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帆
- 作品数:11 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科研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及应用
- 刘慧卢帆
- 四川省癌痛诊疗现状的调查分析
- 宋莉卢帆田杰刘慧
-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射频热凝或臭氧消融与两者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Embase和Pub Med等数据库,查找射频和臭氧治疗LDH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10月。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个RCT,共2041例患者。结果联合治疗的优良率和优秀率均优于单纯射频和臭氧治疗,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51,95%CI(1.65,3.81),P<0.001/OR=2.48,95%CI(1.86,3.31),P<0.001;OR=2.18,95%CI(1.58,3.02),P<0.001/OR=1.69,95%CI(1.33,2.14),P<0.001];联合较单纯治疗能明显降低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67,95%CI(-1.01,-0.32),P=0.001/MD=-0.71,95%CI(-1.03,-0.39),P<0.001]。结论:射频热凝和臭氧消融联合治疗在改善LDH患者症状、缓减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射频或臭氧治疗。
- 卢帆樊宇超梁琳刘慧
- 关键词:射频热凝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四川省癌痛诊疗现状的调查分析
- <正>目的:对2013年~2015年的调查及对比分析,了解四川省各级医院的癌痛诊疗情况,及医护人员对癌痛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癌痛规范化诊疗相关知识及改善癌痛管理的现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
- 宋莉卢帆田杰刘慧
- 关键词:医护人员癌痛患者
- 文献传递
-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中国癌症患者中的现状:基于医院临床调查的流行学、病因学、评估及治疗措施的报告
- 目的:本研究对癌痛患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评估现状、治疗措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在疼痛科医师的指导下,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的癌症患者进行一项...
- 宋莉刘慧卢帆
- 关键词:癌症患者流行病学病因学生活质量疗效评估
- 文献传递
- 四川省疼痛医师对疼痛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疼痛医师对疼痛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疼痛学科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政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疼痛基本知识问卷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从疼痛的定义及分类、疼痛评估、疼痛诊疗范围、神经阻滞、癌痛相关管理五个方面对参加四川省疼痛年会的各级医院代表进行调查。结果 69例医院代表完成了调查,疼痛医师对疼痛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问卷平均正确率为43.5%,疼痛科及疼痛门诊建立与否、微创介入治疗开展与否及不同职称的医生之间,疼痛基本知识问卷平均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级医院的医生平均正确率高于二级及以下医院的医生(χ2=5.313,P=0.021);疼痛专科医生平均正确率高于非疼痛专科医生(χ2=10.089,P=0.001);开展了神经阻滞诊疗项目的医院其代表平均正确率明显高于未开展该项目的医院代表(χ2=15.091,P<0.001)。结论四川省疼痛医师对疼痛基本知识的掌握欠佳,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疼痛学科的重视程度有待落实与提高。
- 田杰卢帆肖红宋莉刘慧
-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靶向神经调控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2025年
-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 associated pain, ZAP)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二次激活引起的各种异常感觉表现(如瘙痒、灼热和疼痛等),其疼痛性质可呈烧灼、针刺及电击样等,可引起感觉减退、痛觉过敏等。人类初次感染并痊愈后少量VZV可潜伏于脊髓或颅内的感觉神经节,于患者免疫功能减低时再次激活,并在神经根内快速繁殖,沿感觉神经纤维扩散,引发免疫反应及炎症。
- 钟济伟卢帆肖红刘慧李雪寒
- 关键词:神经调控脊髓电刺激脉冲射频
- 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评估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对顽固性癌痛患者实施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外接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观察并记录鞘内镇痛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吗啡用量和各项生活质量的评分,同时观察鞘内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17例患者实施鞘内镇痛后的VAS为(2.9±1.8)分,显著低于鞘内镇痛前VAS(7.2±2.5)分(P<0.001);常规途径使用的阿片类药物(相当于吗啡的镇痛剂量)为(42.1±7.5)mg/d,与鞘内镇痛前(282.9±95.5)mg/d相比,显著降低(P=0.004);鞘内镇痛后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和睡眠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鞘内镇痛前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镇痛满意度则较鞘内镇痛前显著增加(P<0.001)。鞘内镇痛的不良反应包括戒断症状、低颅压性头痛、尿潴留和颅内感染。结论: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外接PCA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常规途径阿片类药物镇痛无效的顽固性癌痛患者。
- 宋莉卢帆刘慧
- 关键词:癌痛疗效安全性
- 四川省癌痛规范化诊疗现状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通过2013年~2015年连续3年的调查及对比分析,了解四川省内各级医院的癌痛规范化诊疗情况,及四川省内医护人员对癌痛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癌痛规范化诊疗相关知识及改善癌痛管理的现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四川省内各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2013年调查92家医院的120名医护人员,2014年调查84家医院的109名医护人员,2015年调查99家医院的129名医护人员。了解各医院癌痛病人的就诊情况及癌痛规范化诊疗的开展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对镇痛药物的使用、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预防知识的掌握,及癌痛的有创治疗和手术的应用情况,并对三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四川省各医院开展癌痛规范化诊疗工作的比例由2013年的55%增加至2015年的69%,"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医院由2013年的30%增加至2015年的37%。医护人员对癌痛病人常用的镇痛药物是阿片类药物(以吗啡和芬太尼缓释剂为主,羟考酮的使用逐年增加),且大多数医护人员关注了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常规镇痛药物疗效不佳的癌痛病人主要采用神经阻滞和神经毁损缓解其疼痛。结论:近三年癌痛的规范化诊疗逐渐在四川省内各个医院开展,癌痛诊疗的状况也逐年得到改善。
- 宋莉卢帆田杰刘慧
- 关键词:医护人员
-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评估和诊疗现状被引量:21
- 2015年
-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malignant neuropathic pain,MNP)是全球疼痛治疗的难题。随着抗癌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同时癌性疼痛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有报告显示临床医师对MNP的认知不足、评估不准确及治疗措施选择不当往往是造成癌痛患者镇痛不足的重要原因。本文就MNP的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评估及治疗现状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完善MNP的评估和诊疗提供参考。
- 卢帆宋莉刘慧
- 关键词: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