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收取
  • 1篇诉讼
  • 1篇群众
  • 1篇群众性
  • 1篇群众性自治组...
  • 1篇自治
  • 1篇自治组织
  • 1篇组织法
  • 1篇往来
  • 1篇委员
  • 1篇民委
  • 1篇经济往来
  • 1篇基层群众
  • 1篇基层群众性自...
  • 1篇检察
  • 1篇检察机关
  • 1篇公益诉讼
  • 1篇好处费
  • 1篇《村民委员会...
  • 1篇村民

机构

  • 2篇天津市宝坻区...

作者

  • 2篇王振
  • 1篇韩江涛
  • 1篇孙秀明
  • 1篇李俊
  • 1篇冯桂波

传媒

  • 1篇天津检察
  • 1篇检察调研与指...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调查核实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2018年
2017年7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在全国实施,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公益保护之路,但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中的调查核实权的属性及其运用问题在相关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阻碍着公益诉讼效能的充分发挥。这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该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为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的充分行使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王振孙秀明冯桂波
关键词:公益诉讼
村委会人员在经济往来中收取好处费如何定性
2006年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这表明,村民委员会是由村民自己选举,并对全体村民负责的集体经济组织。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利益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其中也当然包括村委会组成人员在管理村事务的过程中收取好处费的情况,但就目前我国的法律来看,对于村委会组成人员在经济往来中非法收取好处费问题的惩罚,还只限于其在代为履行政府职能过程中所出现的不法行为。而其在管理本村事务过程中非法收取好处费的行为,除相关的党纪、行政处罚外,《刑法》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仅就这一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案例阐述我们的观点。
李俊王振韩江涛
关键词:经济往来村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收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