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炎
  • 4篇多发性大动脉...
  • 4篇大动脉
  • 4篇大动脉炎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血栓
  • 2篇通脉
  • 2篇通脉法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西医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脉法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活血

机构

  • 8篇石家庄长城中...

作者

  • 8篇魏英杰
  • 5篇左爱欣
  • 5篇郝占峰
  • 5篇李振刚
  • 4篇雷小明
  • 3篇李晓波
  • 2篇张叶芳
  • 1篇刘顺利

传媒

  • 1篇河北中医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发性大动脉炎严重并发症的防与治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常呈多发性,因病变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为防止重度并发症的出现,针对不同的类型,根据患者血管损伤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文章...
雷小明郝占峰李振刚左爱欣杨步军魏英杰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症疾病预防
文献传递
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2024年
探讨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8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LVEF、LVEDD和NT-proBNP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7)。此外,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和躯体状态)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 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治疗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魏英杰
关键词:心脏康复体外反搏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年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61.53±2.44)岁,男性27例,女性13例;对照组(62.8±2.35)岁,男性22例,女性18例。实验组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LVEF(48.41±17.22)%明显高于对照组(41.01±15.38%),实验组BNP(541.89±81.29pg-mL-1)明显低于对照组(881.25±84.27pg?mL-1),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现腹部不适和呕吐,但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缺血性心肌病引发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BNP值,表现出更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魏英杰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曲美他嗪临床疗效
雷小明主任医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分类的探讨与辨治经验被引量:1
2013年
静脉血栓疾病属中医学的“脉痹”、“恶脉”、“肿胀”、“血瘀”等范畴。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血液凝结于脉、气血运行不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周围血管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传统的分类方法是从血栓部位来进行分类,即。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这种方法可以明确静脉血栓范围,对于大面积致死性肺栓塞的预防有积极作用,但对于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尚有不足,也容易忽视一些特殊的静脉血栓。
李振刚郝占峰左爱欣杨步军张叶芳魏英杰雷小明
关键词:周围血管病
补益肝肾活血通脉法对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管腔变化的临床观察及追踪
雷小明左爱欣郝占峰李晓波杨步军李振刚魏英杰张叶芳
多发性大动脉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感染、药物等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免疫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机能失调而致,以发热、头晕、上肢无力、视物模糊等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
关键词:
关键词:大动脉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
扶正祛邪通脉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7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通脉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干动脉为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周围血管科2013-10—2014-12收治的7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干动脉病变为主)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入选的72例患者入院前病情作对照,入院后在原有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祛邪通脉中药口服,入院时及治疗4周后对血管超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治疗前后症状阳性率比较观察分析。结果血管彩超方面,治疗前颈动脉狭窄率为(84.35±4.77)%,治疗后为(50.55±6.0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残存管腔内径、血管内膜厚度均改善(P<0.05)。免疫指标方面,治疗前ESR为(40.68±22.52)mm/1 h,治疗后ESR为(15.08±9.79)mm/1h;治疗前CRP为(21.38±16.96)mg/L,治疗后CRP为(5.54±4.40)mg/L;治疗前FIB为(4.14±1.26)g/L,治疗后FIB为(2.63±0.70)g/L,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头晕、视物模糊、乏力、发热及颈部疼痛不适等较前明显缓解(P<0.05),颈动脉杂音、颈动脉搏动、桡动脉搏动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监测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未曾出现出血、股骨头坏死等不良事件。结论扶正祛邪通脉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可以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免疫炎症活动,改善血管狭窄,同时可以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李振刚魏英杰李晓波雷小明郝占峰左爱欣
关键词:TAKAYASU动脉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脉痹饮为主治疗下肢陈旧性深静脉血栓500例
2012年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理气活血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静滴小剂量尿激酶、肝素、纤溶酶、红花注射液,治疗组加脉痹饮(川牛膝、当归、紫草、川芎、生地、赤芍、丹皮、苦参、萆薢等)。结果:本组5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除2例因恶性肿瘤引起静脉血栓,出现广泛转移而转院外,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慢性溶栓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无论陈旧还是新发,均有较好的疗效多年随访极少复发。
左爱欣刘顺利魏英杰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继发脑梗死60例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复脉利脑饮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3.3%、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治疗后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继发脑梗死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李晓波李振刚郝占峰杜空魏英杰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脑梗死中西医结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