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鸿文

作品数:1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社会主义
  • 10篇主义
  • 3篇资本主义
  • 2篇社会主义现代...
  • 2篇社会主义现代...
  • 2篇市场经济
  • 2篇所有制
  • 2篇资本主义制度
  • 2篇马克思恩格斯
  • 2篇经济体
  • 2篇经济体制
  • 2篇恩格斯
  • 1篇大学生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调整教学内容
  • 1篇有中国特色社...
  • 1篇有中国特色社...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主义
  • 1篇中国社会主义...

机构

  • 13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3篇张鸿文
  • 1篇季健霞

传媒

  • 5篇理论与现代化
  • 2篇经济研究
  • 2篇南开经济研究
  • 2篇求知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4
  • 1篇1983
  • 1篇198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认识和探索过程
1997年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形成了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所有制理论。一。
张鸿文季健霞
关键词: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所有制问题个体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主体地位
深化国有经济认识 实现国有经济改革的突破
1997年
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关键是要用新的思维,深化对国有经济的认识。其中有四个关系必须予以深刻认识和认真把握:一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关系;二是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三是国有经济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四是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与竞争力的关系。深化对国有经济的认识,对于实现国有经济改革的突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张鸿文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研讨综述
1991年
这次研讨会,在交流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以下简称“社建”)的功能,提出了完善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意见,探讨了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社建”课的功能与会者认为,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社建”课的开设基本上是成功的,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主要原因有三条;第一,“社建”课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比较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道路、方针和政策,增强了课程本身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第二,“社建”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张鸿文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课程建设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调整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1994年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扎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表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进程中的一次飞跃。
张鸿文
关键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斯大林
生产价格规律与分配体制改革
1989年
生产价格规律不仅直接调节社会纯收入的分配,而且调节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调节分配的规律。我国过去的分配体制是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现在的分配方式虽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还没有摆脱产品经济的束缚。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改革分配体制,理顺分配关系。
张鸿文
关键词:生产价格价格规律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理论的研究被引量:1
1981年
目前在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提出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理论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设想。通过学习和研究,我认为这样看不符台实际。现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对大土地所有制和小土地所有制,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如下两种情况:有的国家基本上是大土地所有制,如英国。而大多数国家则是既存在着大土地所有制,也存在着小土地所有制,如法国、德国、俄国等。这种情况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内部。
张鸿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思想被引量:2
1983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起来,用革命手段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马恩在他们早期的一些著作中曾经设想,社会主义有可能在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也论证了社会主义有可能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前者至今没有得到实现,后者却已成为伟大的现实。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正确地掌握马恩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体系,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张鸿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革命资本主义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
切莫把《反杜林论》中的“社会主义”误解为社会主义社会
1984年
有人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中,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并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标准模式”。尽管人们就此著书立说,但是,只要我们把《反杜林论》重新认真地读,细心地想,并把恩格斯的论述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所确定的科学论断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讲的社会主义及特征,实际上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及其特征。
张鸿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反杜林论权利原则共产主义社会
论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的经济机制被引量:1
1992年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周期日益缩短,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组成的新产业群勃然兴起,科学技术空前全面地渗入到生产力要素中,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力量。在全球性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条件下,要把我国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
张鸿文
关键词:经济机制
二十年改革:一个伟大的创举——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1998年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之所以这样说,一是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二是不断地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宏观市场经济模式的内涵及其特征,以便使其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张鸿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