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时均空腹24 h抽取静脉血液待查。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但不使用降脂类药物;观察组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两组患者用药2周后分别测量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TC、TG、LDL-C、HDL-C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临床治疗后,hs-CRP与IL-1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hs-CRP与IL-18水平,且不良反应小,对临床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陈君蓉李小明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8
- 营养状况与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使用生化指标参数(血清白蛋白和胆固醇水平)和免疫指标参数(总淋巴细胞计数)来评估营养状况,分析营养状况与心力衰竭(HF)患者的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断为HF的住院患者873例,最终纳入试验505例,其中中途转院患者36例,本院自始至终观察的患者469例,这469例患者按其预后分为死亡组(n=17)和缓解出院组(n=452),通过营养状况评分来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结果单因素分析,与疾病缓解出院的患者相比,院内死亡患者的营养状况评分显著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营养不良评分是HF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营养筛查可以预测住院心衰患者的短期预后。
- 耿瑜李小明
-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尿肽营养状况营养不良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锌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liure,CHF)患者血清Zn含量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院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37例相关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血清Zn含量进行测定,并测定患者心脏功能以及运动负荷;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内死亡情况。结果以患者Zn离子水平分为3组:①72μg/dl(高水平组,n=112);②60≤Zn≤71μg/dl(中水平组,n=112);③≤60μg/dl(低水平组,n=113)。3组患者间年龄、慢性肾衰竭及贫血的患病率、患者利尿剂的使用率、血清Ca、Fe、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尿肽(BNP)和肌钙蛋白存在显著差异(P <0. 05或P <0. 01);此外,不同组患者运动负荷存在不同,Zn水平更高的患者运动负荷更好; 1年随访后结果随访发现Zn水平的降低伴随更高的心源性死亡及死亡的风险;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发现Zn可以作为预测因子判断CHF患者心源性死亡,但同时收到其他因素如患者并发症或LDL水平的影响。结论 CHF患者血清Zn水平的下降意味着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并且运动负荷降低。
- 耿瑜李小明
-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血清锌预后心脏功能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l media thickness,CIM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宝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ACS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CIMT>0.71 mm(n=60)和CIMT≤0.71 mm组(n=50)。根据SYNTAX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SYNTAX高评分组(n=80)和SYNTAX低评分组(n=30)。比较不同CIMT组别、SYNTAX评分组别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CIMT>0.71 mm组年龄、冠状动脉受累多支比例、SYNTAX高评分患者比例高于CIMT≤0.71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高评分组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患者比例、CIMT>0.71 mm患者比例高于SYNTAX低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4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MT>0.71 mm是影响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CIM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IMT>0.71 mm是影响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小明余新建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67例,均使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根据患者是否加用替米沙坦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1年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心衰住院率、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心功能分级、窦性心律维持率、房颤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房颤的复发率、慢性房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心衰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肺纤维化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能较好地维持窦性心律,降低心衰住院率,对心脏重构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李小明王霞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替米沙坦胺碘酮阵发性房颤
- 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临床效果。方法将25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分为2组,PCI组124例行择期PCI术,对照组13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析比较2组接受治疗前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LVEF值、静息心率等指标。结果 PCI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LVEF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静息心率小于90次/min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择期PCI仍可以改善预后。
- 王霞李小明闫业军党宏伟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功能不全
- 微血管阻力指数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对急诊PCI患者的术后评估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检测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通过IMR进行分级评估术后该指标与患者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IMR(≤40或>40)进行分级。心肌梗死后7 d内及6个月后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并保持随访。结果IMR>40时患者心肌出血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01);IMR>40与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显著相关(P<0.05),与心肌出血无关(P=0.104);IMR≤40和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和心肌缺血发生风险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梗死面积、体质量指数、高胆固醇血症、男性、IMR>40、糖尿病史与6个月时LVEDV变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IMR>40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LVEDV变化和临床预后相关联,与梗死面积无关。IMR具有较好的风险分层临床价值,可为心肌再灌注失败检测提供参考。
- 余新建李小明党宏伟罗伟刚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流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