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皇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在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ABP的水平;RT-qPCR鉴定嵌顿疝肠管组织中I-FABP的表达。通过嵌顿肠管大体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hiu’s评分判定肠坏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术后6 h时嵌顿肠管大体标本和HE染色呈典型肠绞窄表现,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明显升高(P=0.002);8 h时肠管逐渐向肠坏死过渡,血D-LAC进一步升高(P=0.012),血I-FABP也明显升高(P=0.001),并且肠组织中的I-FABP表达明显升高(P=0.002)。12 h时肠管呈现明显肠坏死特征、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和I-FABP均升至最高[(2019.60±16.17)μg/L vs(273.18±14.63)μg/L,P=0.001;(1210.94±5.96)μg/L vs(220.46±9.63)μg/L,P=0.001];肠管组织中的I-FABP表达最高[(8.20±0.60)μg/L vs(1.13±0.16)μg/L,P=0.001]。结论:嵌顿疝大鼠血清I-FABP和D-LAC水平升高,为早期诊断嵌顿疝肠管坏死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 满艺石松荔李宝山黄皇王荫龙
- 关键词:嵌顿疝肠坏死肠脂肪酸结合蛋白D-乳酸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七例报道
- 2025年
-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Sugarbaker)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 年3—7 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完成的7 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修补方式均为Sugarbaker。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中大出血、肠损伤)、机器人系统故障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进水、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术后第1 天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时间。随访出院后并发症,包括造口感染、肠梗阻及疝复发情况。结果7 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及机器人系统故障发生,手术时间150~240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无术中输血;所有患者术后6 h 进水,术后1 d 进流食。恢复排气时间1~3 d,平均1.57 d;恢复排便时间2~4 d,平均2.86 d。术后疼痛轻,术后第1 天疼痛数字分级评分2~4 分,平均2.71 分。术后住院时间4~5 d,平均4.29 d。随访1~4 个月,术后肠梗阻1 例,保守治疗后缓解,无造口感染和复发病例。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和短期复发率较低,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李宝山王荫龙张新满艺黄皇
-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造口旁疝疝修补术
- BARD 3DMax网片用于开放前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被引量:1
- 2015年
- 目前治疗腹股沟疝有很多手术方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手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具体手术方式(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网片放置的位置(腹腔内、腹膜前间隙、腹横筋膜前)的选择.Lichtenstein手术[1]是最常使用的前入路手术,该手术被欧洲疝学会推荐为开放手术的首选术式[2],但是有大量研究认为该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病率较高,而将网片放置在腹膜前间隙能够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病率[3].Stoppa等[4]、Rives等[5]、Alexandre等[6和Kugel[7]分别提出了开放后入路将网片放置在腹膜前间隙的相应术式.2011年以来我们将BARD 3DMax网片用于开放前入路的腹股沟疝修补,病例超过200例,随访1~4年,未发现复发及慢性疼痛病例,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 王荫龙张新谢加东满艺黄皇
-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前入路手术LICHTENSTEIN手术网片腹膜前间隙
- 猪小肠黏膜下层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远期疗效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SIS)生物补片应用于开放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76例(天津市人民医院52例、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4例)单侧腹股沟疝行开放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使用Biodesign Surgisis补片为对照组,使用SIS生物补片为试验组。观察指标:(1)入组病人分组情况。(2)术后远期疗效。通过电话、短信或邮寄信件方式进行随访,病人因其他原因死亡或出现疝复发视为随访终点事件。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入组病人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病人76例。76例病人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病人性别(男、女),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局部麻醉),手术部位(腹股沟左侧、腹股沟右侧),Gilbert分型(GilbertⅠ型、GilbertⅡ型、GilbertⅢ型、GilbertⅣ型、GilbertⅤ型),手术时间分别为35、3例,(56±15)岁,(23.0±2.0)kg/m^(2),22、16例,16、22例,9、16、0、11、2例,(49±15)min;试验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34、4例,(54±13岁),(22.9±2.2)kg/m^(2),17、21例,14、24例,9、21、1、7、0例,(53±21)min。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t=0.532、0.367,χ^(2)=1.317、0.220,Z=-0.315,t=-0.765,P>0.05)。(2)术后远期疗效:对照组35例病人获得随访,其中4例因其他疾病死亡,随访时间为(68.8±2.7)个月,疝复发、慢性疼痛各1例,无异物感、术后感染发生。试验组31例病人获得随访,无因其他疾病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68.8±2.7)个月,无上述并发症发生。两组病人疝复发、术后�
- 李宝山代金明满艺张新翟晖陈影谢加东胡巍黄皇王荫龙马宏光
- 关键词:LICHTENSTEIN生物补片猪小肠黏膜下层慢性疼痛
- 生物补片在青少年腹股沟疝经腹腹膜前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青少年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2-11月收治的8例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8例青少年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在内环缝合基础上使用Surgisis补片行TAPP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 d、7 d、4周、6个月、12个月发热、疼痛、血清肿、感染、复发等指标。结果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50 min,术后24 h出院7例,48 h出院1例。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年),随访期间,无复发、慢性疼痛、感染、异物感、血清肿发生。结论生物补片应用于内环缝合基础上的TAPP术中,治疗青少年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李宝山满艺张新胡巍谢加东黄皇王荫龙
- 关键词:生物补片疝修补术青少年
- 317例腹股沟疝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317例腹股沟疝患者(病例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医体质与腹股沟疝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和平和质为主(气虚质:8人VS 84人,P<0.05;平和质:33人VS 82人,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腹股沟疝类型与中医体质的分布发现,斜疝患者中以气虚质和平和质为主,分别为45人和43人;直疝患者以气虚质、平和质、和湿热质为主,分别为27人、25人和17人;而复合疝患者则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分别为12人和18人。结论:腹股沟疝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为主,气虚质可能是腹股沟疝的易感因素。
- 满艺黄皇张新谢加东王荫龙
- 关键词:中医体质类型中医体质量表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