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涛
-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57
- 2019年
-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及开颅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36 h,平均(14±7) h;均为幕上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42例,丘脑出血28例,皮质出血15例;出血位于左侧44例,右侧41例;破入脑室38例;出血量32~82 ml,平均(52±11) 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12分,平均(8. 2±1. 5)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5例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51例)和内镜治疗组(34例)。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及其相关并发症情况(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进行评价,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以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1)两组患者男性、高血压病史、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内镜治疗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手术组[(86. 7±2. 2)%比(70. 4±7. 2)%,t=9. 135],手术时间少于开颅手术组[(72±6) min比(149±21) min,t=-20. 3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内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 4%(28/34)比60. 8%(31/51),χ2=4. 470,P=0. 034]。结论对于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安全和疗效,与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下血肿清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 肖涛万娟蒋文武
- 关键词:内镜手术颅骨切开术疗效比较研究
- 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股动脉联合静脉溶栓组(观察组)及单纯静脉溶栓组(对照组),各50例。记录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动脉置入鞘管至到达病变血管时间,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术后出血总发生率及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估。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时间3~8 (5.45±1.89)min,动脉置入鞘管至到达病变血管时间3~9(6.71±2.78)min。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点推移,两组mR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较单纯静脉溶栓对病人预后的改善更佳。
- 万娟肖涛陈敏
- 关键词:股动脉静脉溶栓出血
- 不同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 陈敏万娟肖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