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东庆
- 作品数:42 被引量:12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圳市南山区科技研发资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C-erbB-2和细胞角蛋白在Paget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癌基因蛋白 C-erbB-2和细胞角蛋白(CK)在 Paget 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房 Paget 病(MPD)12例,乳房外 Paget 病(EPD)5例、外阴鳞癌(SCC)8例及外阴皮炎对照皮损中 C-erbB-2及 CK(AE1/AE3)的表达。【结果】C-erbB-2只在 MPD 的 Paget 细胞上表达,而在 EPD、SCC 及对照组中均无表达;CK 在 MPD、EPD及 SCC 中表达的形式不同,MPD 和 EPD 只在 Paget 细胞膜上表达 CK,而 SCC 和皮炎对照组仅在 KC 胞浆内表达 CK。【结论】推测 MPD、EPD 可能来源于腺癌上皮,而不是来源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CK 结合 C-erbB-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有可能成为鉴别 Paget 病等外阴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
- 陆东庆王晓鸿李振华高兴华易先平
- 关键词:PAGET病外阴肿瘤癌基因C-ERBB-2细胞角蛋白
- 住院患者TPPA阳性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住院患者TPPA阳性者的构成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本院住院患者TPPA阳性者的一般资料、健康状况,并做性行为及梅毒患病状况的跟踪调查。结果3年3个月住院患者TPPA阳性数呈上升趋势,36~50岁年龄组阳性人数最多,占24.7%,新生儿3例。TPPA阳性者24个科室均有,患外科疾病者多于患内科疾病者,男性多于女性(P<0.01)。所有患者中承认有不洁性行为者32例,追踪调查出现梅毒临床症状者9例。结论普通住院患者TPPA阳性者人数逐年增多,以青壮年者人数居多;住院患者应常规做TPPA检查;住院患者TPPA阳性不能确诊患有梅毒,应综合分析。
- 胡晓艳陆东庆董琛舒晓春钱明
- 关键词:TPPA梅毒住院
- EGFR和细胞角蛋白7在几种皮肤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王晓鸿孔梅钱明林宇静陆东庆易先平
- 关键词:EGFR细胞角蛋白7皮肤病恶性肿瘤PAGET病上皮细胞
- 非镇静类H_1受体阻断剂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被引量:1
- 1996年
- 某些H_1受体阻断剂,如特非那丁等,过量服用可导致严重心脏毒性,包括: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不齐,特别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在使用推荐治疗量的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时是比较安全的,但应避免过量服用,也应避免同时服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或红霉素。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时,进行密切的心电图监护直到QT间期正常是必要的。
- 陆东庆
- 关键词:H1受体阻断剂室性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
- 血清铁蛋白水平在成人斯蒂尔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确定血清铁蛋白 (SF)水平在成人斯蒂尔病 (S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12 2例住院患者 (成人SD组 2 7例 ,对照组 95例 )的SF水平 ,并对两组SF平均值和SF升高的频率分别进行t检验和 χ2检验。结果 :成人SD组SF平均值为 (786 6± 5 4 75 ) μg/L ,较对照组 (5 2 7± 36 5 ) μg/L明显升高 (P <0 .0 1)。成人SD组SF值均高于正常值上限 ,其中 7例 (2 5 .9% )低于 5倍正常值 ,2 0例 (74 .1% )高于 5倍正常值。有 7例 (2 5 9% )SF值超过 15 0 0 0 μg/L。而对照组中 2 3例 (2 4 .2 % )SF值正常 ,5 4例 (5 6 .8% )低于 5倍正常值 ,18例 (19.0 % )高于 5倍正常值。对照组中几乎未见SF值大于 15 0 0 μg/L者。结论 :SF水平升高对活动期成人SD具有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价值 ,特别是当SF值大于 15 0 0 μg/L时 ,有助于排除其他炎症性疾病。
- 谢林陆东庆巴静林秀英吕刚
- 关键词:斯蒂尔病成人血清铁蛋白
-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皮肤科会诊病例回顾性分析
- 2016年
- 院内会诊为皮肤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国内外关于皮肤科会诊资料的文献报道不多。为了解本地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皮肤病会诊情况,本文收集本院2002年—2014年3730例皮肤科会诊患者,并对其分类整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温字平钟全斌陆东庆
- 关键词:住院患者会诊构成比
- 新生儿水痘1例
- 2009年
- 临床资料患儿女,9天。因全身出现水疱伴发热2天就诊。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9周,正常分娩。出生后第5天全身出现散在水疱,并逐渐增多,呈米粒至黄豆大,密集分布,伴发热,体温达39.5℃,呕吐,吮奶减少,明显哭闹。患儿出生前4天其母有水痘病史。体检:发育营养可,体重3700g,体温39.5℃,呼吸437次/min,心率143次/min,皮肤轻度黄染,颜面、躯于及四肢可见密集米粒至豆粒大小丘疹、水疱、结痂,少许疱液混浊。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5×10^9/L,N0.65、L0.30、M0.05、Hb120g/L,
- 蒋明华陆东庆
- 关键词:水痘新生儿正常分娩患儿水疱
- 手部湿疹313例接触过敏原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的分布及其特点。方法:应用斑贴试剂盒检测手部湿疹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并分析与职业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受检的313例手部湿疹患者中有257例(82.11%)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位列前6种最常见的致敏原分别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氯化钴、卡巴昆合物、甲醛,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手部湿疹患者阳性率明显较高。男性手部湿疹患者对重铬酸钾阳性检出率(34.9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17.37%),女性患者对硫酸镍的阳性检出率(30.00%)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3.01%)。结论:斑贴试验有助于查找手部湿疹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手部湿疹与接触过敏原密切相关。
- 刘岳花陆东庆
- 关键词:手部湿疹斑贴试验
- 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笔者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使用匹多莫德分散片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詹淑霞林一平肖佐环陆东庆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匹多莫德分散片氯雷他定
- 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3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1例)和对照组(61例),试验组口服阿昔洛韦0.2g,5次/d,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25mg,3次/d;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0.2g,5次/d,布洛芬0.3g,3次/d,分别在治疗第3、5和7天时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联合阿昔洛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6%,对照组为20.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且不良反应率低。
- 蒋明华陆东庆
- 关键词:布洛芬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