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鳞状
  • 5篇鳞状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状细胞癌
  • 4篇内镜
  • 4篇喉鳞状细胞
  • 4篇喉鳞状细胞癌
  • 3篇血管
  • 3篇喉肿瘤
  • 3篇鼻炎
  • 3篇CD105
  • 3篇变应性
  • 2篇术后
  • 2篇肿瘤血管
  • 2篇洗液
  • 2篇疗效
  • 2篇瘤血管
  • 2篇慢性

机构

  • 13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13篇苏娟
  • 10篇谢景华
  • 9篇吉晓滨
  • 5篇李鹏
  • 4篇李雯
  • 2篇陈静
  • 2篇孟庆翔
  • 1篇汤素琴
  • 1篇李宁
  • 1篇王志萍
  • 1篇苏芳
  • 1篇陈敬贤
  • 1篇蔡开贵
  • 1篇谢美娟

传媒

  • 2篇广州医药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耳内镜下超薄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大穿孔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超薄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大穿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应用超薄耳屏软骨-软骨膜行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修补术的患者资料,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鼓膜愈合率、听力恢复情况。结果30例鼓膜愈合,成功率96.8%,无移植物外移、内陷、钝角愈合;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38.3±3.3)dB HL,骨气导差为(23.5±3.1)dB HL,术后平均气导听阈为(22.3±1.6)dB HL,骨气导差为(6.3±2.5)dB HL,听力较术前提高(P<0.001)。结论超薄耳屏软骨-软骨膜在耳内镜下鼓膜大穿孔修补术中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是可靠的修复材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鹏钟玉红李晓雪钟庆雯蔡开贵汤素琴苏娟
关键词:鼓膜穿孔鼓膜成形术内镜软骨-软骨膜
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CD105、 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Endoglin(CD105)、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 (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yte receptor A2,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喉SCC和25例喉癌旁组织(adjacent normal laryngeal tissues)中CD105、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喉S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喉SCC预后判断的价值.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喉SCC中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为10.33±2.29,大于喉癌旁组织(1.20 ±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32,P<0.05).CD105标记的MVD的表达与喉SCC的T分级、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否复发有关(F值分别为5.34、4.79、5.36,t值分别为-2.70、2.25,P值均<0.05).EphA2、Ephrin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喉SCC分别为78.95% (60/76)、81.85% (62/76),大于喉癌旁组织的40.00%(10/25)、44.00% (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41、13.26,P值均<0.05).EphA2蛋白表达与喉SCC的组织学分级、T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否复发有关(x2值分别为6.25、14.60、15.11、8.52、5.54,P值均<0.05).EphrinA1蛋白表达与喉SCC的淋巴结转移、T分级、临床分期、是否复发有关(x2值分别为6.44、12.28、16.78、6.44,P值均<0.05).CD105、EphA2和EphrinA1蛋白表达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0.74、0.64,P值均<0.05).生存分析显示,CD105、EphA2、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无复发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喉SCC中CD105与EphA2、EphrinA1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三者均促进喉SCC的发生、恶性发展,提示不良预后,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有助于喉SC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苏娟吉晓滨谢景华李雯
关键词:鳞状细胞新生血管化EPHA2EPHRINA1
V形隐蔽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V形隐蔽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7-12期间住院治疗的3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均始于耳屏前皮纹,向下达耳垂,顺耳垂向后延伸到耳后沟,即形成一个以耳垂为交点的V形切口入路行腮腺良性肿瘤及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术中尽量保留耳大神经及腮腺咬肌筋膜,并对术后切口隐蔽情况和手术预后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①所有患者均达到Ⅰ期愈合,无涎瘘和感染发生;32例患者术后美观满意度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为0分。②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分别于第1、2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未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③32例患者均保留了耳大神经耳后、耳下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麻木感,3个月后感觉基本完全恢复;④2例患者术后咀嚼运动时出现患侧颊部皮肤潮红及出汗,其余患者无明显Frey综合征出现;⑤5例术中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的患者术后1年复查,术侧与健侧相比,无明显不对称性凹陷;⑥术后随访1年,32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V形隐蔽切口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切口入路隐蔽、瘢痕不明显,术中术野暴露清晰,操作方便,不易损伤面神经、耳大神经,术后患者有较满意的面部外形,腮腺分泌功能基本正常,较传统S形切口有优越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苏娟李鹏吉晓滨谢景华
关键词:腮腺肿瘤腮腺切除术面神经耳大神经
尘螨变应原舌下免疫治疗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远期疗效回顾性分析
孟庆翔苏芳谢美娟王志萍陈静苏娟
香菊片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观察香菊片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43例。单药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香菊片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鼻部症状(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消失时间、鼻部症状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单药组的81.40%(χ^(2)=4.468,P=0.035)。治疗4周后,2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免疫球蛋白E、集落刺激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降低,血清白介素-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用药组低/高于单药组(P<0.01);联合用药组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消失时间短于单药组(P<0.01);2组鼻部症状评分、RQLQ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组(P<0.01)。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0%vs.18.60%,χ^(2)=1.550,P=0.213)。结论香菊片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鼻部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李宁叶青梅苏娟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香菊片
黑色素瘤抗原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评价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的黑色素瘤抗原(MAGE-A3)在喉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从蛋白水平观察和比较MAGE-A3在喉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喉癌中MAGE-A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MAGE-A3荧光绿色染色表明其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质,癌组织染色呈斑状、块状、线状、絮状等,有时其中弥散着强染色的颗粒。而癌旁黏膜内仅见极弱的可疑的荧光染色颗粒。(2)癌旁黏膜中MAGE-A3蛋白表达率为5.56%(2/36)。喉癌中MAGE-A3蛋白表达率为51.92%(27/52)。MAGE-A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黏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关于喉癌中MAGE-A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中,随喉癌T分级、N分级、临床分期的进展,MAGE-A3表达率均增高(P<0.05)。结论 (1)喉癌中MAGE-A3蛋白有较高表达,参与喉癌的发生和发展。(2)喉癌中MAGE-A3的表达受一些临床病理参数的影响。(3)MAGE-A3蛋白表达的差异可以对喉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作一定的预测,并可为喉癌靶向免疫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吉晓滨苏娟陈敬贤谢景华
关键词:喉肿瘤基因表达
鼻内镜术后不同剂量鼻腔冲洗液对变应性真菌性鼻一鼻窦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鼻内镜术后不同剂量的鼻腔冲洗液对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鼻内镜术后的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①、②、③三组,每组50例,分别行1000、500、250ml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采用Lund—Mackay鼻窦cT评分法、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SNOT-20)、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und—Kenenedy鼻内镜评分法进行评分;并统计术后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及术后6个月内需进行鼻内镜清理的次数。结果术后1、3、6个月,①组的SNOT-20总评分均优于③组(P〈0.05);6个月②组优于③组(P〈0.05)。术后1个月,①组的VAS评分优于③组(P〈0.05);术后3个月①、②两组均优于③组,且①组优于②组(P〈0.05)。术后1个月,①、②两组的Lund-Kenenedy鼻内镜评分均优于③组(P〈0.05)。①、②组术腔清洁及上皮化时间均早于③组(P〈0.05)。术后6个月内所需鼻内镜检查次数①组少于③组(P〈0.05)。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一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术后用大剂量(1000m1)的3%高渗盐水行鼻腔冲洗,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进程、缩短病程。
苏娟吉晓滨谢景华李鹏
关键词:鼻腔灌洗
慢性肥厚性鼻炎术后鼻声反射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利用鼻声反射测量观察慢性肥厚性鼻炎术后鼻腔结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5~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并行下鼻甲手术的患者共45例,其中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者15例,黏骨膜下下鼻甲骨质部分切除术者15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者15例,利用鼻声反射仪记录手术治疗前、术后第1个月时、术后第3个月时、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和鼻腔容积等客观数值,以及患者自身对鼻塞感觉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动态分析不同治疗手段在术后1年内的效果。结果术后第1周,鼻声反射各参数及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第1个月和第3个月,各组鼻腔容积、VAS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开始,下鼻甲骨折外移组的鼻声反射各参数及VAS评分较术前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温等离子消融组和黏膜下骨质部分切除组在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参数值与术前相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鼻甲手术效果需1周后才显现,其中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及黏膜下下鼻甲骨质切除术的效果至少可以维持1年。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的手术效果仅能维持半年。
陈静孟庆翔谢景华苏娟
关键词: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
不同鼻腔冲洗液剂量对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鼻腔冲洗液剂量对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AFRS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30例,分别行250、500、1 000 ml 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采用Lund-Mackay鼻窦CT评分法、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SNOT-20)、Lund-Kenenedy鼻内镜评分法进行评分;并统计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及术后6个月内需进行鼻内镜清理的次数。结果术后1个月,Ⅲ组的VAS评分优于Ⅰ组(P<0.05);术后3个月Ⅱ、Ⅲ两组均优于Ⅰ组,且Ⅲ组优于Ⅱ组(P<0.05)。术后1、3、6个月,Ⅲ组的SNOT-20总评分均优于Ⅰ组(P<0.05);6个月Ⅱ组优于Ⅰ组(P<0.05)。术后1个月,Ⅱ、Ⅲ两组的Lund-Kenenedy鼻内镜评分均优于Ⅰ组(P<0.05)。Ⅱ、Ⅲ组术腔清洁及上皮化时间均早于Ⅰ组(P<0.05)。术后6个月内所需鼻内镜检查次数Ⅲ组少于Ⅰ组(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大剂量的3%高渗盐水(1 000 ml)行鼻腔冲洗,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进程,从而缩短病程。
苏娟吉晓滨谢景华李鹏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鼻腔冲洗高渗盐水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为(7.92±0.98)d,对照组为(11.53±2.0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0,P=0.020);观察组复发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4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0,P=0.01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0.033)。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具有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苏娟吉晓滨谢景华李鹏
关键词:耳内镜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鼓膜穿刺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