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慧

作品数:22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生态
  • 2篇元宝枫
  • 2篇森林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足迹
  • 2篇测量过程
  • 1篇刀槽
  • 1篇刀片
  • 1篇地柏
  • 1篇凋落
  • 1篇凋落叶
  • 1篇凋落叶分解
  • 1篇多尺度
  • 1篇行政区
  • 1篇胸径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芽孢杆菌制剂
  • 1篇遥感
  • 1篇野外

机构

  • 2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北京市测绘设...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作者

  • 22篇郭慧
  • 18篇吴迪
  • 17篇裴顺祥
  • 15篇辛学兵
  • 9篇法蕾
  • 9篇马淑敏
  • 4篇封焕英
  • 3篇孙丽芳
  • 2篇李少锋
  • 2篇王少丽
  • 1篇郭嘉
  • 1篇孙敬爽
  • 1篇康义
  • 1篇杜满义
  • 1篇章尧想
  • 1篇刘增良
  • 1篇余海
  • 1篇王海霞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防治文冠果根腐病的生防菌剂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文冠果根腐病的生防菌剂及应用,属于微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嗜热链球菌和普通脱硫弧菌作为生防菌组合,分别发酵后制成混合菌液,并加入秸秆生物质炭作为载体和辅料制备成生防菌剂。田间种植实验表明,本发明的...
孙丽芳王少丽郭慧马庆华官昊慧李少锋吴迪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台站布局体系研究
随着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和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开展长期综合的生态监测对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非常重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森林...
郭慧
关键词:退耕还林网络规划分层抽样
林场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足迹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林场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足迹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计算;步骤2、均衡因子的计算;步骤3、产量因子的计算;步骤4、生态足迹模型的构建;步骤5、生态承载力计算;步骤6、森林生态...
郭慧裴顺祥吴莎吴迪王玥
野外-城市界域森林火险时空演变趋势及火险等级划分
2024年
野外-城市界域(WUI)人类活动密集,火灾风险极大,在该区域进行森林火险的合理性评价和时空演变趋势分析,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近郊九龙山林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火险驱动因子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估研究区2004、2009、2014、2019年森林火险指数,通过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探究森林火险指数的变化趋势及空间聚集性,并基于历史火情数据和地理探测器模型验证火险区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1)九龙山林场内火险指数整体的集聚特征变化较大,61.58%的区域火险指数不显著增加,5.62%的区域微显著增加,32.80%区域为不显著减少和微显著减少。(2)森林火险指数空间上呈正相关,森林火险高值聚集区域分布于东部低海拔地区,在研究时间段内面积减少4.89%,低值聚集区域分布于西部高海拔地区,面积减少2.19%。(3)森林火险区划结果显示,九龙山林场森林高火险区域面积占比最小,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高火险区覆盖范围扩大。(4)区划合理性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森林火险等级空间分异性较好,与实际火点分布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结果较好的反应了研究区森林火险时空格局变化,为九龙山林场进一步合理规划防火设施布局,加强火险管控力度,完善防火应急能力奠定数据基础,提示管理部门应加强防火宣传,以最大限度发挥九龙山的生态环境效益,保障林区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莫凡郭慧裴顺祥吴迪吴莎辛学兵
关键词:火险区划
瓦雷兹芽孢杆菌制剂在防控元宝枫龟壳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领域,特别是涉及瓦雷兹芽孢杆菌制剂在防控元宝枫龟壳病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了瓦雷兹芽孢杆菌能够有效防治元宝枫龟壳病。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验证可知,瓦雷兹芽孢杆菌对元宝枫龟壳病的防效达到了98.3%,显著优...
孙丽芳王少丽郭慧马庆华官昊慧李少锋吴迪
面向3DS Max三维模型的坐标转换方法研究
2024年
针对在实景三维城市建设中,传统的三维模型坐标转换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3DS Max工程文件的问题,提出了面向3DS Max三维模型的坐标转换方法。采用3DS Max插件与坐标转换软件通信的方式实现了3DS Max三维模型的坐标转换,有效保留了3DS Max文件的模型与场景信息,提高了三维模型数据的生产效率,满足了3DS Max模型在不同展示平台和不同坐标系下的应用。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实景三维城市建设中三维模型坐标转换的需求,可为三维模型数据生产中的坐标转换工作提供参考。
王凯松刘增良吴迪吴迪
关键词:三维模型
基于机器视觉的刨花板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研究
连续压机刨花板生产线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刨花板生产设备,但由于原料、生产工艺等原因,会有一些产品板面出现大刨花、胶斑、油污、松软和漏砂等缺陷。表面缺陷会降低板材强度、影响二次加工,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国内企业目前都是依靠人工...
郭慧
关键词:刨花板在线检测机器视觉
文献传递
北京九龙山不同林型林间大气主要BVOCs组成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明晰北京市周边不同类型森林的康养效果,对北京市九龙山不同林型内大气中的BVOCs组成及比例动态进行了研究。采用Tenax吸附管和采样泵在北京九龙山3个不同林型内进行林间大气采样,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飞行质谱仪对采集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包括异戊二烯、单萜、倍半萜烯在内的多种大气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及气象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九龙山不同森林类型林间大气的BVOCs总量浓度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内BVOCs浓度相对较高,但差异性不显著。林间大气BVOCs中α-蒎烯(α-pinene)和异戊二烯(isoprene)比例较高,α-蒎烯(α-pinene)占到总量的34.75%—47.24%,异戊二烯(isoprene)占到总量的15.35%—24.93%,针叶林大气中的异戊二烯浓度较高,大于阔叶林和混交林,单萜浓度则表现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倍半萜烯浓度较低,占总量的15.35%—24.93%,表现为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差异性不显著。同一采样时间,北京九龙山不同林型林间大气BVOCs总量差异不显著,但各样地随时间递减趋势明显,异戊二烯呈现显著的随时间下降趋势。各林型大气BVOCs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主要是温、湿度。异戊二烯浓度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温度是影响九龙山不同林型大气主要BVOCs的关键因素。九龙山森林内大气BVOCs在8月份的浓度较高,8月进行森林康养的效果最好。
徐晨裴顺祥吴莎郭慧马淑敏吴迪章尧想法蕾
关键词: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2025年
对河北省塞罕坝第三乡林场不同营林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不同营林区内林下植被组成及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重要值、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探究林下植被物种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在3个营林区内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3个营林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共116种,隶属44科86属。林下植物的科、属、种总数在3个营林区中表现一致,即母子沟最高,莫里莫次之,北岔最低。灌木层优势科均以蔷薇科居多,草本层优势科则各有不同,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莫里莫营林区灌草层的指数值高于其他2个营林区,母子沟居中,北岔最低。莫里莫营林区高灌草层多样性测度指数可能反映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较高健康度和韧性,而母子沟的中等多样性测度指数可能表明其生态系统正处于过渡状态,北岔营林区的低多样性测度指数暗示生态系统可能面临潜在风险。研究结果对第三乡林场不同营林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康义辛学兵辛学兵郭慧裴顺祥吴莎郭慧吴迪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林下植物
微生境改良对太行山干瘠山地沙地柏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太行山干瘠山地植被恢复技术。[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土层厚度15 cm条件下,以耐瘠薄植物沙地柏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微生境改良技术,研究不同微生境改良措施下沙地柏生长、叶绿素含量、露点水势及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株高增长量中,石块覆盖(ST)、塑料地膜覆盖(DM)、液态地膜覆盖(YM)、菌根处理(JG)、枯落物覆盖(KL)均显著高于对照(CK),且分别比CK高385.75%、403.03%、1330.00%、1490.00%、1533.00%;冠幅增长量中,ST、DM、JG、KL处理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且分别比CK处理高185.03%、160.36%、239.80%、161.67%;7月ST处理主根长度显著高于JG,10月DM、KL处理显著高于JG;不同微生境改良处理对沙地柏叶片叶绿素含量产生影响,且ST、YM、JG和DM、KL分别在2016年7月和2017年6月显著高于CK;相对于CK处理,除4月外,不同月份微生境改良会增加沙地柏叶片露点水势,且各处理间大部分不显著,仅7月份ST处理显著低于DM、JG、KL;不同处理对沙地柏地上、地下生物量积累产生的影响不同,且JG处理影响最显著;不同处理对沙地柏生物量分配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其中,10月ST处理下的地上/地下干质量比显著高于YM、KL,且CK显著高于KL,第二年6月KL显著高于CK、DM,其他月份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生境改良技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显著提高太行山干瘠山地沙地柏株高、冠幅、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露点水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积累;通过对比不同微生境改良技术,发现菌根处理明显优于其他微生境改良技术;建议在太行山土壤厚度为15 cm的干瘠山地开展以沙地柏为植物材料的植被恢复时,应结合菌根处理微生境改良技术,可有效提高植被恢复的成效。
王玥裴顺祥辛学兵郭慧吴莎吴迪
关键词:沙地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