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光敏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芽苗
  • 2篇硫苷
  • 2篇分子
  • 1篇芽苗菜
  • 1篇叶面
  • 1篇叶面喷施
  • 1篇营养品质
  • 1篇栽培
  • 1篇植物工厂
  • 1篇设施栽培
  • 1篇生物传感
  • 1篇生物传感器
  • 1篇喷施
  • 1篇葡萄
  • 1篇青花菜
  • 1篇子机
  • 1篇西兰花
  • 1篇硒肥
  • 1篇硒含量
  • 1篇硫代葡萄糖苷

机构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4篇刘光敏
  • 3篇何洪巨
  • 3篇黄伟
  • 1篇许文涛
  • 1篇仝宇欣
  • 1篇丁云花

传媒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蔬菜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植物工厂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油菜芽苗菜生长、光合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油菜芽苗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京冠1号’绿油菜为研究对象,在环境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将标准山崎营养液(CK)按浓度设置为0.5倍(T_(0.5))、1倍(CK)、1.5倍(T_(1.5))、2倍(T_(2))和2.5倍(T_(2.5)),共5个处理,对油菜芽苗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油菜芽苗菜的生长、生物量和含水率等均呈上升趋势,在T_(2.5)处理下长势最佳;T_(2.5)处理下Chl a、Chl b及Chl(a+b)含量显著高于CK(P<0.05),较CK分别提高了9.0%、7.4%和8.6%。2)各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在T_(1.5)处理下最高,较CK提高了5.9%;粗蛋白含量在T_(2.5)处理下最高,较CK提高了14.9%;T_(2.5)处理促进了油菜芽苗菜对氮、钾、钙和镁的吸收,降低了对锰的吸收。3)硫苷总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T_(0.5)>T_(2)>CK>T_(1.5)>T_(2.5),在各处理中均检测到10种硫苷组分,T_(0.5)处理显著提升了脂肪族硫苷及硫苷组分中PRO(2-羟基-3-丁烯基硫苷)、SIN(2-丙烯基硫苷)、NAP(3-丁烯基硫苷)、GBN(4-戊烯基硫苷)和4OH(4-羟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含量(P<0.05);T_(2.5)处理显著提升了吲哚族硫苷含量(P<0.05)。综上,T_(2.5)处理为油菜芽苗菜生长和品质提升的适宜营养液浓度。
郭浩赟赵子璇孟宏宇黄伟刘光敏仝宇欣何洪巨
关键词:芽苗菜设施栽培硫代葡萄糖苷
不同硒肥对青花菜硫苷及硒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青花菜品种耐寒优秀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两种不同浓度硒肥对青花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硫苷)和硒含量的影响,其中富硒宝浓度设置为12.0、9.6、8.0、6.9、6.0、0(CK)mg·L^(-1),高浓缩有机硒肥浓度设置为2.5、2.3、2.1、1.9、1.8、0(CK)mg·L^(-1)。结果表明:6.0 mg·L^(-1)富硒宝、2.3 mg·L^(-1)高浓缩有机硒肥处理的青花菜总硫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3.72、15.38μmol·g^(-1),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86%、18.6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9.6 mg·L^(-1)富硒宝、2.3 mg·L^(-1)高浓缩有机硒肥处理的青花菜硒含量最高,分别为0.8113、1.7767 mg·kg^(-1),分别是对照的3.52、7.74倍,差异亦均达显著水平,表明这两种硒肥均可有效提高青花菜的硫苷和硒含量。同时,2.3 mg·L^(-1)高浓缩有机硒肥处理的青花菜总硫苷和有益硫苷(RAA、4OH、GBC、4ME、NEO)含量均高于6.0 mg·L^(-1)富硒宝处理,表明2.3 mg·L^(-1)高浓缩有机硒肥的效果更佳。
范悦刘光敏黄伟何洪巨丁云花
关键词:青花菜硒肥叶面喷施硫苷含量硒含量
肺炎支原体核酸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024年
肺炎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体积最小的细胞生物,也是引发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在感染早期,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放射学X线检查和早期临床表现均不具有特异性,易因误诊和漏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目前国内外肺炎支原体的检查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手段。本文从肺炎支原体的复杂发病机制入手,包括黏附损伤、膜融合损伤、入侵伤害、毒性损伤、免疫损伤和炎症损伤,对实验室常用的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论述,涵盖核酸恒温扩增技术与变温扩增技术,恒温扩增技术例如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链置换反应、多重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ASBA)、重组酶扩增技术(RAA),变温扩增技术例如传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广泛PCR、巢式PCR、实时PCR、多重PCR,并在检测技术基础上综合论述了肺炎支原体检测的生物传感平台,囊括侧流层析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荧光传感器等。旨在总结目前针对肺炎支原体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肺炎支原体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展望未来肺炎支原体免提取、一体化、快速检测,伴随检测成本的降低,使得患者可以实现居家自检,避免抗感染药物的滥用,迎接临床诊疗进入精准时代。
余永霞祝宁刘光敏朱龙佼许文涛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生物传感器
硫酸锌处理对西兰花芽苗关键活性成分影响及硫苷变化分子机制初步探讨
2024年
为探究喷施不同浓度硫酸锌对西兰花芽苗活性成分积累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探讨硫酸锌对西兰花芽苗中硫苷的调控机制,本文以7 d西兰花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1、2、4、8 mmol/L)硫酸锌(Zinc sulphate,ZnSO_(4))处理西兰花芽苗,测定西兰花芽苗叶绿素、抗坏血酸、总黄酮、总酚、硫苷含量、黑芥子酶活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不同浓度ZnSO_(4)处理组对西兰花芽苗活性成分的影响,并且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硫苷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抗坏血酸含量随硫酸锌浓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总酚含量在ZnSO_(4)浓度为8 mmol/L时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黄酮、总硫苷和RAA含量、黑芥子酶活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ZnSO_(4)浓度为2 mmol/L时达最大值。在ZnSO_(4)浓度为2 mmol/L时CYP83A1、CYP79F1与FMO-GSOX2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FMO-GSOX2与总硫苷、RAA、脂肪族硫苷、黑芥子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YP79F1、CYP83A1与总硫苷、RAA、脂肪族硫苷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说明FMO-GSOX2、CYP79F1和CYP83A1表达量的上调促进了总硫苷、脂肪族硫苷和RAA的合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喷施适量硫酸锌能促进硫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2 mmol/L ZnSO_(4)可有效增加西兰花芽苗中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赵子璇刘光敏何洪巨沈巧玲兰慧至王泽宇黄伟
关键词:硫酸锌硫苷抗氧化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