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MRI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
  • 2篇CT
  • 1篇学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医学影像
  • 1篇隐性骨折
  • 1篇影像特征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造影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损伤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半月板
  • 1篇膝关节损伤

机构

  • 8篇重庆市巴南区...
  • 2篇重庆市第三人...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巴南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重庆市九龙坡...
  • 1篇重庆市红十字...

作者

  • 8篇王忠
  • 4篇李忠
  • 2篇文明
  • 2篇杨华
  • 1篇文明
  • 1篇孙家瑜
  • 1篇李昌兵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分辨率CT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观察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观察高分辨率CT在膝关节半月板、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12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高分辨率CT检查、MRI检查各60例,以关节镜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检查方式对半月板或前交叉韧带损伤分级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二者对半月板或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结果CT诊断半月板损伤分度、前交叉韧带损伤分级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3.33%(50/60)、86.67%(52/60),与MRI的90.00%(54/60)、95.00%(57/60)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半月板损伤和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3%、85.71%、95.00%和97.73%、93.75%、96.67%,较高分辨率CT检查的95.65%、71.43%、90.00%和95.45%、81.25%、91.67%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分辨率CT更高(Kappa值0.857vs0.706、0.915 vs 0.783)。结论高分辨率CT在膝关节半月板、前交叉韧带损伤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患者初诊检查方法。
王忠文明刘成渝邱静李光伟冉毅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半月板高分辨率CT
不典型病因的Charcot病一例
2012年
患者男,42岁。因不明原因左侧髋关节进行性变形、左腿逐渐短缩、跛行17年,今关节稍显疼痛,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无脊髓痨﹑脊髓空洞﹑糖尿病及颅脑病变等典型病史特征。不酗酒,左髋无明确外伤史,患者自述在约15岁时左髋不时隐隐作痛,持续几个月,未入院治疗,后疼痛消失,左腿逐年短缩,跛行约17年。
王忠李忠杨华
关键词:病因颅脑病变脊髓空洞进行性脊髓痨
弥散加权成像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今于本院就诊治疗的80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以肠内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活动组(活动期UC,n=73)和非活动组(非活动期UC,n=7)。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分析两组CT和MRI图像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ROC曲线评估ADC值对活动期UC的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查显示,UC患者以结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T1WI高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高信或等信号为主要MRI特征,所有病变肠段在DWI上信号不同程度增高。活动组ADC值小于非活动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值诊断活动期UC的AUC值为0.795(95%CI:0.691~0.878,P<0.05),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以肠内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WI诊断活动期UC的敏感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P<0.05)。结论UC的CT、MRI图像具有一定特征,DWI在活动期U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UC病变时期的有效方法。
黄捷欣胡炜刘卉王忠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CTMRI弥散加权成像
MRI在颅内结核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优越性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及其并发症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在影像学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或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的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30例经临床及实验室脑脊液检查确诊,9例为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果单纯结核性脑膜炎18例,单纯结核瘤11例,结核性脑膜炎并结核瘤6例,粟粒性颅内结核4例。39例中,24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梗死12例、并发脑积水9例、并发脑梗死和脑积水3例。结核性脑膜炎的MRI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基底池的异常增强,并可伴发脑梗死、脑积水;结核瘤表现为1个或多个散在分布的结节伴水肿,并有异常环形、结节状强化表现;粟粒性脑结核MRI表现为软脑膜、脑实质区弥漫分布大小基本均匀的结节影伴周围明显水肿带。结论 MRI在诊断颅内结核及其并发症方面较CT更具有优越性,在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分型及制定治疗方案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王忠李忠文明杨华
关键词:颅内结核并发症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
探讨良恶性肺结节的不同CT影像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良恶性结节的不同CT影响特征。方法:将本院于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共98例,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CT检查,在患者检查完成后分析良性、恶性结节患者的CT影像征象、PNI-GARS分级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分析可见,恶性结节大小在10-20mm、20-30mm的患者明显更高于良性结节患者,恶性患者多见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以及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良性患者多见实性结节,恶性患者多见结节呈毛刺征及肿瘤血管征,良性结节多见病灶周围出现卫星病灶(P<0.05);检查可见,PNI-GARS分级对一级及二级检查的阴性预测值较高,而对三a级、三b级、三c级以及四级的阳性预测值明显较高。结论:在良恶性结节患者的临床检查中采取CT检查可观察到患者的肺结节病变情况。
王忠邱静刘成渝文明李光伟
关键词:恶性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
28例MRI在隐性骨折中的诊断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MRI在骨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12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胸椎、腰椎。结果本组28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CT检查12例(占43%)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仅6例(占21%)见骨小梁结构较乱,周围软组织肿胀;MRI检查28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线条状T1低信号影,其周围可见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结论MRI能明确诊断骨隐性骨折,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者行MRI检查应为最佳检查手段。
王忠李忠杨华
关键词:隐性骨折磁共振成像
横纹肌溶解症的MRI诊断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L)的MRI特点,以及MRI对该病的诊断与早期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12例经临床和MRI证实为RML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在臀中肌者5例,臀大肌者3例,四肢肌肉者4例。5例常规T1WI、T2WI均表现为等信号,其余7例T2WI为稍高信号,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所有病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均呈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区有不同程度片、絮状强化;5例磁共振血管成像示病变区供血动脉走行自然。结论MRI可以清楚显示RML的MR信号改变、部位及累及范围,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对于早期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指导性意义。
李忠孙家瑜王忠李昌兵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症磁共振成像
影像案例教学体会
案例教学法是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是哈佛大学兰德尔首创,作为多年带教高年资医生,总结在带教经验,总结出几种实用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总结为案例教学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王忠
关键词:医学影像案例教学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