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遵义市科技局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IL-6和NSE在小儿患者惊厥性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惊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惊厥患者100例,据病情分为惊厥持续状态组38例、多次惊厥组32例,单次惊厥组30例,选择同期无惊厥患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患者惊厥后24、72 h血清、脑脊液IL-6、NSE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惊厥发作后24 h各惊厥组血清、脑脊液中IL-6、NS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持续状态组明显高于多次惊厥组,多次惊厥组明显高于单次惊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后各惊厥组IL-6、NSE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示:血清IL-6与NSE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IL-6与NSE呈正相关(P<0.05),血清、脑脊液IL-6呈正相关(P<0.05),血清、脑脊液NSE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与NSE参与了惊厥性脑损伤的病理损害过程,能反映惊厥性脑损伤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评估惊厥患者预后。
- 李文莲李文菊王欢姜杰邓萌
- 关键词:惊厥性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6
- 遵义市某三甲医院儿童急救重症疾病谱及死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儿童急救重症疾病谱和死亡原因,提高危重患儿的临床救治率。方法对2012年—2016年遵义市某三甲医院的急救重症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儿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病死率、死亡疾病分布等,分析疾病谱变化和死亡原因。结果 731例急救重症死亡46例,死亡率为6.29%,不同年龄段疾病分布有差异。疾病主要分布在婴儿期,占49.88%。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在婴儿期,占28.77%,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在发生死亡的46例急救重症患儿中,死因居前的分别是重症肺炎12例、败血症7例、颅内感染6例、腹泻并重度脱水6例,其余主要死亡原因是手足口病、意外伤害等。结论不同年龄段疾病分布和死亡率各有不同,死亡率与年龄呈反比,婴儿期患儿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的预防和治疗,准确判断、及时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 雷丽王欢
- 关键词:儿童疾病谱
- 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71例临床观察
- 邹莹波杨嫚王欢姜杰黄波
-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预测模型及对长期预后影响
- 2024年
- 目的构建并验证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预测模型,分析残余分流患儿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3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178例,按照8∶2随机分为训练集144例和验证集34例,均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随访12个月内残余分流发生情况。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影响因素。建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验证及效能评估。统计残余分流发生患儿预后情况。结果训练集144例患儿中,21例(14.58%)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验证集34例患儿中,5例(14.71%)发生残余分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室间隔缺损基底部大小(OR=5.339,95%CI:2.197~12.975)、缺损处压差(OR=4.384,95%CI:1.804~10.655)、封堵器直径(OR=4.707,95%CI:1.937~11.439)是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以上述影响因素作为预测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808(95%CI:0.761~0.839),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P>0.05)。训练集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灵敏度80.95%,特异度为84.55%,AUC为0.855(95%CI:0.774~0.937)。验证集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灵敏度80.00%,特异度为86.21%,AUC为0.871(95%CI:0.791~0.943)。训练集21例发生残余分流患儿,有14例(66.67%)出现残余分流自愈,残余分流自愈组残余分流>4 mm的占比低于残余分流未自愈组(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基底部大小、缺损处压差、封堵器直径是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
- 王欢易岂建邓萌苏建军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列线图预后
- 一种儿童多功能营养喂养器
- 本申请公开了智能喂养器技术领域的一种儿童多功能营养喂养器,包括喂养器本体,喂养器本体设有蔬菜区、肉类区和主食区,喂养器本体设有分别用于监测蔬菜区、肉类区和主食区重量变化的重量感应器,喂养器本体还设有与重量感应器电信号连接...
- 邓萌王欢骆诗容
- 白细胞介素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惊厥性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惊厥性脑损伤患儿血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惊厥患儿100例,据病情分为惊厥持续状态组38例、多次惊厥组32例,单次惊厥组30例,选择同期无惊厥患儿30例为对照组,测定患儿惊厥发作后24、72小时血清、脑脊液IL-6、NSE的水平变化。结果惊厥发作后24小时各惊厥组血清、脑脊液中IL-6、NS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持续状态组明显高于多次惊厥组,多次惊厥组明显高于单次惊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后各惊厥组IL-6、NSE与24小时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血清IL-6与NSE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IL-6与NSE呈正相关(P<0.05),血清、脑脊液IL-6呈正相关(P<0.05);血清、脑脊液NSE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与NSE参与了惊厥性脑损伤的病理损害过程,能反映惊厥性脑损伤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评估惊厥患儿预后。
- 李文莲李文菊王欢姜杰邓萌
- 关键词:脑损伤惊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