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伟强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磁共振
  • 3篇成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MRI
  • 2篇痴呆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病
  • 1篇胰腺病变
  • 1篇头颅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腺病
  • 1篇慢性
  • 1篇慢性精神分裂...
  • 1篇慢性精神分裂...

机构

  • 5篇自贡市精神卫...
  • 2篇自贡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周伟强
  • 2篇詹孔才
  • 1篇邹艳
  • 1篇刘巧玉
  • 1篇龚飞中
  • 1篇何桃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15年
分析飞利浦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病变中的应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胰腺炎病变患者49例,对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和X线检查。对两组检查的结果、影像学特点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7例,占总人数的86.5%,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2例,占总人数的13.5%;患者行X线检查,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7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2例。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T和X线图像特征明显。患者经16层螺旋CT检查发现8例伴有其他并发症。结论:两种检测方式存在各自的有点,但是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病变诊断更加清晰。
周伟强何桃
关键词:胰腺病变X线检查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异常的MRI线性测量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异常情况。方法选取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7-01~2019-08收治的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采用线性测量法测量第三脑室宽度、尾状核头部宽度、脑室前角间距、三角区域间距、外侧裂宽度、海马高度、胼胝体厚度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第三脑室宽度、左侧尾状核头部宽度、右侧尾状核头部宽度、左侧外侧裂宽度、右侧外侧裂宽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脑室前角间距、三角区域间距、左侧海马高度、右侧海马高度及胼胝体厚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脑结构异常,MRI线性测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詹孔才邹艳周伟强巫恒平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脑结构磁共振成像
CT和磁共振成像对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2020年
旨在探讨针对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治疗中,使用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一年期间在我院进行CT以及MRI诊断的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治疗详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60例,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均接受CT以及MRI检查,综合外部情况显示,再以两种诊断效果为基础,做最后的手术病理判断。在此基础上,对比单纯使用CT或者单纯使用MRI诊断手段,判断CT联合MRI诊断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在60例患者中,进行CT扫描后,病原体与周边组织不清晰的情况占77%,反之占23%。肿瘤形态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态占67%,呈椭圆状或圆形状占33%,逐步加强扫描后,显示肿瘤内部的呈现逐步强化。相比较CT扫描成像,MRI平扫成像与之是不尽相同的,但是,相比较来说,MRI成像更清晰。最终以手术后的病理为标准。发现联合诊断的有效率要远远高于单纯CT平扫检测结果,高于单纯MRI诊断结果准确率。期间数据差具有一定的比较意义。结论:目前临床治疗中,CT与MRI平扫技术是针对肝内胆细胞癌的最有力的诊断手段,相比较单纯的CT诊断效果要低于单纯的MRI诊断结果,当两者进行配合使用时,对于临床诊断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周伟强刘巧玉
关键词:CT磁共振成像胆管细胞癌
脑血管性痴呆诊断中头颅血管磁共振的应用价值
2019年
探究头颅血管磁共振于脑血管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课题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选取22例脑血管性痴呆作为研究A组,选取2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B组,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予以72例患者头颅血管磁共振治疗。结果:研究A组颞叶沟回间距、颅脑左右直径比对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B组颞叶沟回间距、颅脑左右直径比对对照组存显著差异(P<0.05);研究A组颞叶沟回间距、颅脑左右直径比对研究B组存显著差异;研究A组海马体积小于对照组数据(P<0.05),研究A组海马体积大于研究B组数据(P<0.05)。结论:头颅血管磁共振于脑血管性痴呆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周伟强刘钊源
关键词:脑血管性痴呆
MRI线性测量对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MRI线性测量对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ICD-10诊断标准,选取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临床确诊为AD和VD的患者各50例,观察和测量所有患者的海马高度、颞角宽度、外侧裂宽度、第3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及尾状核指数6个参数值。结果 AD组患者的海马平均高度为9.47 mm,颞角宽度平均高度为5.03 mm,外侧裂平均宽度为4.51 mm,第3脑室平均宽度6.56 mm;VD组患者的海马平均高度为13.01 mm,颞角宽度平均高度为2.96 mm,外侧裂平均宽度为3.09 mm,第3脑室平均宽度为5.73 mm,AD组与VD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的额角平均指数和尾状核平均指数分别为34.76和15.32,VD组分别为33.99和14.5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靠临床症状联合影像学检查,MRI能作为辅助诊断,应用海马高度、颞角宽度测量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詹孔才万瑶瑶周伟强巫恒平龚飞中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磁共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