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洪波
-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海地地震震后建筑物信息提取与三维建模被引量:1
- 2016年
-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可以直接获取地表高精度三维信息,载有LiDAR设备的飞机可深入到震后交通遭受严重破坏的重灾区,快速对大范围区域进行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为灾情信息获取与评估以及震后救援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对获得的海地雅克梅勒(Jacmel)地区震后LiDAR点云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通过提取建筑物矢量,生成数字地表模型(DSM),探索了震后建筑物信息提取及三维建模方法,创建了真实可量测的三维建筑物模型。结果表明,由于雅克梅勒地区距离震中较远、建筑物破坏程度较低,震后大部分建筑物完好,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震区建筑物三维重建效果较好。
- 焦其松张景发蒋洪波龚丽霞
- 关键词:LIDAR数据滤波建筑物提取三维建模
- 一种建筑物震害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震害分析方法,涉及地震灾害评估领域。该方法:设定等高采样间隔,提取建筑物不同高度上的点云集合,然后利用凸包算法获取等高截面轮廓线,将建筑物的三维点云转化为二维等高多边形序列;提取建筑物的形状离散参数...
- 焦其松张景发蒋洪波李强王珊珊
- 文献传递
- SAR图像纹理特征相关变化检测的震害建筑物提取被引量:15
- 2018年
- SAR图像变化检测是遥感震害信息识别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规的SAR图像变化检测方法主要以强度图像为主,易受图像中地物目标方位变化、表面粗糙度变化和图像中涵盖地物目标信息量庞大的影响。针对震后强度图像变化复杂无规律、纹理特征参数繁多且难优选的问题,以熊本地震益城町区域的ALOS-2数据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特征主成分变换的相关性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图像的多个纹理特征参量,其次采用主成分变换的方法获取多个纹理特征参量的第一主成分分量,然后计算第一主成分分量的相关性,最后根据实地调查样本统计分类阈值对图像中不同程度震害建筑物进行检测,并与基于强度图像相关性变化检测方法、强度图像差值变化检测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纹理特征主成分的相关性变化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不同震害程度建筑物的分布,总体提取精度可达87.2%,高于基于强度图像的两类变化检测方法检测精度,在保持较高提取精度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震害建筑物的错分概率,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提出的方法可用于震后灾损评估、救援决策制定、指导灾后重建。
- 李强张景发龚丽霞薛腾飞蒋洪波
- 关键词:变化检测SAR纹理特征地震
- 一种基于多时相雷达图像纹理特征的震害建筑物识别方法
- 本发明属于SAR图像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时相雷达图像纹理特征的震害建筑物识别方法。基于多时相雷达图像纹理特征的震害建筑物识别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将震前SAR图像I与震后SAR图像I'建立对应关系;B.主...
- 李强张景发龚丽霞薛腾飞蒋洪波罗毅焦其松
- 文献传递
- 一种建筑物震害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震害分析方法,涉及地震灾害评估领域。该方法:设定等高采样间隔,提取建筑物不同高度上的点云集合,然后利用凸包算法获取等高截面轮廓线,将建筑物的三维点云转化为二维等高多边形序列;提取建筑物的形状离散参数...
- 焦其松张景发蒋洪波李强王珊珊
- 资源卫星三号DEM数据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8
- 2015年
- 为评价资源三号测绘卫星(ZY-3)DEM数据在地质领域的应用效果,结合ZY-3卫星的在轨测试工作,选择内蒙古大青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从数据精度和可用性2个方面对ZY-3 DEM数据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评估。参考1∶5万比例尺DEM和实验区野外实测高精度GPS数据,对比ASTER传感器立体像对生产的30 m分辨率GDEM数据,采用检查点法和剖面法对ZY-3立体像对生产的5 m分辨率DEM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ZY-3 DEM的高程精度略优于ASTER GDEM;ZY-3 DEM受地表形态因素影响更为显著。通过对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的地貌特征进行遥感数据统计分析与微地貌研究发现,该区域以中、低陡坡为主(约占该段山体的92%),发育有4级夷平面和1级山前沉积台地,越靠近东部断裂末段,断裂的活动性越弱;断裂呈线性展布,其活动性以张性为主,兼具左行水平滑移。研究结果表明,ZY-3提供的高分辨率光学影像、多光谱影像和DEM可有效地应用于活动构造的定量研究。
- 宿渊源张景发何仲太姜文亮蒋洪波李强
-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大青山山前断裂遥感解译
- 基于TLS技术的典型建筑物震害信息三维建模分析——以彭州市白鹿中学为例被引量:12
- 2016年
- 传统光学及雷达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中无法获取建筑物立面破坏信息,对结构已遭破坏,但顶面基本完好的建筑物识别能力较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可以获取建筑物结构破坏状况的高精度三维信息。利用2013年10月23日RIEGL VZ-1000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到的汶川地震震后彭州市白鹿中学的精细点云数据,通过不规则三角网建模和纹理贴图等处理进行三维建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物的典型破坏特征及地表破裂情况进行了详细建模研究,真实再现了白鹿中学破坏场景,实现了震害信息的永久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位于断层上盘的勤学楼整体无明显破损;位于下盘的求知楼损毁相对严重,普遍出现"X"形的共轭剪切裂缝、构造柱断裂及露筋等现象;地震陡坎沉降量不大,高程剖面显示现今该陡坎最低高度为205 cm,最高为231 cm,与GPS测量结果大致吻合。
- 焦其松张景发蒋洪波宿渊源王旭
- 关键词:三维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