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慧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政治
  • 2篇社会
  • 2篇公民
  • 2篇城市
  • 1篇应急
  • 1篇应急管理
  • 1篇政党
  • 1篇政教合一
  • 1篇政治分析
  • 1篇执政
  • 1篇执政党
  • 1篇中国文化
  • 1篇善治
  • 1篇社会管理
  • 1篇社会管理创新
  • 1篇社会管理体制
  • 1篇社会管理体制...
  • 1篇社会视野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解析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7篇蒋慧
  • 1篇吴新星
  • 1篇孔川
  • 1篇吴杰
  • 1篇吴新星

传媒

  • 2篇唯实(现代管...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南昌高专学报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过渡型社区”治理问题的政治社会学解析——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被引量:29
2012年
"过渡型社区"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社区形态,由于其特定的过渡性、不稳定性造成了治理难题。解决这类社区的治理难题的基础在于打破城乡二元分立的思维定势,对社区政治社会基础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保证治理方案的创新和绩效。社会资本是与社区治理紧密相连的理论工具,传统社会资本的崩解和现代社会资本的缺乏是"过渡型社区"的政治社会基本特征。重塑社会资本是实现"过渡型社区"的良善治理的有效方案,但却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政府与社会、中国适用性等方面的关系。文章通过社会资本的视角,重点分析"过渡型社区"治理难题背后的政治社会根源,以求获得学界和社区管理者对"过渡型社区"治理问题的重视。
蒋慧吴新星
关键词:社会资本城市化
治理民主: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2013年
治理民主是对中国治理模式的概括,是以党政一体为治理主体,在行政主导的前提下,通过国家权力实现私权救济、政治参与、公意实现,强调政府治理责任性、回应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治理民主既是一种民主形式,更是一种治理方式,在治理的过程中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协同和共治。对于社会管理,其基本内容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社会正义实现、社会关系调整、社会秩序维护等。在治理格局上,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的内容和社会管理的格局决定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本质。
蒋慧吴新星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执政党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民团体建设
2008年
公民团体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公民按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的社会组织。公民之间及公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公民团体是维护公民正当利益的有效平台。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民团体建设就是要推动社会利益整合,实现利益的共存共赢,实现多元利益共享。
蒋慧孔川
关键词:和谐社会利益团体
基于PAEI模型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团队
2015年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呈增长趋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议题。以爱迪思(Adizes)的PAEI管理角色模型为基础,提出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团队中的多元主体划分成执行者(Producer)、行政者(Administrator)、决策者(Entrepreneur)和整合者(Integrator)四类角色,并结合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明确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各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职责,有助于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团队。
蒋慧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公共服务的公共治理视角被引量:4
2009年
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政府应当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公共治理的视角来审视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问题,政府将不再是唯一的提供者和责任主体。在公共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公共治理与其有着天然的内在相关性。善治的实现,在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给予公民的充分参与和监督机会,对于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充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新星蒋慧
关键词: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治理善治
基于公民权理论视角的城市政治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公民权与城市政治天然关系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城市政治格局的契机。城市空间是公民权发生和践行的重要场域,而公民权也构成了城市政治格局的核心要素。公民权的认同是城市政治展开的法权基础,公民权的"个体—团体—政府—国家"交互关系是城市政治的基本政治格局,而公民权与城市政治的相生相伴推动了城市政治的现代转换。公民权与城市政治的契合为城市政治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理论视角,有助于对城市政治进行系统的研究,也推动了中国语境中的城市政治实践和研究,更有利于推进城市政治学基本理论范式的形成。
蒋慧吴杰
关键词:公民权城市政治
乡村建设与“政教合一”的二重奏——梁漱溟“人类的理性”展开的基本路径
2013年
梁漱溟希望通过乡村建设运动改变旧中国的落后状况。他认为,乡村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根本,才能得到有效推广。乡村建设的最佳模式是政治与教化、教育的结合,通过激发"人类的理性"进而为中国农村赢得发展机遇。可以说,梁漱溟所谓"人类的理性"是以乡村建设与"政教合一"作为相互融合的展开路径,二者共同推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的自我转换。
蒋慧
关键词:乡村建设政教合一中国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