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褐飞虱
  • 5篇飞虱
  • 3篇太湖
  • 3篇大发生
  • 2篇水稻
  • 1篇稻螟
  • 1篇稻螟虫
  • 1篇灯诱
  • 1篇生年
  • 1篇水稻螟虫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条件
  • 1篇种群
  • 1篇种群数量
  • 1篇历史演变
  • 1篇马尔柯夫链
  • 1篇棉花
  • 1篇棉花害虫
  • 1篇螟虫
  • 1篇害虫

机构

  • 7篇太湖县植检植...
  • 3篇安庆市植物检...
  • 3篇望江县植检植...
  • 2篇太湖县大石乡...
  • 2篇宿松县农技推...
  • 2篇桐城市植保站
  • 1篇安庆职业技术...
  • 1篇安庆农业学校
  • 1篇安徽省潜山县...
  • 1篇安徽省宿松县...
  • 1篇安徽省太湖县...
  • 1篇安徽省桐城市...
  • 1篇安徽省太湖县...
  • 1篇太湖县农业委...
  • 1篇太湖县新仓镇...
  • 1篇安庆市宜秀区...

作者

  • 8篇李明波
  • 3篇肖满开
  • 3篇何木兰
  • 2篇刘金南
  • 1篇唐学友
  • 1篇余祖文
  • 1篇何希树
  • 1篇吴彩玲
  • 1篇吴德银
  • 1篇陈秀峰
  • 1篇方向群
  • 1篇陈春秋
  • 1篇王俊

传媒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昆虫知识
  • 1篇植保技术与推...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太湖县水稻螟虫发生的历史演变和现阶段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根据太湖县50年水稻布局、耕作制度的变革历史和县病虫测报站历史资料,将该是水稻螟虫发生划分为五个阶段,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螟虫发生的新特点。
李明波刘金南章方海周桃棣
关键词:水稻螟虫
安庆市水稻紫鞘病发生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3年
通过笔者多年对安庆市水稻紫鞘病发生的研究,查清了病原,观察分析摸清了发生规律,测定了病株田间分布型和田间调查理论抽样数,进行了病株损失率测定和探讨研究出适当可行的分级标准,为本病的深入研究及调查测报办法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肖满开吴彩玲徐劲峰何希树李明波
关键词:水稻
安庆褐飞虱近三个大发生年虫源和气候条件的比较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比较并分析安庆市1997,2005年和2006年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hs(Stal)大发生的虫源、气候条件。1997年,迁入期偏早,初迁虫量大,到7月26日止,单灯累计诱量为1228~8698头;7、8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低0.2~1.3℃,导致单季稻上基数适温协同暴发型;再迁补充虫源峰次较多,但9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低1.0℃,抑制了双季晚稻褐飞虱发生。2005年,迁入期较早,但初迁虫量低,到7月26日止,单灯累计诱量为200~3334头;7月中旬至8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低0.4~0.8℃,9月至10月中旬气温比历史均值高1.8~2.2℃,有利褐飞虱发生的气候条件长达3个月;同时,夏、秋季台风暴雨频繁,再迁补充虫源丰富,8月16日~9月25日每侯灯下≥1000头的回迁峰次多达5个,分别比1997年和2006年多1个和2个,导致多代连续重发。2006年,迁入期早,6月底以前的早迁虫量分别是1997年和2005年同期的6.4倍和2.1倍,初迁虫量大,到7月26日止,单灯累计诱量为1595~7181头;虽然7、8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高1.0~2.0℃,但单季稻田间小气候适宜,构成单季稻基数暴发型;再迁补充虫源峰次较少,但8月底~9月初短期内大量集中迁入,9月下旬至10月份气温异常偏高,高于历史均值1.5~3.0℃,引起晚稻持续重发。
肖满开何木兰余夕辉徐进才方向群李明波吴彩玲陈春秋王俊
关键词:褐飞虱大发生虫源气候
太湖县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太湖县近10 a褐飞虱灯诱资料,分析了褐飞虱灯下始见期、终见期、高峰期及其数量的时空分布及与当年发生程度的影响作用。
曹晖舒德平李明波
关键词: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
用马尔柯夫链分析法预测次年红铃虫的发生期被引量:1
2003年
依据太湖县棉花病虫测报站21年红铃虫发生期资料,采用马尔柯夫链转移概率法测2002年红铃虫发生期,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用同样方法进行逐年回测验证,回测近11年准确率为86.33%,做为一个长期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实践性。
李恺求陈秀峰李明波朱起民吕家权
关键词:棉花害虫红铃虫发生期马尔柯夫链
近三年褐飞虱发生条件分析与综合治理的思考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2005-2007年褐飞虱在安庆发生的虫源、气候、食料条件,认为初迁虫量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年的发生情况,但初迁量小的年份,并不意味着后来发生就轻;对六(4)代前峰而言,回迁虫源可作为补充虫源考虑,但对六(4)代后峰和七(5)代应作为重要虫源条件考虑。气候的适宜与不适宜只是相对的,稻田小生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单季稻面积扩大,从食料和栖境上促成了褐飞虱早期虫量积累和提前暴发。本文还就虫源性质、防治策略、预测和分级标准等进行了探讨。
肖满开唐学友吴彩玲何木兰余夕辉方向群李明波徐进才王俊
关键词:褐飞虱
太湖县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初探被引量:1
2006年
分析了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的特点,从气候、寄主、药剂、施药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从技术到管理的5条治理对策。
章方海李明波刘金南吴德银马里荣李恺求周桃棣
关键词:褐飞虱大发生
2006年安庆地区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2006年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大发生的特点主要有:迁入虫量大、回迁峰次明显;短翅型成虫发生早、虫口高;田间种群增长迅速,全市普遍重发,局部暴发;田块间虫口差异大。分析认为导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丰富的初迁虫源奠定了大发生的基础;褐飞虱生物型变化,食料条件丰富;单季稻面积扩大,从食料和生境2个方面为褐飞虱发生提供利好条件;褐飞虱对主治药剂吡虫啉产生抗性,促进褐飞虱暴发。还就加强异地监测、抗药性监测、田间调查等,提出建议。
余祖文肖满开王俊吴彩玲何木兰余夕辉方向群陈春秋李明波徐进才
关键词:褐飞虱大发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