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平倩

作品数:21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小儿
  • 6篇腔内
  • 6篇腹腔
  • 5篇静脉
  • 5篇腹股沟
  • 4篇动脉
  • 4篇手术
  • 4篇腹腔内
  • 3篇大隐静脉
  • 3篇大隐静脉曲张
  • 3篇血清
  • 3篇隐静脉
  • 3篇硬化剂
  • 3篇泡沫硬化剂
  • 3篇曲张
  • 3篇疝囊
  • 3篇微创
  • 3篇下肢
  • 3篇斜疝
  • 3篇静脉曲张

机构

  • 18篇乐山市人民医...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9篇包平倩
  • 12篇俞慎林
  • 11篇张济
  • 6篇王志旭
  • 6篇雷泽华
  • 5篇李光泽
  • 3篇彭忠
  • 3篇张英毅
  • 2篇唐刘红
  • 2篇王志刚
  • 2篇李园
  • 1篇李杨
  • 1篇周总光
  • 1篇陈珂玲
  • 1篇周斌
  • 1篇王丽君
  • 1篇饶睿
  • 1篇张怡
  • 1篇李松
  • 1篇刘斌

传媒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泡沫硬化剂联合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的体会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泡沫硬化剂联合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溃疡周围组织无坏死,溃疡全部愈合,6个月内无复发。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肺栓塞。结论:泡沫硬化剂联合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式,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治疗彻底、溃疡愈合快等优点。
张济俞慎林包平倩
关键词:聚桂醇静脉曲张溃疡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小儿阑尾炎穿孔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儿急性穿孔阑尾炎分为A、B两组,A组(36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B组(42例)给予腹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B组患儿手术切口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但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长于B组。B组患儿术后使用镇痛药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但住院费用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急性穿孔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是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包平倩杨波周易瞿驷道俞慎林张济
关键词:手术方式急性阑尾炎穿孔
一种经腹腔治疗小儿疝的装置设计和制作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采用合成材料制作一种"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装置从腹腔内对其治疗。装置由充填架,自适应伞状支撑条,底层片,定位外拉线和装置固定线构成。其中,充填架由两个周边固定在一起直径3.0cm的同心圆片制成,可牵拉塑性成橄榄状或球状;支撑条则由三条边宽0.5cm,长度4.0cm交叉固定于充填架顶端构成;底层片是一直径3.0cm圆形结构,它与充填架底端采用点缝合相连接;调节定位外拉线的一端连接固定于装置顶端,另一端可自由穿过充填架顶端与底层片中央相连固定;固定线是与充填架底端相连,起固定装置作用的两根打结线构成。通过采用这一装置共治愈37例、38侧小儿疝。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4.6±5.89)月,无疝复发,腹股沟区无明显疤痕和硬节存在。这种从腹腔内充填关闭疝环口的装置,为小儿疝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治疗安全有效的封堵技术。
雷泽华高峰畏包平倩王志旭张济
关键词:闭合器小儿疝腹腔内
泡沫硬化剂联合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的体会
目的:探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科室42例行泡沫硬化剂联合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溃疡周围组织无坏死,溃疡全部愈合,6个月内...
张济俞慎林包平倩
关键词: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下肢溃疡泡沫硬化剂高位结扎剥脱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所收治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新发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截肢、全因死亡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治疗前与术后1、3、6个月随访的踝肱指数(ABI)。结果:观察组新发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截肢、全因死亡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随访的A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3、6个月随访的A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时间呈递减态势;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ABI值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可以较好改善患者的下肢血供,减少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张济俞慎林李光泽包平倩
关键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支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腹腔内疝囊充填关闭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雷泽华唐刘红沈回春高峰畏包平倩王志旭蒋康怡
为了克服各种采用缝合技术治疗小儿疝术式所存在的缺陷,尤其是针对缺损较大小儿疝治疗术后容易复发这一难题,项目组开发出一种充填(封堵)技术来达到关闭腹壁缺损治疗小儿疝的方法。这种技术就是 “腹腔内小儿腹股沟疝囊充填关闭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闭合器
小儿复发性肠套叠的微创治疗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儿复发性肠套叠(套叠3次及以上)的微创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复发性肠套叠(套叠3次及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儿均予以腹腔镜探查,3例患儿仅发现回肠末端肠系膜淋巴结增生,18例探及原发病灶:其中Meckel憩室10例,结肠息肉3例,肠重复畸形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异位胰腺1例,小肠腺瘤1例。20例术后随访至今均未再次复发,1例失访。结论:年龄〉2岁,有多次复发肠套叠病史(套叠3次及以上),尤其是短期内复发频繁的患儿,大多存在肠道器质性病变,应积极手术治疗,且以腹腔镜治疗为佳。
包平倩雷泽华张英毅彭忠高峰畏王志旭李园
关键词:肠套叠复发腹腔镜微创
腹腔内小儿腹股沟疝囊充填关闭技术的临床研究
雷泽华唐刘红沈回春高峰畏包平倩王志旭
腹腔内小儿腹股沟疝囊充填关闭技术,旨在克服现行各种缝合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针对较大的小儿疝所开发的一种技术。因此,该技术是专门针对儿童,开发、设计的一种采用人工材料制成的特殊装置-"经腹腔小儿疝囊闭合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关键词:
关键词:微创治疗方法
腹腔镜下自制雪橇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雪橇针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自制雪橇针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08例(A组),并选择同期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B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并发症。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也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雪橇针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包平倩李松俞慎林张济饶睿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按照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1例)和对照组(39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HMGB1、TREM-1水平,分析血清HMGB1、TREM预测术后再狭窄的评估价值。结果再狭窄组和对照组血清HMGB1、TRE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双侧病变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HMGB1、TREM-1与LDL、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MGB1(>11.56 ng/L)、术前TREM-1(>203.47 ng/L)、术后1个月HMGB1(>16.08 ng/L)、术后1个月TREM-1(>266.41 ng/L)、LDL(>2.99 mmol/L)、hs-CRP(>1.96 mg/L)是介入治疗病人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1个月血清HMGB1、TREM-1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AUC=0.884)高于术前联合检测(AUC=0.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HMGB1、TREM1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中均呈高表达,且术后1个月时两者联合检测对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张济李光泽俞慎林包平倩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再狭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