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晶晶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立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教学
  • 1篇血肿
  • 1篇神经可塑性
  • 1篇生理学
  • 1篇实验教学
  • 1篇条件性位置偏...
  • 1篇评分
  • 1篇评分预测
  • 1篇自发性脑出血
  • 1篇外泌体
  • 1篇位置偏爱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来源
  • 1篇小鼠
  • 1篇理学
  • 1篇脑出血
  • 1篇可卡因
  • 1篇课堂
  • 1篇记忆
  • 1篇记忆过程

机构

  • 5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顾晶晶
  • 2篇杜月光
  • 1篇储利胜
  • 1篇李琳
  • 1篇张磊
  • 1篇章科娜
  • 1篇方燕
  • 1篇叶肖琳
  • 1篇徐佳鸣

传媒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转运miR-21a-5p促进脑缺血小鼠血管生成和功能恢复
目的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BMSCs-exo)对脑缺血小鼠血管生成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BMSCs-exo是否通过转运miR-21a-5p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生成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提取鉴定B...
胡辉顾晶晶李琳储利胜方燕张建平诸葛陆杰
关键词:HUVECS外泌体
文献传递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病理生理学能力的策略与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病理生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构建由思维导图、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如课堂讨论、专题案例讨论、自主授课)等多种方式组成的混合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成绩比较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实验组学生认为该模式对学习病理生理学有帮助,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验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4.04分,实验组成绩更优秀,且学生进步更明显。结论混合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值得推广应用。
杜月光顾晶晶倪世容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教学策略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2023年
在实践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潮流。本课题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病理学实验微课资源库。将微课+翻转课堂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实践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了基础知识的利用能力,实现了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状态下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改变来揭示疾病本质,在指导临床诊断、以及预防、治疗方案的确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章科娜杜月光武为叶肖琳顾晶晶
关键词:实验教学病理学
血肿密度异质性评分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显著血肿进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价血肿密度异质性评分对自发性脑出血(sICn)患者早期显著血肿进展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及普内科门诊就诊的62例sICH患者资料,通过非造影剂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NCCT)图像评估血肿密度异质性情况,以24h后复查NCCT评估患者早期显著血肿进展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ICH患者早期显著血肿进展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血肿密度异质性评分对早期显著血肿进展的预测能力。结果人组患者中23例(37%)发生显著血肿进展。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血肿密度异质性评分是slCH患者显著血肿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51.95%CI 1.345-04.468.P=-0.003)。血肿密度异质性评分针对显著血肿进展的ROC曲线分析提示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 0.625~0.865,P=0.001),预测切点为3分,敏感度87%,特异度59%。结论血肿密度异质性评分能够独立预测sICH患者早期显著血肿进展,判断患者预后。
王斌礼孙水根蔡元生杨秀智吴红英顾晶晶徐佳鸣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血肿
Rac1信号通路在小鼠可卡因情景线索记忆过程中的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Rac1信号通路在小鼠可卡因情景线索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可卡因配对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组(CPP)和Rac1抑制剂NSC23766处理组(NSC),利用CPP实验检测可卡因是否可诱导小鼠产生CPP,利用立体定位技术注射AAV-GFP病毒于小鼠海马CA1区并做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利用Western Blot及GST-pull down方式检测蛋白表达及活性变化;采用Rac1抑制剂NSC23766阻断信号通路探讨其对小鼠可卡因诱导的CPP的影响。结果:可卡因可以诱导小鼠形成CPP,并导致Rac1 GTPase活性增强及其下游信号分子cofilin磷酸化活性升高,并最终导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发生神经可塑性变化。结论:Rac1信号通路通过影响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发生结构可塑性,从而参与调控可卡因情景线索记忆。
张磊张磊
关键词:可卡因条件性位置偏爱RAC1神经可塑性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