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知贵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活检
  • 3篇骨折
  • 3篇穿刺
  • 3篇穿刺活检
  • 2篇动脉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术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治疗
  • 2篇颅底
  • 2篇介入
  • 2篇肺癌
  • 2篇CTA
  • 1篇动脉斑块
  • 1篇休克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13篇重庆市巴南区...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13篇张知贵
  • 7篇刘颖
  • 3篇杨华
  • 3篇吴晓莉
  • 3篇刘鲁
  • 3篇李华强
  • 2篇何晓荣
  • 1篇张志坚
  • 1篇霍建宏
  • 1篇陆明
  • 1篇黄学全
  • 1篇李锐
  • 1篇饶刚
  • 1篇程强
  • 1篇何小荣

传媒

  • 4篇重庆医学
  • 3篇医学综述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入栓塞治疗致失血性休克的前中颅底骨折10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在致失血性休克的前中颅底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该院2010~2012年致失血性休克的前中颅底骨折病例10例,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用介入栓塞进行救治。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在抢救致失血性休克的前中颅底骨折方面是经济、有效的抢救方法。
霍建宏张知贵程强
关键词:颅骨骨折血管造影术
急诊栓塞治疗在颅底骨折耳鼻口大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急诊栓塞治疗在颅底骨折致耳鼻口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入住巴南区人民医院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外伤后颅底骨折伴耳鼻口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者,均进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确定出血责任动脉后,尽量超选择插管到出血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经导管缓慢注入进行栓塞。结果 13例患者中,颌内动脉出血6例,其中4例为蝶腭动脉出血,超选择插管成功后栓塞5例,1例未超选择成功插管后退管至颈外动脉主干进行栓塞治疗;7例未见明显出血动脉,常规在双侧颈外动脉主干舌动脉水平以上进行栓塞,所有患者栓塞后耳鼻口出血均停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及时、安全、有效,可作为颅底骨折耳鼻口大出血的备选处理方法。
先世伟杨华吴晓莉张知贵刘颖刘鲁何晓荣龙方信张志坚
关键词:外伤颅底骨折出血栓塞
升结肠系膜脓肿CT误诊一例分析
2004年
临床病史:男性患者,63岁,右上腹隐痛不适半月,呈阵发性疼痛,反复发作。无消化道症状及其他不适。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中上腹可扪及9cm×7cm×5cm大小的包块,质硬,不活动,界限不清楚,表面不光滑,有轻压痛。
张知贵李锐
关键词:CT检查误诊胃镜检查B超手术治疗
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对肺脓肿的疗效及细菌清除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对肺脓肿的疗效及细菌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肺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每8小时滴注1次,连续用药10~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时间、脓腔完全吸收时间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3、5、7日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2%(34/39)比66.7%(26/39),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脓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1.5±1.7)d比(14.3±2.2)d,(7.8±0.8)d比(9.7±1.1)d,(8.9±1.3)d比(14.7±2.5)d,(15.9±2.7)d比(20.7±3.1)d,(4.7±0.3)d比(7.6±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IL-6,CRP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原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联合抗生素能显著提高肺脓肿的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炎性反应也得到有效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颖刘鲁何小荣张知贵
关键词:肺脓肿脓肿引流术细菌清除率炎性反应
74例肺部病变患者的CT扫描及穿刺活检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CT扫描在肺部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4例肺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已接受CT扫描检查及穿刺活检,比较CT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分析肺部疾病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CT检出肺良性病变24例,其中纤维组织增生11例(91.67%),肺炎7例(100.00%),肺结核5例(100.00%),非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50.00%),1例错构瘤误诊,1例纤维组织增生、非典型腺瘤样增生漏诊;CT检出肺恶性病变42例,其中鳞癌20例(90.91%),腺癌15例(93.75%),未分化癌7例(87.50%),与病理检查整体符合度为89.19%。结论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软组织分辨率高,无创,重复性好,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符合度高,有其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颖黄学全张知贵
关键词:肺疾病穿刺活检病理
椎动脉CTA在后循环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椎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后循环缺血(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PCI的100例患者进行椎动脉CTA检查,对椎动脉的起始、走行、管腔狭窄及周围骨性结构压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PCI患者椎动脉CTA中椎动脉异常91例,其中椎动脉先天性变异123支;粥样硬化狭窄142段,椎动脉闭塞3段;钩椎关节增生压迫135段。结论 CTA能很好地显示椎动脉管腔及周围情况,对PCI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晓莉杨华先世伟刘鲁张知贵
关键词:椎动脉血管造影术缺血
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活检,并检测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148例患者均成功穿刺,经病理组织学检测确诊为肺癌125例,良性肿瘤23例;肺癌组血清CEA[(78.5±9.4)μg/L]、NSE[(22.9±3.2)μg/L]、CYFRA21-1[(15.2±1.5)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14.9±1.3)μg/L、(10.4±1.6)μg/L、(2.9±0.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细胞肺癌组27例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98例[(43.2±7.3)μg/L比(17.3±1.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穿刺活检诊断为金标准,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灵敏度(79.2%,99/125)、准确度(75.7%,112/148)和阳性预测值(90.8%,99/109)。结论血清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能够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刘颖李华强罗治海张知贵
关键词:肺癌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穿刺活检
为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双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5年
目的 :探讨为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双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脾动脉栓塞术进行双介入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总胆汁酸、血小板、白细胞的指标。结果 :与进行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总胆汁酸、血小板、白细胞的指标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进行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总胆汁酸、血小板、白细胞的指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双介入治疗可有效控制其病情的进展,改善其总胆汁酸、血小板、白细胞的指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张知贵
关键词:肝癌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
11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及MR波谱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MRS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均位于幕上皮层,额、颞叶各4例,顶叶3例。病灶呈脑回状、类圆形或类三角形,以T1WI低、T2WI高信号为主,其中4例呈结节状和囊状混杂信号。所有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或占位效应。11例中4例(36.4%)有结节状或环形强化。MRS分析显示:病灶区胆碱(Cho)峰和肌酸(Cr)峰改变不明显,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较正常对照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T在常规MRI上具有良性肿瘤的特点,结合MRS分析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张知贵刘颖陆明
关键词: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
浅析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13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130例患者均使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然后,与手术诊断的结果相比,观察这些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经过手术确诊,这130例患者共计发生574处骨折。使用三维重建和MSCT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这130例患者的574处骨折均被检出,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100%。其中,有106例患者存在2根以上多发性肋骨骨折,占81.5%,有24例患者为单根肋骨骨折,占18.5%。结论 :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高。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朱儒焱张知贵
关键词:肋骨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