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髌骨置换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系统评价
- 目的:系统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髌骨置换的疗效,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医疗实践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根据严格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事先制定的检索策略,计...
- 成世高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META分析临床疗效
- 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固定于股骨头上,负压管的伸入端的端部在股骨头的坏死区域形成负压环境,以吸引股骨头内的流体仅朝向股骨头的坏死区域方向流动,并通过负压通道将股骨头内的坏死组织不断排出,持续减轻股骨头...
- 成世高
- 髓内钉用组合式导航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髓内钉用组合式导航装置,包括手持架、套装在手持架上的髓内钉以及连接在手持架上的瞄准导杆,髓内钉与瞄准导杆分别处于手持架两端,髓内钉、手持架和瞄准导杆三者处于同一平面,该平面为髓内钉和锁钉的装配面,瞄准...
- 成世高蒋栋李腾飞任炼肖炯哲康鹏程
- 文献传递
- 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二者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分别采用THA与PF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及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两种手术方法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PFN优于THA组(P<0.05);而术后卧床时间及内科并发症方面,THA组更优(P<0.05)。结论 THA与PFN均为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骨折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 李健肖扬伍旭辉成世高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 显微镜与经椎板间内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与经椎板间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98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9例(80.6%)获得至少12月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SLD组(n=38)和PEID组(n=41),比较2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和术前、术后12个月L_(5)/S_(1)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隙高度。结果与PEID组比较,MSLD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75.5±6.1)min vs.(82.2±8.1)min,t=-4.154,P=0.000]、透视次数明显减少[(2.0±0.8)次vs.(4.1±0.9)次,t=-12.915,P=0.000]。MSLD组和PEID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4/38)、22.0%(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2,P=0.171)。2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和ODI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SLD组和PEID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分别为92.1%(35/38)和90.2%(37/4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7,P=0.789)。2组术后12个月L_(5)/S_(1)腰椎ROM、椎间隙高度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LD和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均获得良好的疗效,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但MSLD较PEID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
- 康鹏程陈良龙成世高蒋栋李昭刘路星李辉肖炯哲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
-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12
- 2015年
- 背景:较多研究认为,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骨质疏松、骨折呈现粉碎性、预计无法内固定或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治疗中有较大优势。目的:分析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18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年龄>75岁,均进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置换后3个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法评估疗效,随访观察置换后的早期并发症及假体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随访13-34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压疮、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好,无假体感染、脱位、松动、明显下沉、折断等并发症。置换后3个月,所有患者基本恢复至伤前行走功能水平,疗效为优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果表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可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 成世高王万春肖扬黄暾昇谢忠
- 关键词:生物材料人工股骨头置换骨水泥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
- miRNA-30家族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miRNA-30家族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取32例骨肉瘤组织和32例正常骨组织标本,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iRNA-30家族表达,分析miRNA-30家族表达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织中miRNA-30a、miRNA-30c、miRNA-30e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正常骨组织(P﹤0.01)。不同Enneking外科分期、肺转移情况和复发情况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织中miRNA-30a阳性表达率比较(P﹤0.05)。不同Enneking外科分期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织中miRNA-30c阳性表达率比较(P﹤0.05)。不同肺转移情况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织中miRNA-30e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30a、miRNA-30c阳性表达骨肉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均长于miRNA-30a、miRNA-30c阴性表达骨肉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30a表达情况、miRNA-30c表达情况、Enneking外科分期、肺转移情况和复发情况骨肉瘤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miRNA-30a阴性表达和发生肺转移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miRNA-30a、miRNA-30c和miRNA-30e的表达水平较低,其中miRNA-30a与骨肉瘤患者肺转移有关,miRNA-30a可能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 成世高王万春蒋栋李腾飞李洵任炼肖炯哲康鹏程
- 关键词:骨肉瘤
- 自体腘绳肌双束与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被引量:11
- 2011年
-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式是决定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自体腘绳肌双束与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是临床上常用的修复方法。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双束与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05/2009-06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56例急性前交叉韧带Ⅲ度损伤的患者,其中36例行单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术,20例行双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术,所有患者前交叉韧带的重建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术后随访16~42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无伸膝受限。两种重建术后患者的Lysholm-Tegner和IKDC膝关节综合功能评定结果、KT-1000检测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取出界面螺钉时行关节镜检查,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重建韧带松弛,说明双束与单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相近。
- 成世高王万春
-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
- 踝关节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是最常见骨折之一。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复合伤,常常伴有三角韧带受损。踝部的三角韧带又称内侧副韧带,是维持内踝力学稳定的重要组织。其结构相对复杂,损伤后容易漏诊。三角韧带的作用可以防止距骨外移、外翻、外旋,一旦其损伤,内踝的稳定性会变差。对于是否修复三角韧带,医学上并未达成共识。近年来三角韧带损伤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关注,目前尚无金标准关于确诊三角韧带损伤,主要综合临床表现及踝关节X线片、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手术,国内倾向于三角韧带修复,国外倾向于三角韧带重建。本文旨在综述“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诊疗的研究进展。
- 梁晨曜彭小宁成世高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
- 标准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比较被引量:6
- 2021年
- 背景: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选择标准柄股骨假体还是加长柄股骨假体,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目的:对比标准柄与加长柄体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娄底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16例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根据股骨柄假体长度分为2组,标准柄组92例,加长柄组124例。依据骨折情况,采取钢丝克氏针复位大小转子骨折。术后1年评估髋关节Hariss评分,通过X射线片观察假体周围影像学表现。结果与结论:①标准柄组术后死亡2例,加长柄组术后死亡3例,其余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②术后1年标准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8.6±2.9)分,疗效优良率为83.3%;术后1年加长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6.9±2.7)分,疗效优良率为82.6%,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标准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加长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标准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近期疗效均满意,且无明显差异,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成世高王万春蒋栋李腾飞李洵任炼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水泥型假体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