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怡
-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合川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一日5 m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2粒/次、一日3次),疗程均为12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CA)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定患者的痴呆严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CDR评分均降低,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程度、CDR评分降低程度均比对照组更为显著,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灯盏生脉胶囊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并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马怡林洁
- 关键词:多奈哌齐灯盏生脉胶囊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
- 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行小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接收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对象进行调查,入院后分成不同疗法组(每组50例),即:研究组行小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疗法,对照组行阿司匹林疗法,临床预后分析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缓解率的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0%和对照组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小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疗法作用突出,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应用。
- 尹欢朱永平马怡
-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缺血性脑血管病
-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84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用组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进展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6,P<0.05);两组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均优于单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效果确切,两者联合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副作用,对患者预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马怡
-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展性脑卒中
-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在发病6~12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剂量100万~200万U,同时给予降颅压、脑细胞保护、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给予降颅压、脑细胞保护、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判定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无溶栓禁忌证的脑梗死患者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流变性,对于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 马怡朱永平林洁
- 关键词:尿激酶脑梗死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
-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2016年2—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IL-6)、血细胞比容、总胆固醇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IL-6、血细胞比容、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IL-6、血细胞比容、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降低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且用药安全。
- 马怡
- 关键词:脑梗死氯吡格雷依达拉奉安全性
-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0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将患者分为有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和无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病情预后的预测指标。结果 30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9例有TIA史。与没有TIA史组的患者相比,有TIA史组的患者发生高血压(76.4%比64.4%,P=0.017),血脂异常(57.1%比41.2%,P=0.004),慢性肾脏病(28.2%比15.2%,P=0.002),颅内动脉狭窄(51.9%比36.3%,P=0.019),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44.0%比28.4%,P=0.003)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发病之前使用的抗血栓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1%和35.3%,P=0.882)。有TIA史的患者的中风预后情况显著较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IA病史是急性缺血性中风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OR:1.47;95%CI:1.03-2.11,P=0.042)。结论有TIA史的患者较无TIA史的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更大。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发生TIA后进行抗血栓治疗。
- 马怡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