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海
-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儿童EB病毒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肺炎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并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并确诊为EBV感染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肺炎分为肺炎组及非肺炎组.记录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热程、最高体温、肝大小、脾大小、淋巴结大、眼睑水肿、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变异淋巴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外周血巨细胞病毒(CMV)抗体、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EBV-DNA载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对2组上述各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M并肺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的预测能力.结果923例患儿中合并肺炎133例,占1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热程、肝大小、脾大小、MP抗体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程、肝大小、MP抗体滴度是EBV致IM患儿并肺炎的危险因素(P=0.013、0.028、0.014).热程预测IM并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4,最佳临界值为7.5 d(P=0.000);肝大小预测IM并肺炎的AUC值为0.590,最佳临界值为2.65 cm(P=0.003).结论儿童EBV致IM并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外周血MP抗体滴度≥1:160、热程>7.5 d、肝肋下>2.65 cm为IM患儿并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尽早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
- 汪东海陈建川田代印代继宏
- 关键词: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肺炎儿童
- S945L变异致囊性纤维化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报道S945L变异致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1例,并结合文献对该病在国内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及前景进行探讨。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例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特定位点S945L变异的CF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进行分析。以"囊性纤维化"及"cystic fibrosis"和"China"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PubMed、Embase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7月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总结中国报道的可以通过分子靶向治疗的特定CFTR变异的CF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变异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平素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状况差,胸部CT提示广泛支气管扩张,2次汗液氯离子浓度检测分别为74 mmol/L、75 mmol/L,基因检测结果:CFTR基因R851X/S945L复合杂合变异,最终确诊为CF。文献检索发现中国目前报道的通过基因确诊的90例CF患者中,共5例患者携带可以通过分子靶向治疗的特定变异位点。携带出现频率最高的G970D位点的15例患儿极有可能通过靶向治疗,但尚无临床研究证实。结论: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落后,有广泛支气管扩张的患儿需警惕CF,需完善CFTR基因检测。中国CF患者中,可能符合靶向药物治疗条件的患儿所占比例大,治疗前景可观,条件允许情况下,需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以期为这些患者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 汪东海牛超代继宏田代印
- 关键词:囊性纤维化分子靶向治疗儿童
- 提高临床研究生科研思维的教学探讨被引量:2
- 2023年
- 我国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几经转变。在当前培养模式下,临床研究生的教育更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而科研思维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在临床教学和科研教学之间甚至存在脱节。因此加强临床研究生科研思维的锻炼,深化临床教学和科研教学的结合,才能培养出临床本领过硬、科研能力拔尖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升临床研究生的科研素养,首先要正确认识临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过于注重临床培养、科研时间难以保证、缺乏足够的科研培训、研究生教材更新慢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系列改善科研思维的培养模式,以期提高临床研究生的科研质量。
- 牛超刘铮耿刚付文龙汪东海陈建川田代印闫莉
- 关键词:临床型研究生科研思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教育
- 母孕期使用抗生素对后代患哮喘风险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评估母亲孕期使用抗生素与儿童发生哮喘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Pub Med、EMBASE、Cochrane、Ovid等数据库中关于母孕期使用抗生素与儿童哮喘的队列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通过Meta分析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有儿童哮喘患病率和儿童哮喘暴露因素关联性结果(OR、RR或HR)的文献,共纳入9项研究,均调整了母亲哮喘、吸烟等混杂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1)母孕期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儿童哮喘的风险(OR=1.14,95%CI:1.13~1.15),I^2=96.5%,逐篇去除行敏感性分析,再次汇总OR=1.27(95%CI:1.17~1.38,I^2=0),未对最终结果造成明显影响;临床异质性分析:以3岁为界行亚组分析,<3岁和≥3岁亚组文献汇总OR分别为1.85(95%CI:0.80~4.29,I^2=78.8%)和1.19(95%CI:1.08~1.31,I^2=96.8%);以不同孕期行亚组分析,孕早、中和晚期OR分别为1.29(95%CI:1.23~1.34)、1.30(95%CI:1.25~1.35)和1.26(95%CI:1.21~1.31),I2均为0;以不同暴露因素获取方式行亚组分析,自我报告(采访)和来源于数据库文献汇总OR分别为1.27(95%CI:1.10~1.48,I^2=71.2%)和1.20(95%CI:1.08~1.32,I^2=98.6%);以不同抗生素行亚组分析,β-内酰胺类OR=1.18(95%CI:1.08~1.30,I^2=0),磺胺嘧啶OR=1.19(95%CI:0.78~1.83,I^2=83.5%)。(2)以同胞为亚组分析,文献汇总OR=0.91(95%CI:0.79~1.06,I^2=93.3%)。分别采用Begg秩相关法和Egger直线回归法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本Meta分析显示母孕期使用抗生素可增加后代哮喘的风险,但同胞对照组研究显示母孕期使用抗生素与后代哮喘不关联,家庭环境、遗传等残余因素可能是重要的混杂因素,孕期抗生素使用与后代哮喘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苏艳艳耿刚付文龙龚财惠汪东海代继宏
- 关键词:抗生素哮喘后代儿童META分析
- CFTR基因变异患儿七例基因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变异患儿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全外显子测序确定存在CFTR基因变异7例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基因测序结果、诊断、治疗情况。结果7例患儿(男2例,女5例),年龄5.2(0.5~11.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营养不良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4例、支气管扩张3例、脂肪泻3例、婴儿期呕吐2例、肝硬化2例、胎粪性肠梗阻1例、代谢性碱中毒及低氯血症1例。经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共发现15个变异位点,其中3个为新发现变异,7个为错义变异。4例患儿确诊为囊性纤维化,3例患儿囊性纤维化诊断依据不足,更倾向于诊断CFTR基因相关性疾病(CFTR-RD)。相较于囊性纤维化患儿,CFTR-RD患儿胰腺功能不全及进行性肺功能损伤表现较轻。6例患儿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控制,1例患儿因肺部感染重、严重水盐代谢紊乱放弃出院。结论CFTR基因变异相关疾病的发病年龄、变异位点及临床表现多样,全外显子测序可协助诊断。部分患儿CFTR基因变异致病性质不明,诊断囊性纤维化依据不足,不可过度诊断或漏诊,需警惕CFTR-RD,从而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
- 汪东海牛超代继宏田代印
- 关键词:囊性纤维化儿童
- 阿奇霉素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系统评价阿奇霉素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9月30日,筛选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文献质量评价。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阿奇霉素组和对照组(未使用阿奇霉素),结局指标为哮喘急性发作频率、缓解药物的使用次数、哮喘生存质量问卷(AQLQ)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对纳入的10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n=1 060)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1)阿奇霉素组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亚组分析,两组非嗜酸粒细胞性患者哮喘急性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嗜酸粒细胞性患者哮喘急性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阿奇霉素组与对照组哮喘缓解药物使用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阿奇霉素组与对照组AQLQ(P>0.05)、ACQ(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阿奇霉素组与对照组PEF(P<0.0 1)、FEV1(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阿奇霉素组恶心(P<0.01)、腹泻(P<0.01)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可能预防部分持续性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可改善哮喘患者PEF、FEV1水平,然而对减少哮喘药物的使用及改善生活质量无明显作用。长期服用阿奇霉素可能会增加恶心、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 张茂荣龚财惠涂金伟汪东海代继宏
- 关键词:阿奇霉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META分析
- 雾化吸入硫酸镁对哮喘患儿肺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系统评价雾化吸入硫酸镁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7月31日,获得雾化吸入硫酸镁治疗儿童哮喘的RCT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方法行文献质量评价。以吸入硫酸镁后10、20 min时点肺功能作为主要结局指标,住院率、哮喘严重程度评分和不良事件作为次要结局指标。效应量以SMD及其95%CI表示,采用Rev 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不同肺功能指标和硫酸镁用药方式(单用或合用)行亚组分析。结果 8篇RCT文献(n=1 161)进入Meta分析。1吸入后10、20 min时点总体肺功能指标,硫酸镁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min:SMD=-0.32,95%CI:-0.67~0.04,P=0.08;20 min:SMD=-0.11,95%CI:-0.40~0.17,P=0.43)。2按不同肺功能指标和硫酸镁用药方式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吸入后10、20 min,PEF较基线增加百分比硫酸镁组显著低于沙丁胺醇组(10 min:SMD=-0.75,95%CI:-1.29^-0.22,P=0.005;20 min:SMD=-0.46,95%CI:-0.72^-0.20,P=0.006);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硫酸镁+沙丁胺醇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min:SMD=-0.03,95%CI:-0.52^-0.46,P=0.89;20 min:SMD=0.04,95%CI:-0.29~0.37,P=0.81);PEF占预计值百分比硫酸镁+沙丁胺醇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min:SMD=-0.02,95%CI:-0.23~0.19,P=0.83;20 min:SMD=0.05,95%CI:-0.31~0.42,P=0.78)。3硫酸镁组和对照组在次要结局指标方面总体上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别。结论硫酸镁雾化吸入相较于常规雾化治疗无明显优势,单用硫酸镁雾化吸入效果不如沙丁胺醇,硫酸镁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相较于单用沙丁胺醇无明显协同作用。
- 汪东海陈建川易静杜志银代继宏
- 关键词:硫酸镁雾化哮喘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肺功能
-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糖皮质素辅助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5月31日,收集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RCT文献。应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RCT文献(n=920)。激素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住院时间、退热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各研究文献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存在异质性。结论: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退热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
- 涂金伟汪东海代继宏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 大气可吸入性颗粒物暴露与儿童哮喘显著关联:基于22篇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定量分析大气可吸入性颗粒物(PM2.5,PM10)暴露对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11月,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可吸入性颗粒物暴露与儿童哮喘关联的观察性研究文献。采用NOS和AHRQ量表进行文献偏倚评价。以可吸入性颗粒物浓度每升高10μg·m-3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关联强度的OR及其95%CI作为效应量,按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分别行Meta分析,进一步按PM2.5和PM10行亚组分析。采用Rev Man 5.3和Stata 12.0软件分别行异质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验,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采用相应的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结果 31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队列研究10篇,横断面研究12篇,病例交叉研究8篇,时间序列研究2篇。122篇文献报道了可吸入性颗粒物对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慢性效应,文献间具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OR=1.10(95%CI:1.03~1.17),即大气PM2.5或PM10浓度每上升10μg·m-3,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升高10%,亚组分析显示,PM2.5和PM10的合并OR值分别为1.08(95%CI:1.02~1.15)和1.10(95%CI:1.01~1.20)。29篇文献报道了可吸入性颗粒物对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急性效应,文献间具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OR=1.05(95%CI:1.02~1.08),即大气PM2.5或PM10浓度每上升10μg·m-3,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升高5%;亚组分析显示,PM2.5和PM10的合并OR值分别为1.06(95%CI:1.02~1.10)和1.05(95%CI:1.02~1.08)。3Egger直线回归法发表偏倚检验显示,急性效应不存在发表偏倚,慢性效应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PM2.5和PM10水平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急性和慢性效应存在显著关联。
- 张娟娟汪东海代继宏
- 关键词:可吸入性颗粒物儿童哮喘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