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欣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定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丁苯
  • 4篇丁苯酞
  • 4篇血栓
  • 4篇血栓通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4篇苯酞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疗效
  • 2篇脑梗死患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TNF-...
  • 1篇血清炎性因子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泵

机构

  • 5篇定州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张欣
  • 3篇郑少娜
  • 2篇杨娇
  • 1篇崔景辉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风险护理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年
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研究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过程当中实施风险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方法 本研究在我院对120名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时间跨度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风险护理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评估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评估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也更好。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是当下非常火爆的治疗措施,在临床糖尿病患者护理方式,使用风险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良好,效果良好,在患者接受风险护理之后护理满意度较高,护理质量较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张欣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护理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研究丁苯酞与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影响。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100 ml,静脉滴注,2次/d,血栓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500 mg 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3组连续治疗7 d。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IL-2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超声检测治疗前及随访90 d时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内膜中层厚度差异。对随访90 d时所有患者进行NIHSS、Barthel和MRS评分,评价其预后。结果治疗后,可见3组患者IL-2和CG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栓通组患者的IL-2和CGRP水平较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均高(P<0.05)。经过7 d的治疗后,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患者斑块大小、厚度均有显著的缩小,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栓通组和丁苯酞组患者斑块大小和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患者治疗后CA-IMT均有显著下降,并且丁苯酞组患者显著高于血栓通组患者(P<0.05)。90 d时丁苯酞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患者90 d时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该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访90 d后,MRS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和血栓通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丁苯酞在抑制炎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方面疗效显著,而血栓通则在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方面作用较强。
张欣
关键词:丁苯酞血栓通急性脑梗死预后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
张欣杨娇崔京辉郑少娜邢艳欣
该课题采用丁苯酞及血栓通治疗脑梗死均出现明显改善,为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可靠的用药方案;其次,丁苯酞和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价值,丰富了急性脑梗死治疗方面的研究内容,对临床急性脑梗死在选择最佳治疗方...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血栓通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CRP的影响及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和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后的TNF-α和CRP水平变化,对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每组25例。疗程14 d。分别于0、7和14 d检测血清TNF-α、CRP含量、NIHS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CRP水平及NIHS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丁苯酞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0.01),其有效率明显高于血栓通组(P<0.05)。结论采用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CRP水平,并改善NIHSS。
张欣崔景辉杨娇郑少娜邢艳欣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丁苯酞血栓通C-反应蛋白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每组48例,14 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血流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丁苯酞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血栓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以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其中丁苯酞组下降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丁苯酞组显著优于血栓通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流指标变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有效率可以显著提高,神经功能亏损可以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血流指标,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张欣郑少娜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血栓通疗效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