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芳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磁共振
  • 4篇成像
  • 3篇MRI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核磁共振
  • 2篇CT
  • 2篇CT诊断
  • 2篇病变
  • 1篇性病
  • 1篇影像
  • 1篇影像特征
  • 1篇脏器
  • 1篇真菌感染
  • 1篇诊断价值研究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机构

  • 10篇衡水市第五人...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0篇王芳
  • 1篇李绪斌
  • 1篇杜湘珂
  • 1篇彭燕
  • 1篇陈会义
  • 1篇王淑玲
  • 1篇杜洪荣
  • 1篇梁爱红
  • 1篇李淑芳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诊断中要对多种诊断方法的价值进行分析,并且要对不同诊断方法实施的效能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方法对患者病情判断的意义。方法 以我院收诊的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特殊位置检查结果对比,患者发病的位置分别为灰白质交界区损伤、中后颈窝损伤、胼胝体损伤、延髓、脑桥损伤,对不同位置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患者脑损伤的位置数据,两组数据有差异,(χ2=42.122、31.699、22.131、11.064,P=0.001、0.001、0.001、0.001,P<0.05)。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与CT诊断结果对比,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阳性例数79例,阴性例数为5例。CT诊断阳性例数67例,阴性例数为3例。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与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有差异,(χ2=14.251、40.312、16.578、5.254、31.021,P=0.001、0.001、0.001、0.025、0.001,P<0.05)。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与CT诊断的满意度95.56(43/45)和86.67(39/45),有差异,(χ2=9.285,P=0.002<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采取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方法在临床上运用可以确定患者脑损伤的位置,还可以确定诊断方法的效果,其中核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上运用能够有效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对于不同部位的损伤确定也有重要的意义,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王芳
关键词:CT
高场强磁共振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应用价值
2022年
研究高场强磁共振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的应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确诊的80名疑似中枢神经病变病人,采用常规MRI和高场强磁共振SWI检查,并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对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高场强磁共振SWI对中枢神经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97.50%,比单MRI的82.50%更高;高场强磁共振SWI对脑微出血、脑卒中、脑肿瘤、退行性脑组织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均较MRI高。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SWI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王芳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磁敏感加权成像
CT、MRI检查在结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年
探究CT、MRI检查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1年1月-2023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人均在术前接受CT和MRI检查,以手术后的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CT、MRI和联合检查在结直肠癌T分期和N分期的临床意义。结果 CT检测的T1-T4的准确率分别为,81.25%、78.26%、84.09%、82.35%;MRI检测的T1-T4的准确率分别为,93.75%、86.95%、90.90%、94.11%;CT联合MRI检测的T1-T4的准确率分别为,100%、91.30%、93.18%、100.00%;CT检测的N0-N2的准确率分别为,81.25%、78.26%、84.09%;MRI检测的N0-N2的准确率分别为,96.42%、95.34%、96.55%;CT联合MRI检测的N0-N2的准确率分别为,100%、97.67%、100.00%。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的T分期和N分期的术前评估中,MRI的准确率要比CT高,但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更高,有助于医生在手术前确定最优的手术计划,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王芳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前评估
核磁共振技术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影像
目的:分析研究在脊柱损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临床效果和影像特征. 方法: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脊柱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诊断和核磁共振检查,对所有患者...
王芳
关键词:脊柱损伤核磁共振影像特征疾病诊断
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痫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诊断
2024年
探讨MRI在海马硬化引起的颞叶癫癎形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20年3月~2023年12月100例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痫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资料地点为本院,探讨磁共振成像T2-flair斜冠状位序列扫描中海马硬化的异常改变与癫痫抽搐的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经过诊断分析最终得出有76名患者是单纯海马硬化,24例伴有其它病变(9例为外伤或感染引起的软化症,2例为局部病理性皮质异常,1例为脑裂畸形,1例为巨脑回,5例为围生期脑损害、6例海绵状血管瘤)。海马硬化(MRI)的特点是:海马区容积稍有增加,形态不清,13例T2-flair呈轻度增强(13.00%);11例:海马结构模糊,斑点状高信号是T2Flair,体积不变(11.00%);海马萎缩成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其中T2-flair序列显示有明显的高信号,共76个,占76.00%;经统计学分析,海马硬化信号与癫痫发作次数成正相关(P<0.05),且癫痫发作频率越高海马信号就越高。结论 在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痫中应用磁共振成像T2-flair斜冠状位扫描准确性高,且癫痫发作次数与海马硬化信号高低相关,值得推广。
王芳
关键词:海马硬化癫痫磁共振成像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研究
常跃玲楚春岭王淑玲陈会义杜洪荣彭燕伊敬东李淑芳梁爱红王芳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研究》为2006年河北省科技研究与发展指导项目,课题编号:062761889,及衡水市科技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课题编号:06019A。外部性脑积水是婴儿的常见病、多发病,易与脑萎缩、硬膜...
关键词:
关键词:外部性脑积水CT
腹部多脏器真菌感染的CT诊断(附3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李绪斌杜湘珂王芳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真菌感染
比较CT和MRI在女性盆腔囊实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4年
探究螺旋CT、MRI在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患者中筛选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螺旋CT和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螺旋CT检查总诊断准确率为95.00%,特异性为75%,灵敏度为96.38%,恶性囊实性病变诊出率为96.43%,良性囊实性病变诊出率为93.75%;MRI检查,总诊断准确率为96.67%,特异性69.78%,灵敏度98.19%,恶性囊实性病变诊出率为96.43%,良性囊实性病变诊出率为96.88%。两组经过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盆腔附属物中的囊实化性疾病,螺旋 CT可以明确地判断其种类和部位,而 MRI则可以根据其形状和周围的组织进行动态反映;两种测试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结合起来进行,从而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精度。
王芳
关键词:螺旋CTMRI
超声联合MRI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探讨超声联合MRI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本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和MRI检查提示胎儿CNS畸形产妇60例进行研究,对比超声检查和超声联合MRI检查对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准确率及图像质量。结果 比较两种检查的准确率:超声组的检查准确率为41(68.33%),超声联合MRI组的检查准确率60(100.00%),超声组显著低于超声联合MRI组(P<0.05);比较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超声检查在血流显示情况和是否可以显示脉络丛室管膜中较MRI检查有优势,而MRI检查在成像平面、图像分辨率、视野、组织特异性方面较超声检查有优势。结论 将超声联合MRI检查应用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中,可显著提高检出准确率。
王芳
关键词:超声MRI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MRI诊断价值
2023年
探究利用MRI(核磁共振成像)对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患者进行影像学扫描并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诊断、探究诊断价值,同时提高对于该病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本院于2020年5月至2022年6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患者,对患者进行CT平扫及MRI成像等(T1、T2、FLAIR),并结合成像结果的相关资料,分析比较WD阳性率及不同序列MRI的阳性率后进行总结。结果 对比CT平扫及MRI成像结果发现在检测WD阳性率上,MRI成像后检测患者的阳性率更高,而在不同序列中T2-FLAIR扫描的患者阳性率最高,而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和T2-FLAIR则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DWI早先为高信号后转为持续性等信号。且P<0.05。结论 MRI成像对于脑卒中后华勒氏变性的诊断可以通过辨别原发病灶、继发病灶的关系,结合病变特点及患者相应的影像成像表现,较为准确的确诊此类病症。
王芳
关键词:脑卒中锥体束MRI诊断核磁共振成像脑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