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营养
  • 3篇小学生
  • 2篇膳食
  • 2篇膳食调查
  • 2篇摄入
  • 2篇午餐
  • 1篇宣教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儿童
  • 1篇饮食
  • 1篇饮食习惯
  • 1篇营养评价
  • 1篇营养午餐
  • 1篇营养宣教
  • 1篇营养状况
  • 1篇膳食摄入
  • 1篇剩饭
  • 1篇统计学
  • 1篇家庭
  • 1篇家庭影响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朱文丽
  • 4篇梁新新
  • 3篇田景丰
  • 3篇王良
  • 2篇冯月明
  • 1篇代旭

传媒

  • 2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4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市丰台区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及膳食摄入调查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学学生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方法:2013年4月对丰台区某小学1~6年级208名学生进行3d膳食调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作出评价。将身高、体重指标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城市儿童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算出超重、肥胖率。结果:该小学学生身高、体重较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有所增长,各年龄组的男女生超重、肥胖现象均很普遍;随年龄增加维生素摄入不足的现象有所增加,维生素A、C摄入不足现象严重;膳食结构不合理,豆类、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鱼、虾、肉、禽类输入超过推荐值。结论:该人群超重与肥胖率较高、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尽快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其膳食营养状况。
田景丰梁新新王良朱文丽王际洲李爱军李峥
关键词:学龄儿童膳食调查营养评价肥胖
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和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丰台区4所小学一-六年级共2 668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相关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因素影响。结果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87.4%,早餐营养充足的占11.3%;经常吃零食、挑偏食、经常吃水果和经常吃西式快餐等饮食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5.3%,75.0%,73.1%,3.9%。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与其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及家长食物选择倾向有关(P值均〈0.05)。结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广泛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和学生饮食行为干预,促进学生良好饮食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冯月明梁新新朱文丽李艾军李峥
关键词:饮食习惯健康教育统计学
小学生营养午餐实际摄入情况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小学生营养午餐中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实际摄入情况,为营养午餐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于北京市丰台区选取4所中等规模、提供营养午餐的小学,共调查2663人。采用膳食分析软件分析学校营养午餐食谱的营养素供给量,包括能量、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并与《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WS/T 100-1998)》(以下简称标准)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比较;根据学生午餐剩余情况,估算学生午餐各类食物的实际摄入情况,以及午餐主要营养素和能量的实际摄入量。以实际摄入量达到供给量标准的80%以及达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中推荐摄入量( RNI)的32%视为达标。结果受调查小学生中,6~8岁1131人,9~11岁1230人,12~15岁302人。相比标准,6~8岁谷类食物的供给量超过标准量,奶类供给为0,各年龄动物性食品的供给量均超过标准量,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供给量均不足;能量、蛋白质、钙、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均供给不足。6~8岁和9~11岁谷类、动物性食品实际摄入量均超过标准量,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实际摄入量不足;12~15岁谷类、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实际摄入量均不足。不同年龄段谷类、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实际摄入量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中6~8岁各类食物实际摄入量达标率均高于9~11岁和12~15岁;9~11岁谷类、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实际摄入量达标率均高于12~15岁( P<0.05)。6~8岁铁、维生素C实际摄入量超过标准量;能量、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实际摄入量均不足;9~11岁和12~15岁各类营养素
代旭梁新新田景丰王良朱文丽
关键词:小学生膳食调查
营养宣教对小学生午餐剩余情况的改善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价营养宣教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小学生在校午餐中各类食物剩余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北京市丰台区选取4所中等规模的小学,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3个月的营养知识宣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前后采用相同方法记录学生午餐各类食物的剩余率。结果:基线调查发现,主食、肉菜、素菜和总剩余率分别为6.3%、6.3%、14.1%和6.4%;女生午餐剩余率高于男生、高年级剩余率高于低年级(P<0.05)。干预后,男生干预组的肉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期素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基线期(P<0.05);女生、低年级组各类食物的剩余率均显著下降(P<0.05);高年级组干预组总剩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期仅素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基线期(P<0.05)。结论:营养宣教可显著降低女生和低年级学生各类食物的剩余率,明显改善男生对肉菜和素菜的剩余情况,尚不能证明对高年级学生各类食物剩余率有显著效果。
梁新新冯月明田景丰王良朱文丽王际洲李爱军李峥
关键词:小学生营养宣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