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太仓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出血
  • 4篇血肿
  • 4篇颅脑
  • 4篇颅内
  • 3篇手术
  • 3篇外伤
  • 3篇微创
  • 3篇内出血
  • 2篇定向软通道
  • 2篇引流
  • 2篇尿激酶
  • 2篇外伤性
  • 2篇外引流
  • 2篇颅脑损伤
  • 2篇颅内出血
  • 2篇脑出血
  • 2篇脑室
  • 2篇脑室外引流
  • 2篇脑损伤
  • 2篇聚体

机构

  • 12篇太仓市中医医...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2篇王建
  • 8篇陆惠新
  • 7篇陈海涛
  • 5篇高甜甜
  • 3篇高甜甜
  • 2篇王中
  • 1篇马超
  • 1篇朱昀
  • 1篇孙晓欧
  • 1篇虞正权
  • 1篇尤万春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及治疗策略制定的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人工智能(AI)诊疗系统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破裂风险评估,以及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9个动脉瘤)采用颅内动脉瘤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进行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用相应治疗策略。在患者出院及术后3个月时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判预后。结果本组患者29个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为低、中、高、极高的分别为6、10、12、1个;其中采用动脉瘤夹闭治疗4个、血管内介入治疗5个、血管搭桥术1个、保守治疗19个。所有患者出院时mRS评分均≤3分;术后30 d随访时,23例患者(88.5%)mRS评分≤3分。结论人工智能诊疗系统评估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可辅助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王中王紫兰陈周青顾枫马超尤万春王建孙晓欧朱昀
关键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人工智能
D-二聚体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D-二聚体(D-D)的变化,分析D-D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相关性,评估D-D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查29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D于颅脑损伤后24 h、3 d、7 d、14 d的变化。对其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D-D与PIH、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292例患者中伤后24 h D-D异常发生率64.73%,明显高于伤后7 d、14 d(P<0.01),且易发生PIH。病情重者及死亡组D-D异常更显著(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中D-D异常发生率高,血液高凝状态与纤溶亢进并存,纤溶指标升高显著时,伤情严重,PIH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提示D-D可作为PIH发生的预测因素,对急性颅脑损伤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较高价值。
王建陈海涛顾涤恒陆惠新高甜甜
关键词:D-二聚体颅脑损伤
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定向软通道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太仓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定向软通道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微创组总有效率为84.2%,优于开颅手术组的73.3%,微创组死亡率为15.8%,低于开颅组死亡率的2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向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并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王建陈海涛高甜甜顾涤恒陆惠新
关键词:微创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估凝血功能异常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查2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5项指标于颅脑损伤后1、3、7、14d的变化。对其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凝血功能异常与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204例患者中伤后24h凝血异常发生率为47.55%,明显高于伤后7、14d(P<0.05)。凝血功能异常者易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PIH)(P<0.05)。病情重者凝血功能异常更明显,以Fb、D-D异常更显著(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中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高,血液高凝状态与纤溶亢进并存,纤溶指标升高显著时,伤情严重,PIH发生率高,病死率高。
王建虞正权陈海涛
关键词:凝血功能异常颅脑损伤D-二聚体
重型颅脑外伤伴低钠血症28例的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伴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重型颅脑外伤伴低钠血症患者28例的诊断和治疗。结果4例诊断为SIADHS,经限水治疗后血钠回升,24例诊断为CSWS其中23例在扩容、补钠治疗10d左右,病情好转;1例因原发性脑干损伤并发MODS而死亡。结论脑性盐耗综合征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完全不同;应正确掌握分型,对改善预后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顾涤恒陈海涛王建陆惠新高甜甜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低钠血症
免缝合人工脑膜在急诊颅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免缝合人工脑膜在急诊颅脑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3例行人工脑膜修补术的急诊颅脑手术患者(免缝合组)与62例以自体筋膜修补脑膜患者(对照组)的疗效和并发症,随访6~12月。结果:对照组治愈45例(72.6%),死亡17例(27.4%);免缝合组治愈84例(74.3%),死亡29例(25.6%);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缝合组术后癫痫、脑积水、皮瓣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免缝合组行Ⅱ期颅骨修补术时术中观察可见免缝合人工脑膜已被纤维细胞替代,与周围组织粘连较少,解剖层次清晰。结论:急诊颅脑手术应用免缝合人工脑膜安全有效,可恢复原有解剖层次,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
王建包健荣
关键词:急诊颅脑手术
老年人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老年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轻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治疗时一定要权衡利弊,多方面地去考虑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顾涤恒陈海涛王建陆惠新高甜甜
关键词:老年人外伤性脑梗死
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对侧脑室外引流结合术后血肿腔尿激酶注入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对侧脑室外引流结合术后血肿腔尿激酶注入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3年1月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31例行微创血肿清除结合术后血肿腔尿激酶注入结合对侧脑室外引流术,21例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前者为实验组,后者为对照组,术后观察患者的动态颅内压监护值、血清NSE与TNF-α值及术后GCS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监护值无明显差异(P>0.05),NSE和TNF-α值在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出现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差异减少,GC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对侧脑室外引流结合术后血肿腔尿激酶注入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手术创伤小、时间短,且术后疗效更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顾涤恒王建金科陆惠新高甜甜钱耀华申华龙
关键词:尿激酶开颅血肿清除
微创定向软通道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微创定向软通道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30例)和开颅组(28例);其中,微创组行微创定向软通道手术治疗,开颅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颅内压、术后72 h残余血肿量和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7dGC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d GCS评分和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或P<0.01)。与开颅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减少,术后72h残余血肿量、术后7dGC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增加,术后72h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癫痫、脑积水和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或P<0.01);两组术后48h颅内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定向软通道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简单易行、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恢复较快和临床疗效较好等优势。
王建王中钱耀华申华龙顾涤恒金科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
动态颅内压监护下双侧脑室外引流结合术后血肿腔内尿激酶注入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研究动态颅内压监护下双侧脑室外引流结合术后血肿腔内尿激酶注入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3年1月52例脑室内出血患者,其中23例行双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动态颅内压监护,术后血肿腔内尿激酶注入,29例行单侧脑室外引流术+颅内压探头置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动态颅内压监护值、血清NSE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动态颅内压监护值、血清NSE指标及预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护下双侧脑室外引流结合术后血肿腔内尿激酶注入较传统的单侧脑室外引流术有明显的疗效,对于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致残率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顾涤恒王建金科陆惠新高甜甜钱耀华申华龙
关键词: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脑室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