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龙龙

作品数:17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4篇腰椎
  • 4篇内固定
  • 4篇后路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关节
  • 2篇血清
  • 2篇植骨
  • 2篇融合术
  • 2篇肿瘤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骨
  • 2篇自体
  • 2篇胫骨
  • 2篇细胞瘤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螺钉
  • 2篇内固定治疗

机构

  • 16篇榆林市第二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榆林市第一医...
  • 1篇黄龙县人民医...

作者

  • 17篇任龙龙
  • 7篇马永刚
  • 6篇高智
  • 5篇雷云峰
  • 5篇张军武
  • 4篇王福平
  • 3篇李宏伟
  • 2篇李天清
  • 2篇王林
  • 1篇王坤正
  • 1篇白晓兵
  • 1篇黄向辉
  • 1篇常彦海
  • 1篇马轩

传媒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北京医学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肿瘤相关物质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serum tumor associated material,TAM)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57例骨肿瘤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前TAM水平和阳性率,并与23例非肿瘤患者进行比较,评价TAM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良性骨肿瘤组和恶性骨肿瘤组TAM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肿瘤组,检测阳性率也要高于非肿瘤组(P<0.05)。良性骨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在TAM水平和检测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TAM水平表达和检测阳性率更高。良性骨肿瘤组各分期TAM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骨肿瘤组随着骨肿瘤病情程度加剧,TAM阳性率逐渐增高,在Ⅲ期时TAM的检测阳性率达100%。结论 TAM在骨肿瘤诊断中检测简便、灵敏度高,可作为良、恶性骨肿瘤诊断的参考指标,并且对恶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柴臻王福平李宏伟任龙龙
关键词:血清肿瘤相关物质骨肿瘤阳性率灵敏度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行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n=60)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随访12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显著,且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保持和减少术后矢状面Cobb角丢失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跨伤椎治疗。
任龙龙张军武马永刚高智李天清王林
关键词:胸腰段脊椎骨折植骨融合术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假体重建对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近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假体重建对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80例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所用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膝关节肿瘤切除联合肿瘤型铰链式假体(48例),观察组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假体(32例),对比两组术中的出血量及瘤段长度,对比两组术后1年的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对比两组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瘤段长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骨远端肿瘤评分及股骨近端肿瘤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铰链式假体相比,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假体重建对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其可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柴臻任龙龙
关键词:3D打印
后路内固定、1期或2期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结核
2014年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1期或2期前路病灶清除术在治疗重度脊柱结核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了重度脊柱结核18例。年龄14岁~65岁,平均年龄41岁。男8例;女10例。病变部位:胸椎4例,胸腰椎段9例,腰椎5例。入院前病史1个月~12个月。病变仅累及单节段的3例,累及2个节段的10例,累及3个节段的5例。18例中合并冷脓肿形成者14例,伴有双下肢不全瘫者3例。脊柱后突畸形8例,Cobb’s角10^。-40^。结果:随访6个月~2年半。按骨愈合的Bridwell判断标准:I级,11例;Ⅱ级,5例;Ⅲ级,2例。伴有双下肢不全瘫3例,术前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1例,术后均恢复正常。18例中,1例术后7个月内固定松动、脱落、异体骨塌陷。1例胸10~12椎体结核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轻度后突,Cobb’s角约15。。结论:对于破坏严重、多节段、后凸畸形的重度脊柱结核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期或2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为适合选择。
任龙龙雷云峰马永刚贺加明高智
关键词:结核脊柱内固定
自制弹性钢板结合重建钢板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62例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自制弹性钢板在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患者经Kocher-Langenbeck入路显露髋臼后壁骨折,翘拨复位骨折碎块,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A组32例选择2块3孔1/3管型钢板在其最后的孔眼处切割折断,残端弯成鱼叉状制成弹性钢板沿后壁做弹性支撑固定,应用弧形重建钢板沿髋臼后壁压迫弹性钢板做中和固定;B组30例采用弧形重建钢板加螺钉固定。结果:随访6-36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Matta评分标准评定均获解剖复位,根据改良的Meledc aubigne postel功能评定标准:A组优18例,良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8%;B组优15例,良5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625,P=0.029)。结论:自制弹性钢板应用于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能牢固维持所把持骨块的位置,并且取材方便,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费用较低,是髋臼后壁多块骨折和很靠近髋臼缘的骨折的非常实用的治疗手段。
任龙龙马永刚马轩张军武高智贺加明
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对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对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均进行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分析术后6个月患者Baird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手术前后踝关节VAS评分、踝关节AOFAS评分、距骨软骨MOCART评分、同侧膝关节IKDC评分,统计患者移植髂骨存活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Ⅰ、Ⅱ、Ⅲ型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50%、72.73%、54.55%,合计优良率为70.73%。术后6个月,随时间延长,患者VAS逐渐降低,而AOFAS及MOCART评分逐渐升高(P <0.05);术后2个月,IKDC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但术后6个月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 0.05)。术后移植髂骨存活良好,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可有效恢复距骨软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马永刚雷云峰常彦海黄向辉高山松任龙龙呼巧龙
关键词:自体髂骨距骨软骨损伤疗效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治疗中应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PLIF组患者给予后路椎间融合术,PLF组患者则给予后外侧椎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JOA总分、ODI指数、腰椎、骨盆影像参数与预后效果。结果:PLIF组患者治疗后JOA总分均显著高于PLF组(P<0.05),ODI指数均显著低于PLF组(P<0.05),椎间高度比、节段前凸角与腰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PLF组(P<0.05),滑脱率与盆骨倾斜角均显著低于PLF组(P<0.05),末期随访躯体疼痛、总体健康与活力评分均显著高于PLF组(P<0.05)。结论:应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可行。
张军武任龙龙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后路椎间融合术
EXT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20年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共聚合酶(exostoses,EXT)表达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骨巨细胞瘤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患者的病灶组织标本与瘤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XT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后,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101例患者中,病灶组织的EXT表达阳性率为66.3%,显著高于瘤旁组织的9.9%(P<0.05)。在骨巨细胞瘤的病灶组织中,EXT表达阳性率与Jaffe病理分级、分化情况、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肝转移都有显著相关性(P<0.05)。随访到2019年8月,101例患者中生存87例,死亡14例,死亡率为13.9%。多元回归logistic分析显示肺转移、肝转移、Jaffe病理分级与EXT表达阳性率为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死亡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EXT在骨巨细胞瘤中呈现高表达状态,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任龙龙柴臻高智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肺转移肝转移
神经根管减压术对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究神经根管减压术对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试验组实施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实施神经根管减压术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α及TNF-α水平降低,且试验组血清IL-1α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治愈率较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IL-1α及TNF-α水平有关。
任龙龙张军武马永刚高智李天清王林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新型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的体内血管化研究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及流式细胞仪研究重组人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体骨复合骨(新型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行兔腰椎融合术后,不同时间点融合骨组织再血管化程度及成骨活性的变...
任龙龙
关键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腰椎融合流式细胞仪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