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毒
  • 2篇伤患者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节苷酯
  • 2篇牛黄
  • 2篇轴索
  • 2篇轴索损伤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弥漫
  • 2篇弥漫性轴索
  • 2篇弥漫性轴索损...
  • 2篇安宫牛黄丸
  • 1篇血浆
  • 1篇血浆降钙素原
  • 1篇有机磷
  • 1篇有机磷农药
  • 1篇有机磷农药中...
  • 1篇愈合
  • 1篇致死剂量

机构

  • 3篇台州市中西医...
  • 3篇台州市中心医...
  • 2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周礼鹏
  • 3篇江甜甜
  • 1篇黄永祥
  • 1篇章赛军
  • 1篇朱海勇
  • 1篇苏丽丽

传媒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创伤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创伤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机械性创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创伤程度,应用免疫发光检测血浆中降钙素原的浓度。结果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5分的患者的PCT平均浓度明显高于ISS评分耋25分的患者;死亡组患者血浆的PCT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结论PCT浓度对患者病情和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能作为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曹朝梁周礼鹏黄永祥蔡臻诚
关键词:创伤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安宫牛黄丸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指头部受钝力作用后引起的以脑白质轴索弥漫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脑损伤,病变部位主要在脑的中轴部分,多属多发挫伤,可见出血及水肿,镜下轴索断裂、轴浆溢出。意识障碍为DAI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疗效评估的重要标准。
江甜甜章赛军周礼鹏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安宫牛黄丸神经节苷酯
百草枯中毒21例救治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百草枯又称克芜踪,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接触性除草剂,对人畜均有较强的毒性。临床上常见自服和误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百草枯中毒致死剂量小,无特效解毒剂,临床病死率高[l],给临床抢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21例,采用"加勒比方案"联合血液灌流(HP)等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周礼鹏苏丽丽朱海勇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特效解毒剂临床抢救救治分析致死剂量白陶土
安宫牛黄丸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观察
<正>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针(GM1)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意识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M1,治疗...
周礼鹏金笑平江甜甜朱海勇
关键词:安宫牛黄丸疗效观察
文献传递
蒙脱石散联合大黄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探析
2017年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大黄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 :将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为两组患者彻底洗胃后,在对照组患者的胃管内注入浓度为20%的甘露醇,在观察组患者的胃管内注入蒙脱石散混悬液和大黄浸泡液。进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的时间、血浆胆碱酯酶水平恢复50%以上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者,其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阿托品和碘解磷定的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蒙脱石散联合大黄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清除此病患者胃肠道内残留的毒素,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江甜甜周礼鹏
关键词:蒙脱石散有机磷农药中毒
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红外线照射对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红外线照射对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及炎症反应(TNF-α、IL-10和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6月Ⅱ度烧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红外线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1例。红外线组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具体方法为:预热3~5分钟,调节温度至28~37℃;调整照射距离24~40cm;红光、蓝光各照射10分钟。每天2-3次,持续照射1周。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将磺胺嘧啶银乳膏涂抹于无菌纱布,厚度约2cm并将纱布覆盖于创面,换药1次/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以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红外线组(P<0.05),联合组浅Ⅱ度烧伤患者前10天的愈合率较红外线组高(P<0.01),深Ⅱ度烧伤患者在第15天和第25天的创面愈合率优于红外线组(P<0.05),同时联合组瘢痕评分(P<0.05)及炎症反应水平(TNF-α、IL-10、ICAM-1)(P<0.01)均低于红外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较单一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Ⅱ度烧伤患者效果好。
王婧斐周礼鹏金玉燕
关键词:磺胺嘧啶银乳膏IL-10ICAM-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