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夺
- 作品数:7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黄河中游—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土壤粒度与物源关系分析
- 沉积物在沉积的过程中往往是多物源、多动力搬运以及次生改造综合作用的状态下进行,所以其粒度的组合特征往往是受到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黄土高原典型的黄土其物源主要是由东亚冬季风从西北荒漠搬运而来的沙尘暴粉尘颗粒物,另外...
- 王兆夺
-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全新世古气候
- 文献传递
- 六盘山东麓晚更新世以来黄土粒度指示的物源特征及演变被引量:26
- 2018年
- 在宁夏长城塬完整的晚更新世-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长城塬剖面)进行高分辨率采样,对125个样品的粒度数据做了粒度端元分析,并对各端元组分含量在地层深度尺度上做了小波分析。结果认为:端元分析法可以把代表4种不同动力的沉积端元分离出来。端元1可能代表了西风带控制下的由高空气流搬运的远源粉尘物质;端元2可能代表了沉积物沉积后在东亚夏季风作用下的风化以及成壤改造作用;端元3可能代表了后期的淋溶作用动力特征;端元4可能代表了东亚冬季风作用下典型的风成黄土粗颗粒组分特征。根据小波分析认为各端元组分含量在不同的深度上均存在着准周期变化,指示了相对应的时间尺度上古季风变化具有准周期性的特征,同时也说明了沉积剖面一直处于较为连续沉积状态,比较完整地记载了各沉积动力过程。各端元组分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具有不同的准周期性特征。
- 王兆夺王兆夺杨红瑾黄春长查小春杨红瑾
-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粒度小波分析
- 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特征分析
- 本文是根据福建省908专项《福建海湾志》编纂项目在泉州湾采集的7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进行了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和黏土矿物含量的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粒径运移趋势,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
- 王兆夺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 文献传递
- 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本文利用福建省泉州湾海域采集的7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平面分布特征及输运趋势.对沉积物的粒度参数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开展了沉积物曲线特征在横向上的分布研究,并针对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对沉积物来源做了R型因子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度参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在横向上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很大程度上受到潮汐水流的影响,同时入海河口、岛屿周边和局部凸凹岸都会成为其影响因素.沉积物输运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晋江和洛阳江的输入、研究区南侧海岸侵蚀物向北运移后的沉积及外海海流的带入;Q型聚类分析把沉积物分为两群四类,能很好地反应出沉积物粒度概率曲线的变化特征;R型因子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沉积物粒度特征可能的影响因素,以陆源碎屑特征和水动力变化影响为主,其次是生物碎屑沉积和人工采砂.
- 王兆夺于东生
-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粒度参数Q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
-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温室效应”的思考被引量:10
- 2017年
-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向大气中的碳排放量也日益加大,而与此同时全球气候短时间尺度上也呈现出变暖的趋势.对此以IPP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变暖是由温室气体的增加所引起的,并提出积极有效控制碳排放一系列措施,面对此问题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就碳权排放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并未达成共识.就此全球变暖问题以NIPCC(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界也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气候变暖并非是由温室气体增加所引起的.面对这个国际性的热门话题,到底是各国之间政治性的话题还是科学话题,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态度.基于前人研究,总结归纳出对"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新的看法,认为可能过分地夸大了"温室效应",或者完全忽略了"温室效应"的存在,应该"以史为鉴",认识到目前全球气候暖化仅仅是地球演化历史长河中正常波动的短暂片段,就此问题不必"杞人忧天",应该乐观地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 王兆夺王兆夺祝超伟
- 关键词:全球变化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 图解法和矩法计算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对比被引量:9
- 2016年
- 通过在福建省泉州湾海域采集的7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粒度参数采用了图解法和矩法2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将得到的2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种计算方法得到的2组粒度参数值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平均粒径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以互换;分选系数具有显著相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代替;偏度和峰度分别具有微弱相关性,差异较大,不能互相代替。再根据不同参数的等值线图对比,可以看出矩法计算结果在显示沉积物粒度特征横向上的变化时更具有灵敏性。通过对2组粒度参数进行Q型聚类,其结果与沉积物粒度概率曲线分类相当吻合,矩法比图解法划分得更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矩法在计算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上具有更好的效果,并且矩法含有更多的数据信息,建议在数据处理时采用。
- 王兆夺于东生罗福生杨蕙
-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图解法聚类分析
- 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粒度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对在泉州湾内所采集的7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和元素化学组分分析.得到沉积物粒度、不同化学元素分别在研究区块横向上的变化特征以及沉积物粒度与元素化学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学物质明显受到粒度的控制,有些化学物质的含量与粒度呈正相关(如Si O2、K2O和Ba),而有些其含量与粒度呈负相关(如Al2O3、Fe2O3、Mg O、Na2O、Ti O2、P2O5、Cu、V、Cr、Zn和Pb),还有少数化学物质含量的分布没有明显的粒度效应(如Ca、Mn、Sr和Zr).对化学元素成分进行R型因子分析,得出沉积物化学物质的含量由四个因子所控制,陆源碎屑为沉积物特征的主控因子,其余因子为次,共同决定了表层沉积物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周边花岗岩成分以及其他地区和研究区的沉积物化学物质含量进行对比,认为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周边花岗岩.
- 王兆夺于东生
-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