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8H指数:5
- 供职机构: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脊柱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并分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5月本院行脊柱手术且发生术后感染的65例患者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脊柱术后未感染的65例患者作为未感染组,统计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脊柱术后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65例术后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35.79%),革兰阳性菌58株(61.05%),真菌3株(3.16%)。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低,对红霉素、青霉素G耐药性较高。感染组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300 mL、糖尿病患者比例及术后24 h白细胞介素-6(IL-6)、术后24 h降钙素原(PCT)高于未感染组(P<0.05)。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300 mL、有糖尿病、术后24 h IL-6高、术后24 h PCT高均是脊柱术后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为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素英贾叙锋戢勇黄光平钟庆周云龙
- 关键词:脊柱手术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影响因素
- 肘关节骨折手术后异位骨化发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成人肘关节骨折手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319例肘关节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异位骨化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异位骨化组(n=110)和非异位骨化组(n=20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肘关节骨折手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肘关节骨折手术后发生异位骨化与性别、骨折部位、骨折合并症、异位骨化病史、待术时间、术后康复治疗、术后功能锻炼及冲洗创面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部位、骨折合并症是肘关节骨折手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康复治疗、术后功能锻炼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肘关节骨折手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较多,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术后进行合理康复治疗,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
- 万铖徐典康谢侃周云龙
-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异位骨化影响因素
-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对踝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影响的疗效观察
- 2019年
- 本次研究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对疼痛和关节功能影响的疗效观察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为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将至医院接受治疗的44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将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数指标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低于治疗前,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对于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谢杰胡洁谢侃朱宇周云龙
- 关键词:疼痛关节功能疗效观察
- 一种手术用电子显示屏三轴调节支架
- 一种手术用电子显示屏三轴调节支架,包括底座、升降机构、水平转动机构、竖向转动机构和平面调节机构,升降机构固定于底座上,升降杆一端插入升降机构中,另一端与水平转动机构固定连接,连杆一端与水平转动机构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与竖...
- 谢侃周云龙 史可测
- 文献传递
-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8例体会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体会。方法纳入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病人58例,均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观察组30例,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28例,实施解剖钢板内固定。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0.12±8.15)分钟,对照组(138.13±12.55)分钟,观察组出血量(299.12±4.25)ml,对照组(314.12±55.16)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3.7±2.1)周和(13.1±2.3)周,对照组分别为(18.1±5.7)周和(18.3±1.5)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为(90.25±10.23)分,对照组(82.21±9.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病人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与解剖钢板比较,可以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膝功能。
- 徐典康万铖谢侃周云龙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解剖钢板锁定钢板生物性能
- 不同时相骨水泥推注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3
- 2020年
- 目的比较不同时相骨水泥推注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8年5月采用PKP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19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推注骨水泥时相不同分为观察组[116例,术中推注低黏度湿沙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和对照组(103例,术中推注低黏度拉丝期PMMA骨水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骨密度T值、骨折椎体、责任椎术前骨折严重程度、责任椎前缘高度比值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2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及ODI评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术后1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复查脊柱X线片及CT,观察椎体内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记录责任椎再骨折率及邻近椎体骨折率。结果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为(4.53±0.45)mL,与对照组(4.49±0.5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8,P=0.31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3个月。观察组共95例(81.9%)骨水泥分布范围大于椎体横断面积49%,对照组72例(6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4,P=0.037)。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2 d及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18例发生骨水泥渗漏(静脉渗漏8例、椎旁渗漏6例、椎间盘渗漏4例),对照组2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静脉渗漏9例、椎旁渗漏8例、椎间盘渗漏5例),两组各种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比较�
- 刘志强周云龙雷飞叶飞周庆忠郑礼鹏冯大雄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 一种防脱出椎间融合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脱出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主要功能特征是植骨槽、升降防脱出机构、后路内固定系统槽以及固定螺丝,本体包括升降防脱出机构、外壳;所述升降防脱出机构是由圆柱齿轮和升降圆柱组构成,两个升...
- 谢侃周云龙朱宇
- 文献传递
- 高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治体会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总结高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手术治疗的颈_(2~3)(C_(2~3))、颈_(2~4)(C_(2~4))、颈_(3~4)(C_(3~4))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术后3 d,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治疗分数(JOA 20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位于C_(2~3)节段2例,C2~4节段3例,C_(3~4)节段19例。随访13~30个月,平均3.2年。入我科前误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1例,误诊为青光眼1例。疼痛位于枕部3例、耳颞部5例、眼球后部6例、枕部至斜方肌上方8例、斜方肌上方至锁骨上方2例。最常见体征为Spurling征阳性,最常见影像学表现为颈椎间盘突出。手术方法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型术。术后3 d,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其JOA评分和优良率(即改善率≥50%患者所占比例)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无典型症状、体征,易于漏诊。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疗效。
- 谢侃周云龙朱宇舒剑臣刘波黄远章史可测
-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化脓性脊柱炎的原因分析和预防策略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化脓性脊柱炎的原因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采用PKP治疗的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POVCF)患者1065例,其中男性217例,女性848例,年龄70.4±6.8岁(56~93岁)。A组(n=332)患者术前未严密筛查感染灶直接行PKP术,B组(n=733)患者对术前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一项或多项升高者予抗感染治疗有效后再行PKP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T值)、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随访时间,统计其术前PCT、WBC、ESR、CRP、全脊柱MRI、全身骨扫描、胸椎和(或)腰椎正侧位X线片。通过回顾既往病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潜在感染灶部位,通过术后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脊柱MRI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KP术后发生责任椎化脓性脊柱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骨密度、术前VAS评分、术前感染指标升高的病例数及随访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感染指标一项或多项升高者236例,均未使用抗生素,术后发生责任椎化脓性脊柱炎2例,均为高龄患者,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行翻修手术,其中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尿路感染,翻修术后死亡,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帕金森病,翻修术后治愈;B组感染指标有一项或多项升高514例,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有效后行PKP术,1例术后症状加重,结合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影像资料,考虑为术前将化脓性脊柱炎误诊为POVCF并接受PKP术,行翻修手术后治愈。A组术前感染指标异常的患者中搜寻潜在感染灶,发�
- 刘志强周云龙雷飞叶飞周庆忠康建平王清冯大雄
- 关键词:化脓性脊柱炎椎体后凸成形术
-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被引量:5
- 2017年
- 背景: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起病隐匿,易于漏诊。在脊柱最常累及上颈椎,并可同时累及下颈椎,导致颈椎不稳、脊髓受压。目的:总结颈椎RA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颈椎RA 13例,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分析。结果:13例颈椎RA患者,女12例,男1例;年龄42~69岁,平均51岁。病程2.1~11年,平均6.2年,随访3个月~3年,平均1.7年。表现为顽固性颈痛者8例,颈痛伴脊髓受压症状者5例。神经功能评估按Rannawat分级,Ⅰ级2例,Ⅱ级2例,ⅢA级1例。术前X线示骨质疏松12例,寰枢脱位11例,下颈椎矢状位上移大于3.5 mm 3例;CT及三维CT示寰齿前间距4~11 mm,平均8 mm;寰齿后间距10~16 mm,平均14 mm;齿状突尖、侧块、枕骨髁及横韧带附着处不规则破坏、米粒大小死骨8例,寰枢椎垂直脱位5例。MRI示术前延髓脊髓角127°~166°,平均146°;MRI示齿突后方滑膜血管翳形成7例,颈脊髓受压6例。行颈后路寰枢融合术8例,枕颈固定融合术3例,延长固定至下颈椎2例。术中均无神经、血管及硬脊膜损伤等并发症,1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1~2级改善,其中1例(ⅢA级)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但也无进展。术后寰齿前间距2~6 mm,平均4 mm;术后寰齿后间距14~18 mm,平均16 mm。术后延髓脊髓角138°~166°,平均159°。术后颈痛消失8例,明显改善4例,1例无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置物松动、断裂及相邻节段的不稳。结论:颈椎RA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骨质疏松的程度及累及的范围进行个性化治疗。由于其破坏呈进行性,对颈椎不稳定导致的颈脊髓受压或将发生脊髓受压及顽固性颈痛的患者应早期积极手术治疗。
- 周云龙谢侃许益应吕方冯大雄
- 关键词: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