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琼梁

作品数:16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挥发油
  • 7篇香茅
  • 4篇学成
  • 4篇化学成分
  • 4篇挥发油成分
  • 3篇质谱
  • 3篇色谱
  • 3篇气相色谱
  • 3篇相色谱
  • 3篇教学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药学
  • 2篇质谱法
  • 2篇市售
  • 2篇气相
  • 2篇中药
  • 2篇中药学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活性

机构

  • 15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杨琼梁
  • 14篇颜红
  • 10篇欧阳婷
  • 6篇袁佳敏
  • 5篇夏新华
  • 3篇彭买姣
  • 3篇杨仁义
  • 2篇桂卉
  • 2篇刘东艳
  • 2篇刘诗琪
  • 1篇何群
  • 1篇罗堃
  • 1篇李玲
  • 1篇肖嫩群
  • 1篇许根华
  • 1篇贺福元
  • 1篇周莉莉
  • 1篇颜冲
  • 1篇吕琦
  • 1篇向彪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中成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市售不同产地鹅不食草挥发油成分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比较市售湖南、江苏、浙江三个不同产地鹅不食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鹅不食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各个色谱峰定性,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湖南产地检测出77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有2,6,6-三甲基-二环[3.1.1]庚-2-烯-4-乙酸乙酯(35.05%)、2-甲基-2,3-醋酸酯-5-甲基-苯丙酸酯(16.52%)、(S)-2-甲基丁酸橙花酯(6.86%)、异丁酸香叶酯(5.77%);江苏产地检测出28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2,6,6-三甲基二环[3.1.1]庚-2-烯-4-乙酸乙酯(48.40%)、4a-甲基十氢化萘-1-醇-乙酸酯(14.98%)、百里香酚(11.02%)、(E)-丁酸-3,7-二甲基-2,7-辛二烯酯(6.04%);浙江产地检测出77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有2,3-二甲基苯(23.47%)、9,12,15-十八碳三烯酸(16.85%)、(Z,Z)-9,12-十八二烯酸(15.91%)、2-[(9Z,12Z)-9,12-十八碳二烯氧基]乙醇(6.44%)、(R)-(-)-(Z)-14-甲基-8-十六烯-1-醇(5.42%)。结论 GC-MS法能快速、简便、高效地检测鹅不食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市售不同产地鹅不食草挥发油所含成分和含量都有较大差别。
吕琦黄星雨杨琼梁袁佳敏高文雅姜政黄迎李博杨颜红
关键词:鹅不食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西瑞香素半乳糖化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研究西瑞香素半乳糖化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按剂量10 mg·kg-1给予健康SD大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西瑞香素溶液、西瑞香素普通脂质体、西瑞香素半乳糖化脂质体,分别于给药5,15,30,45,60,120,240,360 min后采集大鼠全血和心、肝、脾、肺、肾、胃、小肠、脑、胸腺组织,采用HPLC测定血浆和各组织中西瑞香素的浓度。对比3组制剂,结果发现在不同时刻单位质量肝脏中西瑞香素的含量均以西瑞香素半乳糖化脂质体组为高;所有时间点西瑞香素半乳糖化脂质体对肝脏的靶向指数DTI值均大于西瑞香素普通脂质体,西瑞香素半乳糖化脂质体在肝组织的AUC0-6和Cm ax分别为西瑞香素溶液的2.23,5.22倍。表明西瑞香素半乳糖化脂质体能够在肝脏部位浓集,具有显著的肝脏靶向性。
颜红欧阳婷杨琼梁向彪夏新华
关键词:西瑞香素肝靶向
市售不同产地辛夷中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木兰脂素的含量测定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比较市售湖南、广西两个不同产地辛夷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其木兰脂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湖南、广西两个产地的辛夷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HPLC对两个产地辛夷中木兰脂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湖南、广西产地的辛夷挥发油分别分离鉴定出62和6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油精、β-蒎烯、2-茨酮、香叶基芳樟醇、α-松油醇等。采用HPLC测定辛夷中木兰脂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木兰脂素在2~256μg/m 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6,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2%,RSD为0.04%(n=6)。木兰脂素含量为:湖南产地(0.87±0.05)%、广西产地(0.81±0.02)%。结论 GC-MS法能快速、简便、高效地检测辛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HPLC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辛夷中木兰脂素的含量测定。
杨琼梁欧阳婷杨仁义张桃伏吕琦颜红
关键词:GC-MSHPLC挥发油木兰脂素
中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思维方法、创新实践能力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紧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实情,初步建立了一套与理论教学平行、独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发挥实验教学真正作用。
颜红杨琼梁夏新华彭买姣杨晶罗堃
关键词:中药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湖南产不同月份香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湖南产不同月份香茅挥发油成分,为香茅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湖南产地不同月份香茅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六月份挥发油提取率最高,不同...
欧阳婷袁佳敏杨琼梁黄星雨颜红
关键词:香茅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法质谱法
文献传递
香茅挥发油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6年
香茅为禾本科香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药食两用资源,越来越受到相关领域的重视。研究表明,香茅挥发油具有抑菌、抗氧化、止痛、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香茅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研究现状,为香茅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欧阳婷杨琼梁颜红夏新华汪德安王诗婧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2013、2014级中药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自我定位、改革与专业方向分化的必要性、学生对不同专业方向的选择、班级建制、专业方向限选课、实习时间及导师制等。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获得了一些有规律性并具实际意义的信息,可为新构建的中药专业"2+1+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提供参考。
颜红夏新华杨琼梁彭买姣肖嫩群杨晶
关键词:中药专业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香茅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包合工艺研究
2015年
目的分析香茅挥发油的成分,制备其β-环糊精包合物并进行鉴定。方法 GC-MS法对香茅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考察了其稳定性。结果香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香叶醇(39.37%)、柠檬醛(31.08%)、月桂烯(14.01%)。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10∶1,加5倍量水,研磨1 h,该工艺下挥发油的稳定性大大提高。结论香茅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醇醛类,本实验优选的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欧阳婷杨琼梁颜红桂卉许根华周莉莉
关键词:香茅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Β-环糊精包合物
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5个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部位之间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个产地香茅均以叶的挥发油含量最高,其次为全草,茎的挥发油含量最低。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成分种类及其GC含量差异较大,湖南、广东、浙江、海南、福建香茅全草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30、37、22和33种成分,叶挥发油分别鉴定出25、24、32、27和39种成分,主要成分均为(E)-柠檬醛、(Z)-柠檬醛、β-月桂烯、香叶醇等。5个产地香茅全草和叶挥发油中柠檬醛GC含量均最高,为70%~85%左右,其中(E)-柠檬醛为40.86%~51.15%,(Z)-柠檬醛为31.01%~36.46%;β-月桂烯GC含量为1.94%~15.43%,香叶醇GC含量为1.61%~4.89%。5个产地全草、叶挥发油中的成分主要为含氧单萜类(GC含量为81.91%~93.04%),含量具有地域性。
欧阳婷杨琼梁颜红钟理峰杨仁义
关键词:香茅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探讨被引量:9
2016年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为药学类专业学生重要专业课之一。因其知识面广、公式抽象、内容繁杂,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讲授均有较大的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且成为关注热点。文章结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特点以及对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探究将微课结合翻转课堂引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教学中的可行性,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彭买姣杨琼梁袁佳敏颜红桂卉何群贺福元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