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民
- 作品数:27 被引量:20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门冬氨酸钾镁、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门冬氨酸钾镁、呋塞米合用治疗各种心脏病引起的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96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52例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门冬氨酸钾镁、呋塞米治疗。2组均常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等。结果:2组患者水肿消退时间、所需利尿剂总量和最大日尿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头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恶心、呕吐及低钾血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门冬氨酸钾镁、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安全有效。
- 张克良孟令民刘大成贾凤玖徐媛徐淑丽
- 关键词:心力衰竭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门冬氨酸钾镁呋塞米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溶栓治疗后伴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半量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观察组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梗死后心绞痛(PIA)发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梗死后心绞痛(PIA)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黛力新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其抑郁状态,减少PIA发作。
- 张克良贾凤玖刘大成霍金霞杨立艳刘镇伟常立功徐淑丽孟令民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抑郁梗死后心绞痛
- 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心理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抗抑郁药物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干预效果,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90例脑卒中后抑郁、焦虑伴认知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mg/d,治疗组在应用氟西汀的同时,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HAMA、MMSE和Barthel指数(MBI)评分分别为(8.76±4.98)、(7.02±2.82)、(22.27±3.00)和(56.64±11.99),与对照组(11.42±5.66)、(8.98±4.02)、(19.42±3.23)和(49.13±10.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辅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同时由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 崔燕元小冬申健张健孟令民邓宏亮吴丽清雷军王淑娟
-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干预
- 糖尿病人群血尿酸水平与新发脑卒中的相关性
- 孟令民吴寿岭
- PR间期延长与二尖瓣舒张期反流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PR间期延长对二尖瓣舒张期反流(DMR)的影响,预测PR间期延长与DMR的关系。方法选择1例Ⅲ度房室阻滞病人,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同步观察PR间期对二尖瓣反流的影响。结果 PR间期≥250 ms均发生反流,且反流持续时间有随PR间期逐步延长而增加的趋势。243 ms可作为发生反流的参考临界点。结论应用PR间期判断有无二尖瓣舒张期反流有显著意义。
- 常立功张克良孟令民刘大成贾凤玖
- 关键词:二尖瓣反流舒张期PR间期超声多普勒
- 血尿酸对男性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对男性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06-2007年度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81110名男性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脑卒中、恶性肿瘤病史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服用对SUA有影响的药物者;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检查,平均随访(47.5±4.3)个月,依据2006-2007年度SUA值将研究对象五等分,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SUA对男性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1)至2010-2011年度随访结束,不同SUA五分位组死亡例数分别为315、278、243、292、341,对应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43%、2.36%、1.96%、2.42%、2.92%。(2)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以SUA第三分位组为参照,第一、二、四、五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的HR值(95%CI)分别为1.32(1.11~1.56)、1.19(1.00~1.41)、1.20(1.01~1.43)、1.41(1.19~1.66)。(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年龄、SBP、DBP、BMI、TG、TC、HDL-C、LDL-C、FPG、高敏C反应蛋白、吸烟史、饮酒史、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后,以SUA第三分位组为参照,第一、二、四、五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的HR值(95%CI)分别为1.26(1.06~1.51)、1.20(1.01~1.44)、1.25(1.05~1.49)、1.42(1.19~1.68)。结论 SUA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值过高或过低都将增加全因死亡的发病风险,其五分位组全因死亡率呈“U”形曲线。
- 李燕施继红林黎明魏晓明牛伯晖孟令民陈朔华吴寿岭
- 关键词:血尿酸全因死亡
- 影响糖尿病人群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 吴海涛桑大森李俊娟孟令民吴寿岭
- 高尿酸血症对心脑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影响
- 崔刘福于萍杨文浩吴寿岭刘宁袁伟王健王洁蕊孟令民石慧婧刘业强史丽萍舒荣宋海澄
- 课题研究发现的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心肌梗死的影响均为国际上对中国人群中的首次研究。其他发现如血尿酸对于全因死亡、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影响等也对于了解高尿酸血症的预后具有积极地效应。课题发现不同疾病发病率增加的血尿酸水平不同...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疾病治疗
- 性别对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性别对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 852人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5 440例纳入研究队列,每两年进行一次随访,参加2010~2011年体检且脉搏波资料完整的5 222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ba PWV分布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对ba PWV的影响。结果总体人群平均ba PWV为1545.85±373.02 cm/s,其中男性为1570.19±300.53 cm/s,女性为1507.93±301.27 cm/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60岁人群,ba PWV男性〉ba PWV女性(P〈0.05);60~80岁人群,ba PWV女性〉ba PWV男性(P〈0.05);≥80岁人群中不同性别人群ba 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以及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混杂因素后,在〈60岁人群中,女性为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OR值为0.74,95%CI(0.59~0.93);在60岁以上人群中男、女患病危险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ba PWV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快,女性ba PWV随年龄增快速度大于男性。60岁之前女性的ba PWV慢于男性,60岁以后两性差别不明显。
- 王希柱张彩凤陈朔华邢爱君魏晓明刘妍孟令民吴寿岭
- 关键词:性别年龄动脉硬化
-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认知和心理障碍患者的疗效被引量:3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认知和心理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12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并发认知和心理障碍患者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入院后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以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摄食训练和低频电刺激等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认知功能和心理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应用洼田饮水试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吞咽功能均显著改善(P<0.001),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MSE评分显著提高(P<0.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对照组评分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显著降低(P<0.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对照组仅HAMA评分降低(P<0.05)。结论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同时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认知和心理障碍患者给予认知和心理治疗,不仅能改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还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 崔燕元小冬王淑娟吴宗武孟令民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