系 乳化溶剂挥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