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国
- 作品数:67 被引量:144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361-3p通过靶向S100A6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miR-361-3p通过靶向S100A6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机制。方法运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细胞中miR-361-3p表达水平;脂质体法将miR-con组(转染miRcon)、miR-361-3p组(转染miR-361-3p)、si-con组(转染si-con)、si-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S100A6)组(转染si-S100A6)、miR-361-3p+pcDNA组(共转染miR-361-3p和pcDNA)、miR-361-3p+pcDNA-S100A6组(共转染miR-361-3p和pcDNA-S100A6)转染至CAL-62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S100A6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细胞荧光活性。结果与癌旁组织、Nthy-ori 3-1相比,癌组织、癌细胞(TPC-1、SW579、CAL-62)中miR-361-3p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361-3p后,细胞增殖显著降低,EDU阳性率显著降低,划痕抑制率显著升高,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miR-361-3p显著抑制野生型S100A6细胞的荧光活性,并负向调控S100A6蛋白,二者在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27,P<0.05)。敲减S100A6具有与过表达miR-361-3p相似的作用,过表达S100A6部分逆转miR-361-3p增殖、迁移侵袭抑制作用。结论miR-361-3p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产生这种作用的机制与靶向S100A6有关。
- 姜岩松赵志国张冰心杨强白吉明
- 关键词:甲状腺癌S100A6增殖迁移
-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50例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2021年
-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1-2021.6承德市中心医院经血培养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基础疾病等病例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RSA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50例血流感染的患者中 MRSA18例,临床结局中死亡7例,MSSA32例,临床结局中死亡3例,MRSA较MSSA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72,P<0.05)。MRSA对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P<0.05)。多因素分析MRSA血流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OR=5.516,95%CI:1.223-24.871P=0.026)和中心静脉置管(OR=8.389,95%CI:1.690-41.643,P=0.009)。结论:MRSA血流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年龄(≥60)是MRSA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是MRS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燕星高嘉悦高晓婕陈盟赵志国
- 关键词:MRSA血流感染中心静脉置管PCT
- 妊娠期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妊娠期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方法选取我院妊娠期女性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对照组实施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拆线平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前1d、手术当天、术后1~3d最高血糖和最低血糖差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吻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2.22%)、感染发生率(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56%,13.33%)(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1d、手术当天、术后1~3d最高血糖和最低血糖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应用胰岛素泵成本较高,但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能有效控制妊娠期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及感染发生率。
- 张宏伟王彩茹缪国东刘海英杨久坤赵志国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围手术期妊娠期
- 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与临床分型和分期的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承德医市中心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的85例肺癌患者,40例良性疾病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EGF。结果肺癌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水平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而显著上升,其血清水平为Ⅳ期﹥Ⅲ期﹥I-Ⅱ期,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高于健康人群,并与临床分期相关。
- 黄冬梅邹雪松胡卫盟赵志国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肺肿瘤肿瘤分期
- 甲胎蛋白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检测肝细胞癌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及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法测定40例HCC、50例肝硬化(LC)及50例正常对照者(NC)血清VEGF、IGF-Ⅱ、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HCC患者血清VEGF(432.40±296.70)ng/L、IGF-Ⅱ(0.80±0.29)μ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9.40±58.70)ng/L(P<0.01)、(0.38±0.08)μg/L(P<0.01)及LC组(149.50±89.10)ng/L(P<0.05)、(0.61±0.12)μg/L(P<0.01),二者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阳性率达94.3%。结论AFP与VEGF和IGF-Ⅱ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三者联合检测更具有优越性,可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避免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赵志国李建辉单保恩
-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甲胎蛋白类生长调节素类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乳腺癌SK-BR-3细胞中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乳腺癌SK-BR-3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blot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在不同给药方案下乳腺癌SK-BR-3细胞中VEGF表达的情况。结果恩度单药与紫杉醇单药均能下调SK-BR-3细胞中VEGF的表达,而紫杉醇单药下调VEGF的表达作用较为明显(P <0. 05)。二者序贯给药及同时用药均能下调VEGF的表达,而同时给药下调最为明显(P <0. 05)。结论恩度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均能够抑制VEGF的表达,同时给药抑制显著。
- 高艳飞王晓成徐晓明姜岩松李海博赵志国
- 关键词:紫杉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VEGFWESTERN-BLOT法免疫细胞化学法
- 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的临床意义研究
- 2014年
- 目的分析脑脊液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资料,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43例脑脊液细胞检验的患者资料,采取统计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43例患者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0例呈混合细胞阳性反应者7例,占14.0%;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细胞反应者60例,阳性反应者为51例,占85.0%;隐球菌性脑膜炎有3例,均呈混合细胞反应,阳性率100%;其余几种疾病混合细胞反应者数均较小,阳性率较低。结论混合细胞反应中出现最频繁的疾病分别是结核性脑膜炎以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能够对多种脑部疾病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在诊断过程中应该联合其它不同形式的辅助检查手段更能为临床疾病确诊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
- 刘秋霞冯军赵志国
- 关键词:脑脊液细胞学脑部疾病
- 血站检验科血液检测质量的细节管理被引量:1
- 2014年
- 血液无小事,安全是第一。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从细节管理出发,只有对血液检测工作实施全面、有效、细致的细节管理,从细微处着手,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才能保证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王玲玲张玉华赵志国
- 关键词:血液检测细节管理
- 胸外科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评价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为胸外科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2016年胸外科手术患者为干预前,2017年-2018年胸外科手术患者为干预后。自2016年12月起,我院根据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颁布的最新各项关于抗菌药物应用细则制定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定》,针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制定了相应干预措施,并对胸外科进行了持续干预。评价了干预前、后胸外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联合用药等情况,并比较了干预前、后患者术后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费用。结果: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和用药剂量合理率、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用药时机、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合理率明显高于干预前,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制定的胸外科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措施切实有效,能明显降低胸外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和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率。
- 刘双双刘建伟赵志国
- 关键词:胸外科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干预效果
- 表现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例
- 2006年
- 于晓明陈一丽赵志国王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