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江

作品数:22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口腔
  • 5篇肿瘤
  • 4篇皮瓣
  • 4篇缺损
  • 4篇颌面
  • 4篇颌面部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 4篇鳞状细胞癌
  • 4篇面部
  • 3篇预后
  • 3篇术后
  • 3篇口腔鳞
  • 3篇口腔鳞状细胞...
  • 2篇弹簧
  • 2篇电热
  • 2篇电热器
  • 2篇动脉

机构

  • 21篇南通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嘉兴市第一医...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作者

  • 21篇朱江
  • 11篇宋冬惠
  • 10篇吴森斌
  • 3篇周娟
  • 2篇王海燕
  • 2篇葛加晶
  • 2篇程红霞
  • 1篇沈想
  • 1篇沈小波
  • 1篇王继华
  • 1篇黄丹
  • 1篇许腾
  • 1篇郑科
  • 1篇张潇雯

传媒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交通医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臂桡侧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前臂桡侧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 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2019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口腔癌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修复方法分为前臂桡侧皮瓣组和股前外侧皮瓣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组进行比较:(1)手术情况(包括口腔癌切除后缺损面积、皮瓣面积、皮瓣制备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2)术前1 d和术后1 d炎性指标, 包括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含量。(3)皮瓣成活情况。(4)术后6个月内皮瓣供区并发症和口腔受区感染发生率。(5)术后6个月, 由1位参与治疗的主治医生参考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评估患者口腔功能, 包括口腔开颌、言语、饮食功能。每一项总分均为0~10分, 评分越高表明口腔功能恢复越好。(6)术后2、4、6个月, 由1位参与治疗的主治医生通过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3个方面综合评估, 满分100分, 得分越高表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7)术后6个月, 调查患者满意度, 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计算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例数/各组总例数×100%]。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和(或)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臂桡侧皮瓣组纳入48例, 男32例, 女16例;年龄(49.3±5.0)岁;体重指数(23.0±1.1) kg/m^(2);病程(6.5±2.1)个月;舌癌21例、口底癌12例、颊癌15例;鳞状细胞癌40例, 基底细胞癌8例。股前外侧皮瓣组纳入32例, 男20例, 女12例;年龄(50.1±5.0)岁;体重指数(23.0±1.0) kg/m^(2);病程(7.0±2.2)个月;舌癌16例、口底癌7例、颊癌9例;鳞状细胞癌27例, 基底细胞癌5例。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指数、病程、肿瘤部位
朱江须无双马子涵项毓铖石婉莹吴森斌宋冬惠
关键词:口腔肿瘤前臂桡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软组织缺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意识障碍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由于并发症的出现,使治疗困难,增加病死率,意识障碍是慢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并发症。现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270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
朱江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肺性脑病低渗性脑病高黏血症定位体征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确诊的11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因、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类,同时对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因分类:牙源性41/115(35.65%)、淋巴结炎27/115(23.47%)、唾液腺炎16/115(13.91%)、囊肿16/115(13.91%)、外伤和原因不明15/115(13.04%),其中牙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住院时间≥15d的患者受累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异于住院时间<15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并发症患者年龄、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比例、受累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异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与受累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关;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并发症与受累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年龄有关。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受累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年龄,上述危险因素均与疾病治疗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对于此类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早期治疗、严密观察,以避免病情发展和恶化。
宋冬惠吴森斌朱江
关键词:口腔疾病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一种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练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练装置,包括万向轮、电热丝、织物层、电热器、扶手、装置主体、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伸缩杆、第三万向节等;通过让患者坐在装置主体上,电热器带动电热丝进行加热,通过伸缩杆和万向节进行调...
王海燕朱江程红霞孙鄢妍葛加晶
文献传递
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有效性研究
2021年
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中使用气管切开术的效果。方法:根据研究需求,纳入9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入院时均抽签,结果为普通组和切开组,均有45例样本,前者行普通肿瘤切除手术,后者增加气管切开处理,样本在2018年8月-2021年8月入院,需观察疗效、并发症,评估生活情况。结果:肿瘤治疗有效性在切开组(97.78%)比普通组(84.44%)高,P<0.05。肿瘤治疗并发症在切开组(4.44%)比普通组(20.00%)低,P<0.05。肿瘤切除后生活质量在切开组比普通组高,P<0.05。结论:气管切开能降低肿瘤手术风险,还能保持较好的肿瘤切除效果。
朱江宋冬惠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有效性口腔颌面部肿瘤
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老年口腔癌切除术后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老年口腔癌切除后缺损中静脉吻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游离前臂皮瓣重建老年口腔癌切除术后缺损患者47例,其中21例静脉吻合采用微血管吻合器,26例采用传统手工缝合。比较两组静脉吻合时间及皮瓣存活率。结果:微血管吻合器组静脉吻合时间368±53秒,短于手工缝合组的623±78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吻合器组皮瓣存活率为100.00%,手工缝合组为9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吻合器组和手工缝合组术后QOL评分分别为579.3±78.2分、570.3±79.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吻合器用于前臂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中静脉端端吻合,可缩短吻合时间,吻合质量可靠,皮瓣存活率高。
刘悦宋冬惠吴森斌朱江
关键词:前臂皮瓣显微外科技术
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2023年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采用前臂桡侧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治疗组织缺损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97例,采用前臂桡侧皮瓣移植50例为前臂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47例为股前外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股前外组手术时间6.13±0.51 h、术中出血量265.49±30.48 mL、住院时间12.26±3.64 d,前臂组手术时间5.30±0.32 h、术中出血量211.63±30.25 mL、住院时间15.28±3.79 d,与前臂组比较,股前外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住院天数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前外组仅发生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3%,前臂组共发生9例并发症,其中感染1例、血肿3例、供区瘢痕增生3例、供区色素沉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股前外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前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臂桡侧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修复治疗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吴敏棋冯宇杰刘悦朱江吴森斌宋冬惠
关键词:并发症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DLEU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LEU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保存的98例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DLEU1表达。分析lncRNA DLEU1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M法绘制不同lncRNA DLEU1表达OSCC患者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OSCC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OSCC组织中lncRNA DLEU1表达(1.863±0.572)高于癌旁组织(1.058±0.211)(t=13.058,P<0.001)。lncRNA DLEU1表达与OSCC患者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中位随访26个月,lncRNA DLEU1≥1.863生存率为61.22%,低于lncRNA DLEU1<1.863的79.59%(Log-rankχ^(2)=4.819,P=0.028)。TNM分期Ⅲ~Ⅳ期(HR=4.612,95%CI:1.482~11.352)、淋巴结转移(HR=4.370,95%CI:1.442~10.246)、lncRNA DLEU1≥1.863(HR=4.231,95%CI:1.350~10.260)是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OSCC组织中lncRNA DLEU1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可能成为新的OSCC诊治和预后分子标志物。
朱江董伟杰黄丹宋冬惠吴森斌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长链非编码RNA
混合现实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2022年
文中分析评估采用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中应用混合现实技术的价值。方法:本次实验从2018年7月-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中,选出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将混合现实技术应用到手术中,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60例患者成功接受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的切除肿瘤手术,术中重建三维模型平均配准时间11 min,手术操作者可以在全体患者手术中直观、立体观察肿物及四周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模型,且术中自行调整图像。Likert量表评估结果表明:以下各方面的得分都比较,即:准确定位得分4.34分,确定解剖部位得分4.27分,手术中图像发挥引导作用得分4.22分,手术安全性得以提高得分4.28分。60例患者术后良好愈合,没有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借助三维重建模型实现适时立体可视化,提供手术区域解剖结构信息,对手术操作给予引导与修正,提升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精准度与安全度。
朱江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ACK1与M2/M1联合检测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活性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与M2和M1型巨噬细胞的比值(M2/M1)联合检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OSCC患者129例,检测并对比癌组织、癌旁组织中RACK1及M2/M1情况,分析癌组织中RACK1表达、M2/M1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M2/M1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累及脉管患者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累及脉管患者(P<0.05),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M2/M1值显著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RACK1阳性表达率、M2/M1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癌组织RACK1、M2/M1及两者联合预测OSCC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43、0.718、0.875。RACK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62.24%,RACK1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92.31%;RACK1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M1≥2.06患者的存活率为61.70%,M2/M1<2.06患者的生存率为88.24%;M2/M1≥2.06与M2/M1<2.06患者的总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CC患者癌组织中RACK1、M2/M1异常高表达,并与患者病理情况和预后相关,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效能。
朱江许腾宋冬惠吴森斌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M2型巨噬细胞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