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幸
-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情况。方法研究组为本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患者,对照组为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比两组受检者血脂、血糖浓度及肝功能检验结果。结果两组受检者血糖、血脂浓度及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做好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检验,能提升非乙醇性脂肪肝诊断准确性。
- 郭丽平荣幸张海波
- 关键词:非乙醇性脂肪肝血糖血脂肝功能
- 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分析研究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调我院收治的980例患者,根据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以及送检血液培养结果分析,结果有效937例,比较血清PCT浓度与血培养结果关系,以及PCT浓度在假丝酵母菌、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阴性菌之间差异,分析其中31例经多次PCT检测的血培养阳性患者预后。结果血培养阴性患者的PCT为0.35(0.10-1.66)μg/L,阳性患者的PCT为2.22(0.55-11.57)μg/L,PCT在假丝酵母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中阳性率分别为76.5%、71.4%、86.8%,31例多次接受PCT检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PCT进行性下降预后效果良好,均值预后不良。结论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可快速准确诊断血流感染情况,为预后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 荣幸张景艳
- 关键词:降钙素原血流感染
- 浅谈检验科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要性被引量:6
- 2009年
- 检验科的职能就是准确、迅速、及时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检验信息和数据,当异常结果出现时,如能及时将此信息反馈给临床,会给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提供极大的帮助,但这里涉及到是不是一有异常结果出现是否就应向临床报告的问题,因此,检验人员对异常检验结果的处理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 王永杰荣幸朱景丽
- 关键词:危急值检验科临床医生检验信息
- 两种免疫学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 2017年
- 探讨金标法、酶联免疫法两种免疫学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结核病患者中抽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活动性肺外结核患者36例,肺外结核患者70例,收集其血清标本,并采取金标法、酶联免疫法进行免疫学检验,对比两种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结核抗体阳性率。结果:①金标法:肺外结核患者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是88.89%,活动性结核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是80.00%;②酶联免疫法:肺外结核患者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是80.56%,活动性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是88.57%;两种免疫学检验技术对于活动性结核患者、肺外结核患者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金标法、酶联免疫法两种免疫学检验技术应用于结核病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酶联免疫法对于活动性结核的检出率较高,而金标法对肺外结核的检出率较高,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两种免疫学检验技术。
- 荣幸张景艳黄玉平
- 关键词:金标法酶联免疫法结核病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脓毒血症发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脓毒血症患者与同期同年龄段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各44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测定法测定两组对象的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检测,研究组患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脓毒血症患者的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临床上可将上述两项指标作为对脓毒血症诊断指标,并对该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客观参考指标。
- 钟学良荣幸
- 关键词:脓毒血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 降钙素原在微生物检测中的运用要点解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微生物检测中的运用要点。方法选取接受降钙素原(PCT)检查的739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分别进行血培养及细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为17.5%;PCT检测阳性率为40.2%;血培养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PCT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 PCT快速检查在微生物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有助于疾病的判断,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张景艳荣幸张永旭
- 关键词:降钙素原微生物检测
- 尿α-L-岩藻糖苷酶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临床价值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尿-α-L岩藻糖苷酶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效果。方法抽选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6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前来体检的正常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连续监测法完成尿α-L岩藻糖苷酶(AFU)、尿微量白蛋白(m 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对照组组患者AFU含量为(0.8±0.5)U/g·cr、NAG(9.1±5.1)U/g·cr、m Alb(11.4±8.6)mg/g·cr;观察组患者则依次为(1.7±0.5)U/g·cr、(21.2±8.4)U/g·cr、(52.5±35.6)mg/g·cr,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U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荣幸张景艳黄玉平
- 关键词:糖尿病早期肾损害
- 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血浆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血浆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在本院参加体检的1208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不同分为3组:①≤39岁组(381例);②40~59岁组(416例);③≥60岁组(411例)。测定各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39岁组与40~59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59岁组与≥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9岁人群的血浆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是〈528.28μg/L,≥60岁人群的血浆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是〈703.70μg/L。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正常参考区间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的人群应使用不同仪器及相应的配套试剂,应建立本实验自己的参考区间。
- 郑宏图李振家荣幸
- 关键词:年龄D-二聚体
- 3种肝病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结果比较被引量:5
- 2007年
- 朱井丽郑宏图荣幸闫东君付伟
- 关键词:血清总胆汁酸肝病肝功能受损肝细胞受损
- 布氏菌患者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的结果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比较布氏菌患者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的结果。方法:对我院就诊的布氏菌病患85例分别采取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比较患者检验结果。结果:85例患者血清学检查,SAT阳性率95.3%,PAT阳性率94.1%;细菌学检出率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检验、细菌学检验共同阳性11例,其中1例SAT阴性、1例PAT阴性中均在细菌学检验中分离出布氏菌,说明血清抗体与细菌检出无明显必然性。结论:对布氏菌病分别采取血清学与细菌学检验,能准确分离布氏菌。但血清学与细菌学检验无相关联系。
- 张景艳荣幸张永旭
- 关键词:布氏菌血清学检验细菌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