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彬
-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运脾转枢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运脾转枢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运脾转枢法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ys C、UACR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ys C和UACR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运脾转枢法可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ys C及UACR水平。
- 周丽周洪彬潘艳东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胱抑素C肌酐
-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卡托普利、潘生丁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被引量:2
- 2013年
- 慢性肾病过程中出现的蛋白尿,可辨证分为里实(湿热逼迫和邪陷伤阴)、里虚(脾虚不摄和肾虚不固)2个基本分型4个单项分类,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卡托普利、潘生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 周洪彬潘艳东
- 关键词:慢性肾病蛋白尿卡托普利潘生丁
- 益气通脉汤治疗高脂血症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脉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益气通脉汤治疗,对照组用氟伐他汀治疗。观察分析其疗效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对照组为9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12例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8例合并糖尿病者,血糖、尿糖均有降低;4例冠心病冠脉造影检查斑块明显减少,大多数病例服用1疗程后即见效。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除TG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脉汤配伍严谨,组方合理,疗效确切。
- 周绎彬周洪彬
- 关键词:高脂血症益气通脉汤中医药疗法
- 以“运脾转枢”学术思想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TX-3、CA125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长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血清CA125(serum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的表达水平及以“运脾转枢”学术思想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①心肾阳虚,脾阳不振,气不化水型24例;②肺失通调,脾不健运,肝郁气滞型16例.以“运脾转枢”法加减用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TX-3、CA125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PTX-3、CA125水平较高,且PTX-3、CA125水平上升趋势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267,P=0.002);②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的PTX-3、CA125水平,治疗后治疗组PTX-3及CA125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TX-3、CA125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可作为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②以“运脾转枢”学术思想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清PTX-3、CA125的表达水平,对临床治疗和预防心力衰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潘艳东周洪彬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辩证论治CA125
- 以运脾转枢学术思想论治老年病被引量:4
- 2014年
- "运脾转枢"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周炳文主任医师首次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其以脾胃为中心的多向调节、综合治理、以运为主之治法,对于辨证论治老年各脏腑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 周洪彬潘艳东周绎彬
- 关键词:老年病学术思想名中医
- 慢性心力衰竭与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10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白细胞介素(IL)-17、IL-10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衰组)和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IL-17和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组血浆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46.37&#177;10.57) ng/L vs(32.45&#177;4.55)ng/L],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27.49&#177;4.19) ng/L vs(32.71&#177;4.3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9,5.46,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7与IL-10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可能与体内IL-17、IL-10的水平失衡存在相关.
- 周洪彬潘艳东张宏宇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
- 运脾转枢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运脾转枢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影响。方法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3例为慢性心衰组。慢性心衰组采用运脾转枢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不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慢性心衰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静脉血IL-10水平。结果慢性心衰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P<0.01);慢性心衰组治疗前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慢性心衰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运脾转枢法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IL-10水平。
- 周洪彬潘艳东张宏宇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白细胞介素-10
- “运脾转枢”学术思想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运脾转枢"思想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以"运脾转枢"法为指导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T)、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LVEST、LV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运脾转枢"法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 周洪彬潘艳东周丽张宏宇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辨证论治
- 白细胞介素-17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相关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例PNS患者(肾病综合征组)和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IL-17水平,比较两组IL-17水平均数,再对肾病综合征组外周静脉血IL-17与其尿蛋白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组外周静脉血IL-17高于对照组[(50.77±7.16)ng/L VS(33.83±6.2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P<0.01);肾病综合征组外周静脉血IL-17与其尿蛋白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72,P<0.01)。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体内IL-17水平的异常存在相关性。
- 周洪彬潘艳东张宏宇
-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白细胞介素-17尿蛋白
- 胃苏颗粒治疗脾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治疗脾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单纯中药胃苏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治疗脾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同时无不良反应发生,可推广应用。
- 潘艳东周洪彬
- 关键词:胃苏颗粒慢性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