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奇胜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汉川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急诊
  • 2篇院前急救
  • 2篇中毒
  • 2篇抢救
  • 2篇疗效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急救
  • 2篇急诊科
  • 2篇胺碘酮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机构

  • 13篇汉川市人民医...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4篇王奇胜
  • 5篇夏辉
  • 3篇倪文
  • 1篇王曦
  • 1篇柯朝晖
  • 1篇柯朝辉
  • 1篇王少波

传媒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湖北职业技术...
  • 1篇2015临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汉川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疾病谱构成特点,为拟定更适合急救事业发展的规划,制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急救医疗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 869例急救患者的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之比2.161:1,21~50岁57.1%;院前急救前5位病种依次是创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中毒、消化系疾病;院前死因前4位是创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中毒;大型事件中以重大交通事故伤、坠落伤、群体中毒为多见。结论:加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专业化、专职化的急救队伍,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
王奇胜段运祥
关键词:院前急救流行病学急诊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 评价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3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复律:胺碘酮150m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静脉注射,必要时15min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600mg....
邹礼军王奇胜夏辉
关键词:胺碘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安全性
影响急诊科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主要科室,也是患者和医务人员最容易发生矛盾、出现医疗纠纷和遭受投诉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急诊科紧张医患关系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防范医患关系紧张的措施。
邹礼军王奇胜夏辉柯朝辉
关键词:医患关系急诊科
汉川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疾病谱构成特点,为拟定更适合急救事业发展的规划,制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急救医疗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869例急救病人的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之比为2.161∶1,21~50岁占57....
王奇胜段运祥杨琴
急性胸痛患者在急诊科诊疗与风险评估98例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之一,以起病急骤、胸痛明显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放射性疼痛、晕厥或急性全身症状等一系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起病急、胸痛剧烈、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多、病因复杂和部分患者预后情况与疼痛程度常常呈现不相符的情况[1]等特点,均是造成急性胸痛致死率高的原因[2]。因此,一旦诊断不明确,极易导致治疗错误或不及时而危及病人生命。为了减少急性胸痛的误诊,
邹礼军夏辉王奇胜
关键词:急性胸痛急诊科诊疗风险评估
胺碘酮在急诊心律失常的应用与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在急诊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比对照组(7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比对照组(2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心室率和血压指数对比,研究组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诊心律失常可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其疗效得到明显性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且各指标可得到更好改善。
邹礼军王奇胜夏辉
关键词:胺碘酮普罗帕酮疗效心律失常
盐酸纳洛酮在急诊抢救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观察盐酸纳洛酮在急诊抢救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选取153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症状缓解快,催醒时间短,可作为急救急性乙醇中毒常规首选药物。
王奇胜
关键词:乙醇中毒急诊纳洛酮
49872例患者就诊时间与疾病谱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所有患者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时间与流量及患者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规律,总结急诊疾病谱的构成特点,为优化急诊服务流程、合理安排医护人员、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急诊科就诊资料完整的498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就诊时间、疾病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872例患者就诊时段有3个高峰:8:00~10:59、12:00~13:59和17:00~22:59;全年以8月(9.63%)、12月(9.5%)及夏季(26.33%)和冬季(26.24%)就诊人数最多;急诊科的前3类疾病或症状为创伤(41.92%)、腹痛(15.70%)、呼吸道感染(10.52%)。结论①针对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学习培训可大大提高急诊科诊疗水平。②根据统计结果中就诊髙峰,统一合理安排医院医务人员排班制度,可提高患者满意度。③合理的宣传和正确的分诊可有效避免急诊资源的占用和浪费,提高急诊科综合实力。
邹礼军李淑桦夏辉王奇胜
关键词:急诊患者疾病谱就诊时间
c-Met与GP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c-Met)与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n 1,GPC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34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Met和GPC1的表达,并分析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对全部患者进行预后随访。结果c-Met和GPC1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其癌旁组织(均P<0.05)。两者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6,P<0.01)。c-Met和GPC1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在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Met阳性和GPC1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患者(12.6%vs 56.3%,P<0.05;5.3%vs 28.5%,P<0.05)。c-Met阳性表达、GPC1阳性表达、NSCLC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是NSCLC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c-Met和GPC1高表达。c-Met和GPC1阳性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倪文王羲王奇胜段俊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预后
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hs-CRP ESM-1 EMPs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内皮细胞微粒(EMP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两组均行急诊PCI术,围术期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连续用药7d。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PCI术前及治疗后7d心功能、hs-CRP、ESM-1、EMPs的变化,并比较术后30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d,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比对照组的73.91%(34/46)高(P<0.05);治疗后7d,两组心功能指标较PCI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7d,两组血清hs-CRP、ESM-1、EMPs较PCI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ESM-1、EMP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84±1.19)mg/L vs(8.94±1.46)mg/L,(0.89±0.11)μg/L vs(1.16±0.15)μg/L,(820.18±113.49)个/μL vs(1017.35±120.47)个/μL](P<0.05);两组术后30d内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脑卒中心源性死亡的总发生率分别为4.35%、13.0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PCI术后使用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术后心功能,短期预后良好,其内在机制可能可降低血清hs-CRP、ESM-1、EMPs的表达相关。
王奇胜王少波段运祥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尼可地尔曲美他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