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胸腺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对胸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老年胸腺瘤的临床情况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体现胸腔镜治疗优越性。方法选取经CT或PET-CT确诊为胸腺瘤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胸腔镜治疗组和传统手术治疗组各46例。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心肺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以及肿瘤复发和患者死亡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止痛药使用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间和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较传统手术组少,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例,不良反应1例;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9例,不良反应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各1例,胸腔镜组6年内死亡1例,传统手术组死亡2例。肿瘤复发率和病死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老年胸腺瘤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好,术后并发症少,可推广成为老年胸腺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 文石兵胡定中何林峰
- 关键词:胸腺瘤胸腔镜传统手术
- 多用途肋骨环抱器拆除钳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用途肋骨环抱器拆除钳,包括取出钳主体、弹性支撑机构和限位装置,两个取出钳主体呈对称设置,弹性支撑机构位于两个取出钳主体之间,两个限位装置位于两个取出钳主体的端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架、限位槽和转动机构,限...
- 文石兵文林睿邓曙光何林峰黄陆洋
- 黄腐醇对肺癌细胞株A549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 2021年
- 目的探讨黄腐醇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黄腐醇10、20μmol/L或联用N-乙酰-L-半胱氨酸(NAC)5 mmol/L对细胞生长的作用,细胞集落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53、p21、转录激活因子4(ATF4)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表达。结果黄腐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生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腐醇10、20μmol/L均可减少A549细胞集落的数量,促进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内ROS含量以及p53、p21、ATF4、CHOP蛋白表达(P<0.05);而NAC预处理后,可降低黄腐醇诱导的ROS含量以及细胞抑制率(P<0.05)。结论黄腐醇能够体外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并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黄腐醇升高肿瘤细胞内ROS含量、调节细胞周期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 黄陆洋何林峰文石兵潘晓锋
- 关键词:活性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内质网应激
- 一种可分离成分的定量穿刺活检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分离成分的定量穿刺活检设备,包括收集筒和封堵套,引入管的内部设有分离执行件,分离执行件包括有过滤模组件和二级吸附组件,过滤膜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于引入管内部的两个反渗透膜,两个反渗透膜之间设有支撑防凝构件...
- 何林峰
- 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注射氟比洛芬酯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注射氟比洛芬酯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分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老年心脏手术患者62例的病历资料,按给药的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脏手术后,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镇痛,试验组使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术后房颤发生率、术后房颤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半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试验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试验组术后房颤发生率、房颤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半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注射氟比洛芬酯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
- 潘晓锋何林峰
- 关键词:心脏手术氟比洛芬酯心房颤动芬太尼
- 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诊断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胸术治疗者为对照组(43例);以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者为治疗组(43例)。统计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评价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外,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率相比,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相比,P>0.05。两组治疗后12个月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应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不降低患者生存期,并且该方法还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从而有利于其术后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何林峰夏发明潘晓锋
- 关键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 不同部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气胸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2003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共收治自发性气胸及液气胸患者476例,笔者于胸部不同部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气胸,比较不同置管方法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 文石兵夏发明邓曙光何林峰
- 关键词:气胸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
- 一种多用途胸部固定带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胸部固定带,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包括背心包覆带,背心包覆带的两边侧均缝制有松紧贴附板,两个松紧贴附板顶部两边角处均缝制有布袋扣,两个布袋扣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吊带,吊带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百叶窗式的开...
- 文石兵邓曙光何林峰黄陆洋潘晓锋
- 文献传递
- 采用胸腔镜治疗胸部创伤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研究两种胸腔镜技术治疗胸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68例,治疗医师通过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SPVATS组和VATS组,分别行单孔胸腔镜和常规胸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平分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SPVATS组无中转开胸或传统VATS病例,VATS组有1例中转开胸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及上门方式对所有患者行12~24个月随访,随访结果中,所有患者均无术后无即发血气胸、胸廓畸形、脓胸等并发症发生;SPVATS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VAT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PVATS组术后1、3、6天的VAS评分明显低于VAT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9天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估,SPVATS组显效率略高于VAT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PVATS治疗胸部创伤,术后临床效果较好,恢复时间短,可缩短术后疼痛时间,具有更加微创、美观等特点,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潘晓锋夏发明何林峰
- 关键词:胸部创伤单孔胸腔镜临床疗效
- VATS与OT肺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Traditional open chest surgery,OT)肺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疑似肺癌或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肺癌根治术术式分为VATS组和OT组各46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CRP、IL-6、TNF-α、VEGF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ATS组患者的血清CRP、IL-6、VEGF水平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OT组(P<0.05),其余指标2组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较OT肺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具有更为积极的影响。
- 何林峰文石兵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传统开胸手术肺癌根治术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