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
- 2008年
- 成钢黄森
- 关键词:原发性肺淋巴瘤支气管影像学表现肺结节
- 持续性枕后位82例临床分析
- 1996年
- 持续性枕后位(简称持后位)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方位,占头位难产的首位。本文通过对82例持后位的临床分析,以探讨持后位的诊断和处理。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88年2月至1995年3月发生并有完整资料记录的82例持后位,同时随机抽样100例正常胎位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 1.诊断标准:凡临产后,经充分试产直至分娩结束时,胎儿枕部仍在母体骨盆后方者,不论胎头在骨盆入口,中骨盆或盆底。
- 黄森
- 关键词:产科持续性枕后位
- 双囊腔扩张宫颈管在钳刮术前的应用
- 1997年
- 季惠芳黄森
- 关键词:钳刮术
- 补片用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补片修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侵犯腹直肌和/或腹膜)切除后腹壁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17例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引起的腹壁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其中腹膜外修补12例,腹腔内修补5例,手术顺利,随访1~3年均未见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和切口疝。结论补片修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切除后腹壁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
- 成健陈芷青黄森徐向辉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补片
- 子宫腺肌病“U”形子宫切除成形术45例临床评价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U"形子宫切除成形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7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行"U"形子宫切除成形术,对照组3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雌二醇、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等血清性激素及糖链抗原125(CA125)水平,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超声监测术后卵泡发育,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痛经消失或明显缓解,月经量减少,且卵泡发育与性激素的水平基本不受影响。对照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出现性激素水平下降,术后12个月的盆腔超声发现8例患者存在卵泡发育障碍,5例出现绝经综合征症状,2例发生残留卵巢综合征。结论:"U"形子宫切除成形术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方法,可使痛经消失或明显缓解、月经量减少,对内分泌功能影响较轻,近期疗效良好。
- 陆雅萍刘伟玲黄森陈芷青尹福波韦德英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性激素糖链抗原125超声检查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 2014年
- 女性患者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妇产科大出血,如恶性肿瘤、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等,是妇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抢救不及时可影响患者生育功能,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以往治疗方法有药物止血、按摩子宫、纱布填塞、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成熟,子宫动脉栓塞术成为处理妇产科大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
- 成健黄森
-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大出血
- 米非司酮用于过期流产的临床观察
- 2000年
- 黄森
- 关键词:米非司酮过期流产米索前列醇
- 2010-2012年南通地区妊娠晚期肝损害的病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肝损害的病因构成。方法对2010-2012年南通地区妊娠晚期住院孕妇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肝功能损害的病例数及病因构成。结果 20 478例妊娠晚期孕妇中,肝损害643例,发病率为3.14%。其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184例(28.6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3例(12.91%),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66例(10.26%),妊娠期病毒性肝炎(VHP)50例(7.78%),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9例(1.40%),感染中毒性肝损害7例(1.09%),胆系疾病5例(0.78%),乙肝后肝硬化3例(0.47%),HELLP综合征3例(0.47%),病因不明233例(36.22%)。结论妊娠晚期肝损害中最常见的病因是IC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NAFLD及VHP。NAFL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卞晓云周德霞陈亚红仲建新成晓燕钱红英黄森樊巧文
- 关键词:妊娠晚期肝损害
- “U”形子宫切除成形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U"形子宫切除成形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海门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手术且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118例,根据病灶范围及患者个人意愿分为3组:研究组(58例)患者接受"U"形子宫大部切除术;对照组1(28例)接受局部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照组2(32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分别测定3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及卵巢间质动脉血流,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1治疗前后的痛经情况及经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痛经消失或缓解率及经量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1(P<0.05)。研究组、对照组1卵巢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治疗后6个月的卵巢血流RI及PI值明显较术前增高(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术后血清雌二醇明显降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形子宫切除成形术能更大限度地切除浸润的腺肌病灶,缓解痛经症状,且对女性内分泌功能影响小,不改变术后盆底组织结构,满足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要,是治疗子宫腺肌病有价值的保守性手术方法。
- 陆雅萍黄森陈芷青李萍刘伟玲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卵巢血流卵巢功能
- 卵巢肿瘤中CD_(44)V_6与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 CD4 4V6 与 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42例恶性卵巢肿瘤、 2 4例良性卵巢肿瘤和 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 CD4 4V6 与 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D4 4V6 与 PCNA的表达特点相似 ,两者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均高于在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中的表达 ;在发生转移的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均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结论 :CD4 4V6 与 PCNA在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
- 黄森施敏莅陈芷青
- 关键词:卵巢肿瘤免疫组化CD44V6P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