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宁霞

作品数:55 被引量:490H指数:12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3篇妊娠
  • 9篇妊娠期
  • 6篇血清
  • 6篇孕妇
  • 6篇妊娠合并
  • 6篇糖尿病
  • 6篇贫血
  • 6篇晚期
  • 5篇新生儿
  • 5篇妊娠晚期
  • 5篇糖尿
  • 5篇缺铁
  • 5篇缺铁性贫血
  • 5篇先天
  • 5篇畸形
  • 4篇蛋白
  • 4篇血压
  • 4篇阴道
  • 4篇妊娠期糖尿病
  • 4篇剖宫产

机构

  • 53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天津市中心妇...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 2篇重庆市妇幼保...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湖北省妇幼保...
  • 2篇四川省妇幼保...
  • 2篇苏州市第二人...
  • 2篇长春市妇产医...
  • 2篇攀枝花市中心...
  • 2篇西北妇女儿童...
  • 2篇温州市人民医...

作者

  • 53篇袁宁霞
  • 27篇朱丽红
  • 16篇裴巧丽
  • 16篇杜冬青
  • 12篇王敏
  • 11篇徐珊
  • 9篇杨小颀
  • 5篇车虹彩
  • 5篇张红英
  • 3篇连李斌
  • 3篇薛静
  • 3篇张华
  • 3篇李文婷
  • 2篇唐卉
  • 2篇蔡雁
  • 2篇贺晶
  • 2篇王越月
  • 2篇郭莉
  • 2篇段蓓
  • 2篇张洁文

传媒

  • 9篇中国妇幼保健
  • 5篇临床医学研究...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血硒水平与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探讨全血硒水平与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孕期检查的414例妊娠晚期女性。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将414例孕妇分为甲减组(包括临床甲减及亚临床甲减,33例)和正常组(甲状腺功能正常,381例)。分析孕妇的全血硒水平及甲减发生率。比较甲减组与正常组孕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妊娠晚期孕妇发生甲减的危险因素。根据全血硒水平中位值将414例孕妇分为全血硒低水平组(全血硒水平<98.28μg/L,207例)与全血硒高水平组(全血硒水平≥98.28μg/L,207例),比较2组妊娠结局。结果 414例妊娠晚期孕妇的全血硒水平为(98±14)μg/L。正常组孕妇的全血硒水平明显高于甲减组孕妇[(98±13)μg/L比(93±13)μg/L](P=0.041)。全血硒低水平组的亚临床甲减发生率与甲减总发生率均高于全血硒高水平组[9.7%(20/207)比3.4%(7/207)、12.1%(25/207)比3.9%(8/20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经产、孕前体重指数<18 kg/m^(2)、维生素D缺乏、全血硒低水平是妊娠晚期甲减的危险因素(均P<0.05)。全血硒低水平组的胎膜早破、流产、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全血硒高水平组(均P<0.05)。结论 年龄≥35岁、经产、孕前体重指数<18 kg/m^(2)、维生素D缺乏、全血硒低水平是妊娠晚期甲减的危险因素,全血硒水平偏低孕妇更容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
张小菜徐珊王敏朱丽红袁宁霞薛静裴巧丽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晚期
中国部分城市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调查被引量:48
2018年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城市孕妇铁缺乏(ID)、缺铁性贫血(IDA)的患病率。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16年9月19日至2016年11月20日在我国6个片区21个城市设立调查点连续纳入孕妇共12403例,检查孕妇的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结果(1)12403例孕妇的中位血清铁蛋白水平为20.60μg/L(11.78~36.98μg/L),血红蛋白水平为(118±12)g/L。妊娠早、中、晚期孕妇的中位血清铁蛋白水平分别为54.30μg/L(34.48~94.01μg/L),28.60μg/L(16.40~50.52μg/L),16.70μg/L(10.20~27.0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27±10)、(119±11)、(117±11)g/L,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2403例孕妇ID的患病率为48.16%(5973/12403);IDA的患病率为13.87%(1720/12403)。妊娠早、中、晚期孕妇IDA的患病率分别为1.96%(20/1019)、8.40%(293/3487)、17.82%(1407/7897),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华东和东北地区孕妇ID的标准化患病率最高,分别为57.37%、53.41%;西南地区ID标准化患病率最低,为30.51%;中南、西北、华东IDA的标准化患病率较高,分别为21.30%、16.97%、17.53%,西南地区的IDA的标准化患病率最低,为5.44%;6个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目前城市孕妇ID和IDA的现象仍较普遍,应加强孕期营养保健。
何国琳孙鑫谭婧贺晶陈叙刘彩霞范玲邹丽曹引丽肖梅张雪芹张国华周玮蔡雁赵先兰高岩李红梅刘秀丽张红萍汪云唐卉袁宁霞丁桂凤战芳阴春霞张洁文杨红梅齐亚娜刘兴会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缺乏症患病率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6
2019年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pregestional diabetes mellitude,PGDM)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ional diabetes mellitude,GDM)两种情况,GDM是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葡萄糖不耐受状态,包括一部分妊娠前就已经有糖耐量受损,但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GDM占到妊娠合并糖尿病的90%以上,且20%~50%在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es,T2DM)[1]。若孕妇孕期血糖控制不良,将会对孕妇以及胎儿产生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健康;若为女性后代,其孕期罹患GDM的风险又会大大增加,如此循环,将会对我国人民的健康状态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从源头上研究防治此类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袁宁霞翟罕杜冬青徐珊王敏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发病机制
缺铁性贫血孕妇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膜铁转运蛋白1、对氧磷酶1表达水平及检测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膜铁转运蛋白1(FPN1)、对氧磷酶1(PON1)在缺铁性贫血(IDA)孕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IDA孕妇182例为IDA组,根据IDA严重程度将IDA组分为轻度组(80例)、中度组(61例)和重度组(4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73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孕妇血清sTfR、FPN1、PON1水平。比较IDA组和健康对照组贫血相关指标。分析血清sTfR、FPN1、PON1水平与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fR、FPN1、PON1对孕妇IDA的诊断价值。记录所有孕妇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根据最终母婴结局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母婴结局正常组(179例)和母婴结局不良组(76例)。比较不同母婴结局孕妇血清sTfR、FPN1、PON1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DA组sTfR、FPN1水平升高,PON1水平降低(均P<0.05)。IDA组Hb、MCV、S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sTfR、FPN1与Hb、MCV、SF呈负相关,PON1与Hb、MCV、SF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sTfR、FPN1、PON1对孕妇IDA均有一定诊断效能,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重度组血清sTfR、FPN1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组,PON1水平低于轻度和中度组(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DA组母婴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更高(P<0.05)。与母婴结局正常组比较,母婴结局不良组血清sTfR、FPN1水平升高,PON1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血清sTfR、FPN1、PON1在IDA孕妇中均呈异常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对IDA诊断效能较高,且与IDA严重程度和母婴结局有关。
王敏裴巧丽朱丽红袁宁霞张小菜徐珊陈蓓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对氧磷酶1孕妇
菊苓液冲洗对产后会阴切口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菊苓液冲洗对产后会阴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6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妇1 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1例和对照组479例。观察组给予菊苓液会阴冲洗,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1∶5 000,河北武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1323)溶液冲洗会阴切口,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3 d。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甲级愈合率96.66%,观察组甲级愈合率99.2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菊苓液冲洗能提高会阴切口愈合率,疗效优于高锰酸钾冲洗。
王敏袁宁霞王博裴巧丽
关键词:会阴冲洗高锰酸钾会阴切口
陕西省咸阳市妇产医院2011年度新生儿性别比构成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对2011年度新生儿性别构成比分析,掌握本地区出生婴儿性别结构。方法:对全年住院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生殖器官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分娩新生儿6 725人,男婴3 639人,女婴3 086人,男女婴比例118∶100;其中双胎妊娠164人,分娩双胎328人,男、女婴各164人,比例为100∶100。结论:加强宣教,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严禁非法引产,促进胎儿性别比例合理化。
杜冬青朱丽红袁宁霞
关键词:新生儿性别构成
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缩宫素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究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缩宫素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5例,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和对照组(95例,卡贝缩宫素)。比较两组的出血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24 h,两组的APTT、PT均缩短,FIB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两组的NO、NE、Ang-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1、3、5 d,观察组的子宫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给予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可防治产后出血,改善术后凝血功能及应激状况,促进子宫复旧。
元玮玲刘若星袁宁霞
关键词:前置胎盘剖宫产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凝血功能应激反应
咸阳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咸阳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发病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81例CIN患者年龄、生育情况、妊娠次数、性防护、避孕方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结果 CIN多发生于性活跃年龄;随着CIN级别的升高,孕产次呈现升高趋势;CIN患者普遍缺乏性防护,且文化水平较低,经济状况低下。液基细胞学假阴性率2.14%,随着CIN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检出率逐渐升高。结论加强对行为危险因素的防控及宫颈癌规范筛查,实现以病因预防为主的一级预防和"临床前预防"为主的二级预防是宫颈癌防治的重点。
朱丽红袁宁霞杜冬青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流行病学
合并HBV感染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孕期病情活动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探讨合并HBV感染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病情活动患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50例合并HBV感染的GDM孕妇,根据肝功能是否正常分为HBV感染组236例和乙肝组114例,并纳入100例单纯GDM患者为GDM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ALT、AST、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HBeAg阳性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将129例HBeAg阳性且肝功能异常者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71例纳入抗病毒治疗组,其余妊娠32周前仅接受保肝治疗的58例纳入保肝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及HBeAg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合并HBV感染的GDM患者并发症发生及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GDM组、HBV感染组、乙肝组入院时的ALT、AST、总胆红素、总胆汁酸、HBeAg阳性率均依次升高(均P<0.05);乙肝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抗病毒治疗组肝功能恢复率、HBV-DNA转阴率均高于保肝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保肝组(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40 U/L、AST>35 U/L、总胆红素>20.5μmol/L、总胆汁酸>10.0μmol/L、HBeAg阳性是合并HBV感染的GDM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ALT>40 U/L、AST>35 U/L、总胆红素>20.5μmol/L、总胆汁酸>10.0μmol/L、HBeAg阳性时,合并HBV感染的GDM患者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而病情活动且孕晚期抗病毒治疗者风险降低。
裴巧丽王敏张小菜李文婷袁宁霞徐珊
关键词:并发症疾病活动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从“治未病”思想探讨中医药防治EH相关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乃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EH非常必要。中医药防治EH相关子宫内膜癌有其应用简便、价格低廉、有效安全等优势,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由此推理,中医药防治EH相关子宫内膜癌有着广阔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贺丰杰袁宁霞郝玉凤
关键词:治未病EH子宫内膜癌中医药防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